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回复: 2

[故事] 经济学男生毕业4年 从月薪1200到年薪20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08: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上周6在马可波罗的将军和Y公司的总经理吃饭,他郑重的告诉我,经过和董事长的商议,决定邀请我加入,担任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处的副处长,负责项目前期策略研究和团队组织架构的改善,待遇是,基础月薪8000,年13薪,保底年终奖10万元。   我压抑住内心的狂喜,用平静语气告诉他,还要再仔细考虑一下,周日再答复。   第二天在和台湾老板见面之后,我同意了。6月1日去上班。   我是厦门房地产行业的普通的一个经理,2007年6月1日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马上就4年了。   4年,相当于又上了一次大学,又是一个起点。   4年,从厦门,到上海,再回到厦门,痛苦并纠结。   4年,吃过多少苦,有过多少故事……   在这个欢乐的日子,想写些文字,记叙一些以前的经历和心情。   如果不是我们高中男厕所墙上的招生简章,我根本不会来到厦门大学。   我是北方的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的一个卑微的男孩子,比较瘦弱和自闭。在高考前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跑到学校去打乒乓球,中间顺便上了厕所。出来的时候我被墙上的一张招生简章所吸引。   那是5栋红顶白墙的大楼,矗立在湛蓝的天空下,有一种寂寞的放逐的美感。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厦门大学。   我对厦门大学基本没啥 了解,但是报名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报了。   那是2003年。漳州校区才刚刚投入使用,我第一次离开县城,来到一片荒芜的漳州校区。   话说当年我对经济系没啥了解,直觉告诉我说是和钱有关系的专业。当然后来我失望了。我现在也弄的不是很明白经济系是干嘛的——这么说老师们要打我了。   而且我还是经济学基地班。   后来我和别人介绍经济学基地班,大家一致表示不理解,终于有人恍然大悟的问,是不是和分析啊、测算啊有关系啊?   我违心的说是。   但是其实我现在在工作中体现的细致和逻辑是后来磨练出来的,和经济系实在是没啥关系。   去年我和金融系的一个博士合作一个房地产政策分析的课题,她提供给我了2个研究生协助我,但是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理论上他们还可以,但是和现实脱离的太远了,缺乏大胆的假设,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做出来的东西基本无法使用。   所以后来我亲戚问我要不要考研究生,我直接告诉他,工作几年再说,有必要再考。   当时经济系的牛人很多,但是大家普遍比较低调,每天各忙各的,下面小团伙喝多,但是这个系的凝聚力不强。   我不知道当时学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当然,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供求曲线和房地产的定价有啥关系。   于是每天过着无所谓的生活。   我挂过几门科。分别是生命科学导论,线性代数,还有啥忘记了。我挂科除了自己没有学好之外,我不作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曾经看到有人在微积分考试上疯狂作弊,连试卷都可以掉包偷换。   一直到现在,我都以自己不作弊为荣。   接下来,就是毕业。   毕业。   在毕业和求职的这段时间,暴露出了大学挥霍青春的代价。   面的第一份工作是建发房产,我不修边幅,丢儿郎当的去了,大大咧咧的和同时厦大出来的HR学姐一通乱侃,学姐忍俊不禁,接着就再无消息。   接下来是号称来自新加坡的开锐咨询。我心理测试没有过。   在接下来是世联地产,心理测试还是没有过。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世联地产的HR郑重的告诉我,我不适合从事房地产——前不久世联邀请我加入,我婉拒了。   接下来雪津啤酒、安踏、夏商旅游等等,全被鄙视了。   我陷入空前的恐慌和迷茫。   大学四年,我错失了很多东西,简历上可以写的东西实在是少。   大学就像是自助餐,交了钱进去,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但是如果什么也不拿,睡到打样,结果必然是腹中空空,一无所得。   接下来我找到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实习。美其名曰是实习客户经理,其实就是电话营销。我挑战过一天打200个陌生电话,打到耳道发炎,听觉下降,才忍痛辞掉。   6月1日,当我接到L公司的面试通知的时候,我做好了准备。