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745|回复: 0

[养生保健] 盘点那些被“致癌”锁定的谣言 理性认知谈癌不色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近日,一则“蛋黄上带一层黑膜的鸡蛋吃了会致癌”的流言再次挑拨了不少热衷食品安全、养生咨询网友的神经,事实上,“黑膜”的成分确实是硫化亚铁,而蛋黄中富含的铁元素,因为铁非常活跃,所以很多成分都能与铁反应,当硫化氢遇到铁元素就形成了硫化亚铁,也就是蛋黄上覆盖的那层“黑膜”。
科普中国也对网传流言进行了辟谣:“黑膜”无毒不致癌。硫化亚铁本身无毒,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就算吃了,基本上也都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虽然硫化氢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气体,但其实近几年有很多研究表明,一定量的硫化氢还能起到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并且硫化亚铁能产生的硫化氢太少了,可以说打个嗝就没了,要产生剧毒,那得吃多少鸡蛋。
毫不夸张的讲,“致癌”是一个很刺眼的形容,凡被冠此标签的事物,便能轻易获得可观转发量,引发大规模讨论。谣言不仅造成社会恐慌,而且在巨大的健康流量背后,一些惊悚的标题党和不实的内容就应运而生了。今天,青岛网上辟谣平台就为大家盘点归纳,那些被“致癌”锁定的谣言,理性认知,谈癌不色变!
谣言一:车内矿泉水暴晒会致癌?
流言:矿泉水瓶经阳光暴晒或长时间存放在闷热高温环境里,其外包装材质容易老化并释放有毒物质,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致癌。
真相:温度达不到使PET发生化学反应。矿泉水瓶之所以选择PET塑料制作,是因为PET属性相对稳定,一般要在250℃的高温下才能熔化,想要发生相关化学反应,温度至少要达到100℃以上。而常识告诉我们,就算是在气温特别高的夏季,一般车前挡风玻璃的温度也不会超过70℃,不会使PET发生化学反应,更不会释放出致癌物。
谣言二: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
流言:大蒜炝锅会把“好蒜”变成了“毒蒜”,成为了导致癌症的元凶之一。
真相: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但数量极少,该物质为2A级致癌物,不属于已知对人类有致癌能力的1级致癌物。此外,炝锅时大蒜只是作为配料,每1克的大蒜平均仅能生成0.2微克的丙烯酰胺,一人份的菜中用几克大蒜就足够了,所以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
谣言三:加热的味精致癌
流言:味精的温度高于 120 ℃ 时,会产生致癌物。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当谷氨酸钠加热到 120℃ 以上,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传说中的致癌物。但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压根儿不会致癌,只不过让味精失去了原有的鲜味而已。
谣言四: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
流言:天气越来越冷了,出门在外靠秋裤,晚上睡觉就只能靠电热毯了。但是,关于电热毯“有辐射会致癌”的说法,却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
真相:现在的科学实验还没有证据证明电热毯辐射与癌症具有相关性。生活中,任何电器只要插上电就有电磁辐射,大到空调、电视机、电脑、加湿器,小到吹风机、手机、充电器,甚至接线板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虽然辐射无处不在,但是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普通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都在300赫兹以下,属于极低频的非电离辐射,并不会损伤DNA和细胞,更不要说致癌。
谣言五:红糖水煮鸡蛋会致癌吗?
流言:网传文章称“如果将鸡蛋和红糖一起煮,会产生‘美拉德’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酰胺的物质,长期食用会致癌。”该说法一出,引发网民热议。
真相:网传红糖中的“致癌物”是指其中的丙烯酰胺、焦糖色素和“65℃以上的热水”。其中,焦糖色素是合法添加剂,并没有证据显示它有致癌性。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美国加州法院曾因为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而要求注明“致癌警告”,受到了学术界、食品界以及食药监管机构FDA的明确反对。“65℃以上的热水”确实被作为一种致癌因素,不过这个温度的水很烫,多数人是喝不下去的。
谣言六:腐乳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流言:腐乳含有大亚硝酸盐,因此觉得常吃会得病,所以把腐乳列进了物黑名单。
真相:亚硝酸盐普遍用于一些加工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作用上。由于腐乳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它的含盐量比较高,没有必要添加任何的亚硝酸盐。
谣言七:洗澡太频繁会致癌
流言:国外有媒体称每天洗澡容易增加感染风险,更有媒体报道,过于频繁洗澡会导致皮肤表面皮脂减少,进而皮肤干燥诱发皮炎,长期皮炎皮肤就容易癌变。
真相:皮炎分为(过敏性,异位性,神经性,激素依赖性,接触性,脂溢性,日光性)七大类,细化小类则可成百上千,其中真正可能演化成癌前病变的少之又少。更何况,如果大家发现了皮炎症状一般都会去求医,坐等癌变的情况很少。所以,频繁洗澡引发癌症只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理论假设。
谣言八:星巴克咖啡含致癌物
流言: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真相:食品中丙烯酰胺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目前尚缺乏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证据,国内外也没有国家或组织制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专家建议应强化针对消费者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公众科普;同时,食品加工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和条件,减少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0:25 , Processed in 0.0448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