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o* W7 w, a7 Y7 T 【达芬奇家具】造假?【达芬奇家具】否认造假承认部分产品国产" u1 ^: |0 ?8 d
根据上海市工商局12月23日下达的裁定书,确定达芬奇存在部分家具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标签标注和广告宣传不规范3项违法行为,决定没收不合格产品,并处以133.42万元罚款。当晚,达芬奇即发表声明,除再次称央视报道是虚假新闻以外,更对上海市工商局检测所用标准、检测方法表示质疑,拒不承认处罚罪名,并扬言要对上海市工商局提起行政诉讼。在其后几天里,达芬奇家居与上海市工商局通过微博发起了一场公开论战,直斥上海市工商局滥用权力。(北京商报)
8 A2 i q* D) \- X5 v! p. h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达芬奇还在与广东卫视大打口水仗。达芬奇凭什么这么牛?央视和各大媒体的曝光、消费者的投诉、工商部门的处罚、都不能让达芬奇低下高昂的头颅?对此,最近媒体上也有很多不解和疑惑。笔者认为,达芬奇之所以到现在还理直气壮,无外乎以下原因:6 x6 x5 Z% L' J B$ p
原因一:钻政策的空子。根据《进出口关税条例》的规定,企业在“保税区一日游”后可以减少海运费、保险费以及进口税基数等,达芬奇从将产自广东东莞的产品,经“保税区一日游”后,国产货变成了进口货,虽然这与普通公众理解的“进口”有天壤之别,但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8 ]" p: U: U& M0 W6 q7 M+ k) Y原因二:监管部门分散,处罚力度太小。上海工商部门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达芬奇公司的管理总部虽在上海,但其生产加工、出口代理等关联企业不在上海,经营活动却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因此达芬奇如果存在生产、出口造假的行为,其他省市经调查核实也会公布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但截止到目前,全国其他省市并没有相关调查结果公布,这使得达芬奇更加有恃无恐。
+ t; q5 D! |2 M原因三:消费者维权意识相对淡薄。达芬奇销售的产品在家具市场里属于“高端”,但是消费者却缺少相应的鉴别能力。达芬奇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家具,让富人趋之若鹜并作拿来炫耀,最后发现问题,很多人碍于情面而选择沉默。另外,由于中国国情,所谓高端产品常常被用来送礼,礼品出了问题,收礼的人自然不好声张。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达芬奇事件中来自消费者的声音并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嚣张气焰。8 Z- j/ z' F# [
原因四:达芬奇所涉及到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家具行业中。不同类型的“假洋鬼子”在家具行业并不鲜见,很多企业更是以此为招牌,找各种理由给自己贴上洋标签,还有在材质方面,混淆充分,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问题亦不同程度存在。行业大环境如此,达芬奇自然也习以为常。
% v) l6 n- z. Z. B4 ^& H' s原因五:死扛到底。达芬奇一旦认错,必然面临老用户的索赔,这对于达芬奇显然难以接受,于是为求自保只好死撑到底,并试图暗度陈仓从内部逐步完善以求东山再起。) T6 m- J3 C0 y- y: ?; z! c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也不排除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家企业,达芬奇应尊重消费者,在解决消费者投诉时应该重视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尊重公众舆论,而不应逃避责任。在危机公关中,态度和责任是关键,但很遗憾,在这两方面达芬奇都乏善可陈。
. X( u( Y, |9 {1 \ 资深家具行业专家、美国《今日家具》中文版主编王红庆女士与笔者交流时表示,达芬奇确实代理了很多国外优秀的家具品牌,品牌包装定位能力比较强,但是明显在宣传上不够严谨,危机处置不当,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到现在的状况令家具业界惋惜。笔者以为,达芬奇应该首先放低姿态,不与舆论对立;然后寻求机会把存在问题的产品和没有问题的产品切割清楚;要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回应公众普遍关切和不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还原事实,并谋求转机,而不是一次次挑起情绪,挑战舆论。很多时候舆论比事实本身更为重要。(作者沈志勇系资深公共关系顾问,北京安迪智信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 _' N$ U6 t6 _! o, r& k
' l/ `/ A3 Z, e% n6 ]
[url] | . .よ 用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