我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像一头饥饿的狼,渴望一份工作。   已经忘记了当时回答了什么问题,只记得被要求写一篇文章,关于闽南文化的。   接着就接到了录取通知。   我也不知道他们当时为什么会要我,但是前几天Y公司的总经理说,我看到你的时候,觉得你有一种不依不饶的坚持。   或许当时就是这样被看重的吧。   这就是第一份工作,试用期1200,一个勉强可以混口饭的工作。   回首大学,我觉得的确没有充分利用。如果可以在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会好好学习英语和财务知识,这2中技能是在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很有帮助的工具。   2007年的深秋,我和L公司的老板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商务车上,我忽然抬起头问老板:“刘总,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月薪3000啊?”,刘总说:“再过1-2年,一定可以的。”   前天在一个L公司的同事的婚宴上,再次看到了刘总,当年我青涩的绝望的神情不由得浮上心头。   不管再过多少年,我也会记得在L公司的生活。   和女朋友一起生活,住在曾厝垵的一个村民屋子里,早出晚归,赚的钱连房租都交不起。   第一个月只拿到了980元。我一声不吭的走进了卫生间,锁上门压低声音哭了。   项目热销,我只有区区200多元的奖金。   过年了,没有钱会老家,大年夜在家乐福买了饺子、香肠,在办公室煮。看着电脑上的春晚,喝着劣质的红星二锅头,想着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大年初一,决定了。   离开厦门。   去上海。   在学校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自己会这么狼狈的离开厦门,因为对生活的无知,让我们自大和无知,当面对生活的时候,才发现生活远比想象的残酷。   今天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初出茅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而即将毕业的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L公司在上海有个项目,现在缺少策划。我想去。但是我知道老板是不会放了我的,虽然老板吝啬,但是我知道他一直很欣赏我。   老板做二手房出身,未发达的时候住过莲坂的城中村,吃苦耐劳,坑蒙拐骗啥都干过。   他很吝啬,但是又很大方。他不给员工涨工资,但是却独自支持了宁夏几十个贫穷儿童的学业;   他很富,一年几千万的收入,但是出差却吃兰州拉面;   他真的很爱才,每次吃面的时候都对服务员说:给那几个小伙子多加肉片,他们还在长身体。我哭笑不得。   我决定走,但是如何提出?   我写了一篇报告:《论XX去上海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正月初六开始上班的第一天放在老板的桌子上。   过了几天,老板宣布,XX为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策划。   我的愿望达成了。   几年之后,老板的一个朋友遇见我,说,你还记得你写的可行性报告吗?   我说记得啊。   他说,老板当时看了很久,很仔细,说,这么一个执着的人,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走的更远?   我的心里感慨万千。   你做过什么,你想做什么,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你的一举一动都是透明的,无所遁形。   你的追求会被看到,你的信念会被看到,你的执着也会被看到。   总有一个人会支持你,会帮你达成目标的。   但是首先,你自己要决定,并且为了这个决定坚定的去执行。   2008年4月的一天,我走在上海静安寺公园,看到一群老外妈妈推着孩子遛狗。4月的静安寺公园姹紫嫣红,弥散着这个大都市蒸蒸日上的宏大气息。   接下来,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逛着金桥工业区、碧云社区,一边感慨这个城市的气魄,一边自卑自己格格不入。   L公司作为从厦门走出来的公司,在上海的业务始终难以融合,再下去,我们会被开发商解约,灰溜溜的滚回厦门。   对于老板来说,只不过是损失了一个项目,而对于我来说,是损失了一大段的青春岁月。   我来上海的时候就决定了,要在这个城市成就自己的事业,融入这个城市。   我决定成功,非生即死!   要进入这个城市,就要进入这个城市的本土公司。辞职,进入上海本土的公司是唯一的道路。   下这个决定的时候,是我来上海40天。   我在上海的宿舍是一个楼中楼的一间阁楼---屋顶很矮,站起身就会撞头。我失眠了很多天,毕竟刚来上海就辞职,拿公司当跳板的意思太明显了,作为一个员工,实在是有点不地道。   有一天我继续逛碧云社区。这是上海最着名的涉外社区,房价每平米早就超过了2万,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逛逛。