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崮山后北的烂金埠下,有一清泉,名叫崂泉。这崂泉的水,夏天冰凉,冬天温乎,天旱不干,天涝不满,老是有那么一股细流,潺潺流满,天热的时候,人们上坡干活,宁愿多走几步,也要从崂泉边上走,装上一桶,以备渴了饮用,傍响,回到家里,打发小孩,到崂泉提回一桶喝一口,只觉得凉透了五脏六腹,甭提有多舒服。提起这崂泉水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崮山后遭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旱焦了头,井底见了天,不少人看着年景无望,携儿带女,外出逃荒去了。留下的人没有办法,也得想法活下去啊,井底干了再往下挖。可挖出的水毕竟少得可怜,人们为了活命,不时发生争水,抢水的事。乡约、地保们商议了一下,每人每天分一瓢。由每户出一人,早上到井边领水,水啊,简直成了人们的命根子。
烂金埠下的两间小场园屋里,住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年轻力壮的逃荒,要饭,扛长活,打短工,养家糊口。老婆婆没有别的办法,心想,自己的这把老骨柴与其扔在别土异乡,还不如扔在自己的家门口安顿。她那里也不去,漫山遍野剜着野菜充饥度日。
这天早上,老婆婆从井边领回自己应分的那一小瓢水,端着慢慢往回走。隔着家门老远,忽听到一阵阵“哎哟,哎哟”的呻呤声,老婆婆非常惊奇,快点挪了几步,到跟前一看,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道士躺在自己门前。这个老道士满头大汗,腿上生了一个碗口大的疮,正向外流着脓血。
老婆婆非常可怜,问老道士,“老师傅,你从那里来,腿很痛吗?
老道士听了问话,抬起头来,说“老人家,我从东南崂山来,只因腿上生了个疮,疼的历害,实在走不动了。”
“哪怎么办呢?”老婆婆又问了一句。
老道士抬起肮脏的手背,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说:“老人家,我看来你也是个善良的人,这样吧,你把这瓢水给我洗洗疮,就好了!”
“这——”老婆婆吃了一惊,这一小瓢水虽然不多,可毕竟是自己一天的活命水啊,若给他洗了疮,自己这一天喝啥,又看看老道士疼得那个可怜人的样子,心里又觉得不过意,左思右想,最后下了决心,宁愿自己渴上一天,也要救救老道士,她把一小瓢水递给了老道士。
老道士千恩万谢,接过水来,洗完了伤口,浓血不流了。他站起来,试着走了见步,笑着对老婆婆说:“好了,”老婆婆看着他舒服的眉头,心里也非常高兴。
老道士把瓢里的水珠洒在地下对老婆婆说:“老人家,明天你就不用发愁了,”说完就往东南方向走了,老婆婆半信半疑,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果然在门前出现了一股清泉,喝一口,真甜啊。老婆婆心里别提是多么高兴了,对乡亲们一说,一齐到这里来提水喝。
乡亲们喝上了水,度过了难关,为感激崂山道士解救一方生灵,把这个泉了取名“崂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