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清一代,皇帝用个膳讲究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也不会再出现在膳案上了。
) Q0 s' Q2 D9 l; ?/ Y/ S 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行。一是怕有人下毒,谋害皇上;二是怕有人知道后投其所好,用口腹之欲诱使皇帝干出有失体统的事情来。" b% t0 P8 I; V m( }) Q3 e# h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也好,官员也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如果不善节制,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的缺口,让惯于钻营之人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糖衣”裹着的“炮弹”几乎一打一个准儿。有许多人在金钱美色面前不动心,却因自己的爱好得到一时满足而不知不觉被人下“套”,戴上“枷锁”,一失足成千古恨。 z, D% y2 F! p
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公仪休担任鲁相,他爱吃鱼,很多人争相买鱼进献给他,公仪休一概不收。他弟弟规劝说:“你爱吃鱼,却不收鱼,为什么?”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收。如果收了,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将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罢相丢位。这样一来,我即使再爱吃鱼,也无鱼可吃了。而我不收鱼,就不会被罢相,那么就能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 f! X S, y$ i4 D+ c2 }' J 其实,“吃菜不许过三匙”也好,公仪休爱吃鱼却拒鱼也罢,实际上说的都是要“慎己所好”。只不过,前者是用家法制约监督,是他律;后者是自省自警,是自律。说到底,慎己所好,他律固然不可或缺,但如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一样,他律终究也是要靠自律来发挥作用的。更何况,个人所好往往具有某种私密性,他律也难免“百密一疏”。一个人如果不自律,总想钻空子,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是会“法令滋长,盗贼多有”。
6 [, d1 P, g# M% O 要真正守得住爱好这个“碉堡”,抗得住诱惑,就须始终保持一颗自警、自律、自我约束之心。! I- r J' j; k3 T3 N3 d
; l# Z; A, E8 Y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