小小的巷子,静谧的氛围,一些不知名的花朵在墙头盛开,掩映着墙内的别墅若隐若现,那一刻,一种奇异的想法涌上心头。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就这么大吗?我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   人的生命如此短暂,我不想成为过客,我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但是在这一刻,我不想懦弱。   成功似乎不难,难的似乎都是第一步!   第二天投了上海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T公司。   几天之后,我面试了,遇到了年轻的X总监。几乎只有10分钟,他就决定要我了。   第二天,我辞职了。   关于厦门。   在我没有毕业的时候,我觉得,厦大学生,会难以找工作吗?   毕业之后,在银行中心或者国际银行大厦,找个外企,每个月3-5千块钱,轻轻松松的过日子,没事到海边吹吹风,岂不是甚好?   但是找工作的经历告诉我,应届毕业生想在厦门找个好工作,真难!   厦门有多少外企?扣除台资、港资的不算,福利待遇好的公司屈指可数!   厦门的国企?应届生没有背景难进,工作几年之后的人不屑于进,因为僵化的体系和派系斗争使得那些想站着把钱赚的人难以生存。曾经很喜欢厦门的山和海,但是毕业这么久,鼓浪屿我只去过3次,每次还是有任务在身;在第一广场办公过,眼前就是海景和鼓浪屿,但是我连抬头欣赏的兴趣都没有;在光大银行大厦和中闽都办公过,对于员当湖基本无视。 [url] | . .d 用d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所以大家不要迷恋厦门的海上花园城市,这些纯粹是为了抬高房价、吸引外地人旅游的宣传,对于老百姓来说,赚多少钱,有没有前途,老板人品怎么样才是最应该关心的,其他都是浮云。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哪个城市都一样。   在工作4年的时间,长三角、京津唐、宁夏、西安我都跑过,最终得出的是上面的那句话。   当然如果你家庭在厦门、你七大姑八大姨在厦门、你正好有个李刚爸爸在厦门,那厦门对你来说就是好地方。   穷二代们,你们要想清楚了,不要再走哥的弯路了。   房地产这个行业很容易出现打工皇帝。话说前几天厦门某国企开发商总经理跳槽到厦门某私企,年薪是600万;福州WD的总经理以前是厦门某下九流的开发商,现在年薪是100万。   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经营得当,35岁坐上总经理,年薪百万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慢慢侃这个问题。   回到上海话题。   去上海T公司工作之前,回了一趟厦门。   L公司的某总监用恶毒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小子摆了公司一道啊?   大学的一个好友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给我当生活费;女朋友和我坐在白城相拥而泣;临走时她强作欢颜说:我老公要发达了。   带着多么复杂的、令人心碎的感觉,我坐上到上海的硬座火车。   4月20日,江南的油菜花盛开怒放,带着1500元,我回到上海。   下车后我去了一家人才公寓,20块一晚,我住了3晚。   准备去上海的朋友,我不知道你做好心理准备没有。   你试过下车之后举目无亲,不知归处的感觉吗?   你试过每个月只有不到400块,顿顿吃馒头的感觉吗?   你试过和10几个人住在群租屋,早上洗脸还要排队的感觉吗?   你试过重感冒时候连一个买药的人都没有的感觉吗?   如果你觉得可以承受,那你就基本可以去北上广闯荡了。   如果你难以想象,还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走吧。   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T公司咨询顾问部门基本全是硕士以上学历,来自上海交大、东华大学、华东师范的牛人比比皆是——话说厦大在上海真的很吃不开,我基本是被无视的。   和这些人在一起,交集很少,很多时候我很难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也忙着勾心斗角,没时间搭理我。   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要学会聆听和观察,不要主张什么,否则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厦大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但是厦大没有告诉我们,“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这样才能恒无咎。   谨慎、忍耐、克己,这是成熟的表现,是你真正想进入一个利益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小朋友的人,首先是服从,是领会,是学会规矩,积累到了经验,然后才是发表自己的主见的时候。   每个主管都讨厌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新人,特别还是来自一个没啥名气的大学。   