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回复: 0

[平度史志] 辗转大泽山区的“西海抗战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5 1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本帖最后由 盼盼 于 2017-2-15 19:22 编辑

西海抗战医院

西海抗战医院

西海抗战医院

西海抗战医院

西海抗战医院

西海抗战医院

    抗日战争时期,大泽山曾是胶东地区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当年,在抗战硝烟中诞生的八路军西海军分区卫生所,根据战时形势变化,曾由山区,转移到掖县平原地下(地洞、地道),后又重返大泽山。几经迁徙,历尽艰困,不断发展,为完成军队和地方伤病员的救治护理任务,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广大民众亲切地称它为“西海抗战医院”。   链接:1966年“文革”前夕,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曾派人到济南,采访曾任西海抗战医院护士长,及大泽山所里头休养所负责人的王利华(建国后,曾任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卫生厅干部保健处处长等职),了解搜集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地下医院的相关情况及资料。之后,亲赴掖县王门村参观访问,实地参观考察了尚完好的地下医院地洞地道遗址。制片厂编辑记者讲:河北有电影《地道战》,我们再拍一部《地道医院》。“文革”开始,筹拍工作被迫搁浅。

    (本文根据刘子坚《莱潍烽烟》、刘岐云《烽火春秋》、王利华《我在地下医院的日日夜夜》、关家骥《寻梦大泽山》,及抗战离休老兵高元恺先生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在抗战硝烟中诞生