出去工作,首先,你自己什么都不是。   有些人可能不以为是,没有关系,以后你会明白的。   在这26年来,我听了的最有意义的话。   我想分享一下这些年来我听过的最有价值的话,其实只有5个字:那又怎么样?!   每个做主管的,都有一套办法对付不听话的小朋友,特别是自作主张、思维跳跃、沉不住的人。   这套办法就是——冷暴力。   我在很多时候得罪我的主管--一个精明的82年的上海女孩子,因为我实在是TMD想表现自己。   于是我的主管创下了3个月不怎么和我说话的记录,有事她就叫别人传达,开会也不叫我,交给我做的都是数据整理、处理等琐事。项目管理的思路问题她从来不告诉我。我很寂寞,每天做完事就自己抄写报告,自己揣摩报告的思路。   终于有一天,总监X叫我写一个周报,第二天在高管会议上汇报。我弄到晚上12点多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匆忙的堆砌了些政策新闻。报告也没有试讲。   第二天我颤巍巍的讲完了报告,台湾老板铁青着脸什么都没有说。   1小时之后,X总监从上面传下来一张纸条:别叫小朋友上来做报告,浪费大家时间。落款是老板。   对于一个一心想在上海混的人来说,这一天是我工作1年来的世界末日。   下午是和总监谈话的时间。我压抑着地情绪顿时爆发了,失控般的数落着主管的长达几个月的冷暴力和漠视!   总监面无表情的听着。   最后他说了下面这些使我终生难忘的话:   “今天做的报告不好,那又怎么样,老板没有说开除你啊?   就算开除你,那又怎么样?上海不是我一家公司,你出去不会没有人要?   就算是没有人要,那又怎么样?最多回厦门啊,你不是从厦门来的吗?   回去又怎么样?会饿死吗?   主管对你冷暴力怎么样?   不教你,那又怎么样?   和她处的不好,那又怎么样?   ……   ……   ……   ……”   满脑子都是“怎么样?”和“那有怎么样?”   或许长期以来我有些东西做的不对。   我争强好胜,不肯放弃,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   似乎生活只有一条道路,搞不好就会死掉,活着就没有意义。   但是退一步看,我们及时失败,也不会怎么样?   适当的退后和放弃,也是对事情、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之后的一些日子,“怎么样”这三个字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我的心态也放松了很多,愿意主动去结交同事,话也慢慢多了。   主管有几次主动请吃饭,对我的态度也慢慢好些了。不知道是总监和她谈话原因,还是某些吸引力。   2008年12月之后,慢慢的融入上海的生活。   关于挑战和成长。   挑战和成长,其实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是我读书的时候对很多东西漠不关心,才对这层关系理解的少了。   在我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市场分析员,当需要一个人来协调组员工作的时候,我站了出来。   于是第二年我成了主管。在我当主管的时候,当需要一个人来推动项目的时候,我又站出来了。于是第三年我成了经理。   当我在做经理的时候,部门出现了很多危机,我承担了别人不想去承担的东西。于是我又继续升职了。   我经常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从中发现了很多机会。   现在建发的一个高级投资经理是我曾经的同事和朋友,前不久在闲聊,他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成长的路上,要多担当一些东西,与其整天闲得蛋疼抱怨工资低,不如抽空多学习、多担当一些东西。   关于对于行业和职业的坚持。   2007年开始做房地产,4年下来,也算是有所积累了,前几天寻思回武汉发展,探听了一下武汉的房地产经理人的待遇,发现不比厦门低,于是冒昧的发了条信 息在武汉房产群,引来一片HR的电话。心里小小得意了一下:原来现在这个职业还是很吃香的,先不说能赚多大钱,至少走遍中国饿不死了。   人有一技傍身,信心就会大增。   选什么行业,主要看你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行业。   在就业之初,我试过电话营销、咨询培训等,逐步发现自己比较适合的环境和工作状态,最好发现做房地产策划的时候,自己的感觉最好。   那是一种比较刺激、兴奋、又永远无法满足的感觉,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成就感。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到待遇问题,3000-5000就是我3-5的心理价位了,我也没有想到未来会是这样子。   当然这也和个人的生活状态、心理需求有很大关系,有人喜欢安逸的生活,有人喜欢勾心斗角,有人喜欢刺激,只要找到的工作可以满足你的生活需求,那就是合适你的好工作。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投入进去,把它做深,做细。   再然后才会有回报。   我22岁的时候,我有一个L公司的同事,是厦大国贸的,已经28了,他毕业6年,换了8份工作,以28的高龄和我22岁竞争,已经失去了优势。   前几天我一个亲戚,24岁的女孩子,泉州师大毕业的,毕业也换了好几份工作了,也很焦虑,我帮她分析了优劣势,给了她一些建议,最终她也找到了有前途、有希望的工作。   希望大家可以理智的分析自己,判断自己,找到一个有前景的工作。   关于工作中对专业的坚持   睡午觉之前来更新一段。很勤奋吧,大家要多多顶顶才好。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爹不是李刚,那你唯一可以傍身的就是专业度。如果你工作几年之后做事一点也不专业,那你就别指望在一个地方混很久。   即使是当时蒙混过关得到了这个职位,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没多久就会有人来搞你。   每天你都会觉得有人会在某些方面超越你,从而夺取你的饭碗?   你有没有觉得紧迫感?   你准备拿什么保护自己?   跟总监熟?人际圆滑?还是啥?   专业度是一把利刃!   只有专业,才会创造价值。   曾经有个领导跟我说,人要不断创造可被利用的价值。   我把这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   前几天收到她的讯息,据说进了厦门某国企,做了一名基层的主管。   我很无语。   私企都搞不定,还TMD进那个错综复杂的国企?   看你什么时候被搞下去。   戒之戒之!   再闲话一下上面的极品女经理。   我们这个行业和岗位,每个人都会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核心的技术,比如经济测算的方法,报告的逻辑思路等,这些东西都不可以讲给别人。   最开始我也没有,后来通过自己钻研和积累,也有了自己的一套。   有一天女经理开始问我要我的经济测算EXCL表。   我无语。   告诉她,我转成word给你,如果你对我的公式设置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   后来听说她也向别人要这种EXCL表格,但是谁也不会给她的。   其实只要自己把房地产开发流程拿出来熟悉一下,再稍微学习一下EXCL,花上半天时间就可以自己做一个,我自己的那个表格也是这么来的。   但是直到她辞职,都没有见她做这件事。   想混好,容易吗?容易吗?容易吗?容易吗?容易吗?容易吗?   关于创意、出风头等问题的思考。   我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但是现在,我已经总结了一套处理方法。   首先,请你不要沾沾得意,被创意冲昏头脑,觉得自己是最牛的人。告诉大家一件事: [url] | . .ぉ 用ぉ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创意!找几个人,一晚上头脑风暴,可以搞出来几百条创意。   老板需要的,不是创意,而是可以执行的、可以带来经济价值的商业计划。   所以,当你有所得的时候,你先忍耐住,不要汇报,要静静地、默默的去论证你的创意是可行的。   你要查资料、你要找其他部门的同事访谈、最主要是考虑老板的需求、战略等。   等你深入论证过之后,确定创意可行,这项工作才算初步完成。   其次,提交创意,如何才能不被羡慕嫉妒恨?   如果是被同级的同事羡慕嫉妒恨,那是没有办法的,谁让你这么有才呢?爷就是比你厉害!   如果是被直接上级羡慕嫉妒恨,那就是你的错误,因为你肯定是把这项成果直接向老板汇报了!   切记!如果你有任何成果,首先应该向上级直接主管汇报,告诉他这是你们团队的成果,但是要暗示,你在中间起到很大作用--事实上也是。   每个主管都喜欢会做事的下属,如果你直接汇报给他,他高兴还来不及,绝对不会做伤害你的事。   但是如果你敢越级汇报而他不知道,那你就死定了。   你可能会觉得很郁闷,老子辛辛苦苦的成果怎么成了他的东西?   淡定!一定要淡定!   谁叫你是小弟?   这就是职场的规则。   忍下去,继续做,机会合适,你可以干掉主管自己来,但是如果你胡来,你自己就准备走人吧!   我想,关于创意、提交创意、羡慕嫉妒恨的问题应该剖析清楚了吧?其实只有3点:   1、确定你做的是有价值的东西;   2、遵守规则;   3、机会没有来,就忍耐。   关于创业问题。   我见过很多同学创业,但是大部分是死了的。我还认识几个厦大教授、老师出来创业的,但是做的好的也寥寥无几。   我自己还没有创过,但是有些有趣的经历,想和大家聊聊。   在我做房地产的过程中,学会了市场研究、客户分析定位、产品包装、营销渠道推广等方法,我觉得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很有效。   我帮亲戚一个奶茶店做了个策划,她现在生意很好;   我女朋友是自由职业者,但是她现在干半年、玩半年,每年还有10万左右收入——她的业务线的选择、客户策略、定价方法也是我给她做的。   这些都是小打小闹,但是我也算是逐渐体会了创业的感觉。   现在做开发商,经常做房地产前期策划,投资额都是以亿来计算的,最大的是24亿的区域运作,把一块不毛之地变成所谓的富人区,改变一个城市的居住面貌,感觉很爽。   这种感觉也是一种从孕育、抚养、成长最后成熟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明。   我现在还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有付出、有收获、可掌控、低风险,很符合我现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所以暂时我还不想创业,我也没有考虑过如果创业,我去做什么。   当你想创业的时候,你应该考虑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要创业?   有啥好处?   这种好处真的吸引你不顾一切吗?   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问清楚自己,再决定。   打造个人在行业的名誉   2008年年初,我很不地道的摆了我的第一家公司L公司一道,感觉很惭愧,但是老板很爱才,我回到厦门之后他又多次请我吃饭,同时介绍我认识了很多行业内的大神。以德报怨,使我一直觉得有愧与他。为什么现在对我这么好?我想,或许和我当时表现的不错有关系吧!   去年从X公司离职,之后听到了公司的总经理在背地里表扬我。   离职前我在跟踪厦门一个很NB的开发商,他家项目很多,我的目标就是要拿下这个客户。   每当他取了一块地,我们都会主动要求给他做方案,而每次的方案都是我做的。   2009年年底直到2011年下半年,我给他做了不下7个方案,涉及的区域包括泉州、天津、厦门等地。   每次汇报的时候,现场都是用心聆听者,我汇报结束后,总会收获热烈掌声。   但是吊诡的是,方案做这么好,竟然一个项目都不给我签!   每个方案,我都要花1个月心血,7个方案,要多大的耐心和热诚啊!   我坚持了快一年时间。   最终,合肥的一个超级大盘,被我活生生的抢了下来。   这个项目能够给公司带来几千万的收益!!   而我,也对房地产策划行业筋疲力竭,失去了兴趣,跑到开发商享福去了。   前几天遇到前公司同事,无意中说起来:“你知道吗,你走之后,总经理表扬了你很多次,说如果没有你,公司不可能拿下这个大的一个客户!大家都很感激你!”   蓦然听到,百感交集,人,就是这么在世界上生活的吧?   人的价值是什么,只有离开之后,大家才会发现。   更感慨的还在后面。   前几天,Y公司(就是开20万的那家)的董事长说:“我们也没有匆忙下决定,我们到去你之前工作的公司打听过你,你们公司的人都很认同你。”   我惊得一头冷汗!   我很少评价我自己,但是已经有人在背后评价了!   这些你听不到的评价,或许会在某些关头改变你的人生。   行业名誉是一步步、以天天积累起来的。   人在做,不仅仅是天在看,人也在看!   --   某公司2010年12月就叫我去面了,2周不到就把厦门公司的总经理面完了。   然后说,办公室还没有装修好,好了就入职。   结果我就等,整整等了4个月,他们办公室才装修好。   人家招标都是选几家意向单位,而这家公司却给数十家公司发了标书……现在还有这么办事的吗?   这也就算了,程序嘛。   但是忽然又说公司改革了,架构变动,不知道我这个岗位还要不要。   我说那你确定下啊。   他说月底吧。   然后稀里糊涂又没有消息了。   再接着,就是莫名其妙地跑出来了个里城房产,   开发商就成了投资商了,   原先的团队全部涣散了,不知道接下去要搞什么。   这行水有多深我就不明白了,   但是公司倒是开创了“开发顾问”这个新的合作模式,   比“联合代理”牛多了。   无语中。   已经不再关注他了。   面经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最有用的东西,作为一个4年换了5家公司,每家披荆斩棘进去的,慢慢的,开始发现面试官喜欢问的问题。   我做经理之后,开始招聘,也开始自动形成我想问的问题。这里写一点心得,大家分享下。   还是想明白,自己要什么。   前一阶段自己也很迷惘,有一天一个猎头问我,你想在3-5年有什么变化?我有点发愣了。   于是我开始想,自己应该有啥变化。在过去的4年里我到过很多地方,其实积累了很多东西,但是总是感觉缺乏一种突破的力量,也就是说,积累的是知识,还没有转化成智慧。   现在应该有一个平台,它不能够太快、太急,而是要精细、深刻,有沉淀的时间,有包容的空间,可以使你把一些东西去实践,去验证。   在这个空间里,人应该成熟、突破、理智和深沉,就像一个30岁的男人。   于是,我就排除了所有的策划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所谓的业务快速发展的公司。   当我遇见Y公司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做事很有腔调,他们一直在实践、在分享、在融会贯通,他们发展的不快,但是心态很沉稳,很放松。   所以我决定加入进去。   当我和台湾老板提到这点的时候,他赞许的点点头。   或许今天又一个公司开的钱更高,但是你要想想是不是也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透支更多的精力,如果是,那么你可能会陷入一个更加重复的、呆板的环境中去。   有朋友做了8年房地产,还在代理圈混,言谈起来就是广告、忽悠、价格、渠道,眼光实在是短浅,沟通起来实在是艰难,这种人,职业生涯也就这样了。   突破,是工作3年以上的人都必须追求的东西。   不突破,就沉沦。 [url] 本站强荐: は城 は真_人 はは ]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3 20:48 , Processed in 0.0594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