    1938年初,日军入侵胶东,平度、掖县、招远、莱阳等县城相继陷落,各地奋起抗战。1939年春,胶东区党委及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部进驻大泽山区,创建平(度)招(远)莱(阳)掖(县)山区根据地。翌年秋,胶东区党委为了加强对抗日工作的领导,决定以大泽山为中心,成立西海区地委、专署及指挥部。1941年夏,上级决定以西海区指挥部为基础,建立胶东第三军区。1942年夏,胶东军区成立后,又将第三军区撤销改为西海军分区。当时,卫生处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在原来卫生所的基础上组建了四个卫生所:一所驻招远,二所驻平度大泽山,三所驻栖霞,四所驻昌邑。
    自1941年起,日军集中兵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扫荡”,导致解放区缩小,军队减少,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军分区首长采取措施,一方面组织反“扫荡”,一方面实行精兵简政,其中后勤卫生部门便把分散在四个县的卫生所合并为一个,称西海军分区卫生所,俗称“西海抗战医院”,进驻大泽山东麓东、西葛家(今属平度市旧店镇)一带的山村里。为应付敌人的不断“扫荡”,医院工作人员要经常带着伤病员和物资药品前往附近山洞里躲藏。这前后,敌人陆续在大泽山周围修筑了夏邱堡、小庙后、旧店、马场、崮山后、唐田、店子、花埠、高望山等据点。后又在大泽山腹地,离医院不足10华里的大田建了据点。这样,敌人可随时出动“扫荡”,对医院的威胁更大了。
    1942年冬,日伪军集中2万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扫荡”。西海军分区首长根据当时的严峻形势,决定将西海抗战医院迅速撤出大泽山,转移到具有良好掩护条件的南、北掖的平原地区。迁遁地下
    1942年11月初,西海抗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及伤病员,在军分区卫生处长兼卫生所长王一峰、副所长曲笑臣、政治指导员刘子坚的率领下,重伤员乘担架或骑牲口,轻伤员步行,三天内,于夜间分批撤离大泽山,化整为零,转移到掖北的王门、西北障、朱旺,及南掖、招南5个医疗区,和设在平北所里头休养区的40多个村庄里。
    早在一年前,掖县王门、西北障等村即根据上级“村村有地洞,个个能住人”的指示,开始秘密挖掘地道。为保证安全,地道口全设在磨盘底下、炕洞里、灶台旁或井筒里等极为隐蔽的地方(见图1)。地洞还留有气孔与地面相通,为医院顺利转入地下提前做好了准备。王门村位于掖城东北15里,是西海卫生所所部驻地,1942年春,地下已开挖大小病房25个,可容纳伤病员140余人,地下医院已基本形成规模。西障郑家是掖县首任县委书记郑耀南的家乡,距平里店敌人据点只有7里,在该村的地下医院里,可清楚听清日伪军骑兵下乡“扫荡”路过时的马蹄声。
    为能及时安全地将伤病员送到医院治疗,西海卫生处还专门在大泽山北麓消水庄(今属莱州)设立了公开联络站,负责前后方的联系。在南掖郝家村设置秘密收容转运站,凡从前方送来的伤员和经治疗出院的伤员均在此办理手续。
    地下医院缺医少药,处境极为艰难。医护人员便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自制急救包、蒸馏水、注射液,并亲自上山采挖草药,制做各种丸散膏丹和药酒。此外,还经常派人化装成商人,冒着风险到沙河、朱桥、平里店等敌占区购买药品。并设法和药商拉关系、交朋友,通过他们去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为地下医院采购一些贵重药品和医疗器械。
    地下医院空气流通不畅,又不见阳光,其阴暗潮湿环境不仅不利于伤病员的伤病恢复,而且极易引起伤口化脓。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领导及时制定并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地洞内严禁抽烟,除吃饭、换药外,平时尽量不点灯,伤病员的大小便更需随时运出洞外,以减轻洞内有限空气的污染;二是定期为伤病员晒被子,晒铺草,并将伤病员背出洞外,吸收新鲜空气,沐浴珍贵阳光。行动实施时,需提前派人通过敌据点内线,侦知敌人确无出动计划方才进行。晒太阳的地方均选在宽敞、靠近洞口又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且要布置岗哨,封锁消息,以防不测。
    由于日伪军不定时地下乡“扫荡”,地下医院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有一次,张燕军医正在给一个因拉地雷而负伤的小民兵动手术,日伪军突然进村搜查,张军医沉着熟练地将小民兵右上肢的碎骨取出,随后迅速将伤口缝合,抢在敌人到来之前完成了手术任务。
    由于得到群众的保护和支持,地下医院很难被敌人发现。有一次,敌人突然将柞村后高家包围,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伤病员在群众的掩护下立即下地洞转移到村外青纱帐内。敌人拷打高升、高希明等数十人,均无所获,烧毁了部分民房后返回据点。1943年农历六月初九,日伪军时隔一天,第二次对王门村进行包围搜查,事先得到情报的伤病员早已进入地下。敌人捉住年仅十岁的小学生李风刚,软硬兼施,先是给糖果,再是把刀放到风刚脖子上,最后竟由两个鬼子扯住大腿,将他倒悬在一口水井中。李风刚临危不惧,始终没有说出地洞和伤员在什么地方。小风刚因惊吓成疾,不到一年离世,过早地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年幼的生命。
    从1942年到1944年的两年多时间里,西海地下医院共收治伤病员600余名,其中平西县行署主任迟子修,南掖独立营营长刘文卿、政委马杰负伤后都曾在这里治疗过。重返大泽山
    1944年八、九月间,日伪夏邱堡、高望山、旧店、大田、马场、小庙后等据点相继被拔除,敌人对大泽山的包围和封锁基本被解除。根据西海军分区陈华堂司令员和吕明仁政委的指示,分散在5个医疗区的地下医院,于是年秋末,集中转移到大泽山北麓、南掖葛城一带的十几个村庄,坚持了两年多的地下治疗历史宣告结束。
    1945年春,抗战胜利在望,为准备大反攻,军分区决定扩编卫生所。原卫生所编为第一卫生所,驻南掖黄山后一带,张燕为副所长。新筹建第二卫生所,刘子坚任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仍驻离别了两年之久的大泽山东麓东、西葛家一带八九个村庄。
    筹建二所困难很大,首先是缺少医护人员。党支部不等不靠,及时派人到革命老区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参军,来医院学习后从事护理工作。掖县郑耀南同志的夫人周秀珍,积极支持两个女儿郑梦清、郑梦华,及侄女郑申华参军来二所工作。平北县拥军模范高中辉,亦积极鼓励时在两平联立师范读书,年仅15岁的儿子高元恺参军,到二所学习,始在药房工作,不久又调到新建的三所工作。后,胶东卫校又派进一批学生,二所人员不足的状况基本得到解决。
    1945年春末,穷途末路的日军对大泽山根据地发动了最后一次“扫荡”。二所迅速组织转移,其中部分伤病员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及时转移到大泽山主峰东麓、距现在旧店镇土门杨家村西北5华里的大洞岭可容纳四五十人的一硕大天然山洞里。(该洞东西长28.5米,南北宽处7.4米,最高处4米。它有两个洞口,东向的洞口高约0.8米,宽约1米;南向的洞口高2米,宽1.8米。见图2)
    在夜间秘密转移过程中,重伤员躺在担架上,轻伤员则由当地群众用抬筐抬上山。山洞潮湿阴冷,又不能生火,夜间只好几个人簇拥一起御寒,白天出洞晒晒太阳,饭菜全靠山下送进洞中。半个月后,反“扫荡”胜利结束,伤病员这才下山。
    为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根据军分区首长指示,在日军投降前夕,卫生处又增设了三所,所部驻平北所里头村。该村位于大泽山西麓,群山环绕,酷似勺子头,只有一条深沟如同勺柄往北可通村外,因古称“勺子头”。村子隐蔽,地形险要,群众基础好。早在1940年冬,胶东区党委、行署机关及抗大胶东支校曾进驻这里。自1942年起,这里就被选定为八路军伤病员休养区,军区劳动模范、西海地下医院护士长王利华,曾任所里头休养所负责人。1945年8月31日,八路军与平、掖地方武装,在白沙、夏邱堡、长乐、花埠、高望山等地,沿途截击、追杀自掖城南逃平度之敌,致三四百人被歼。战斗中我方伤员多在三所治疗,附近高家、韭园、北台等村亦收有伤员,三所医院旧址至今尚存(见图3)。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7日晚,胶东八路军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指挥下,对拒不投降的平度城之敌发起进攻,10日拂晓破城,歼敌6000余人。在此役中负伤的六七百名八路军指战员,大部分由设在东、西葛家村一带的二所收容治疗。其中八路军13团一营营长王景崑、三营营长牛峰山,以及长篇小说《苦菜花》中的“柳八爷”,与《桥隆飚》中主人公“桥隆飚”的原型八路军西海军分区侦察参谋乔明志,都曾在二所所部驻地东葛家村驻院治疗。
    抗战胜利结束,军分区的三个卫生所全部升级编入华东野战医院,西海抗战医院亦就此完成其光荣使命。
    西海抗战医院是当年大泽山根据地唯一的一所家军民医院,尤其曾一度遁身地下达数年之久,更是全国独有创举,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及传奇经历必为历史所铭记。  《讲述》栏目开设有《老手艺:平度非遗》《老物件:平度旧忆》《老档案:发现平度》《老照片:平度故事我来讲》四个子栏目。如果您身边有健在的民间老艺人,如果您保存有与平度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老档案,如果您家里珍藏有特别纪念意义的老照片、老书信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一起共同发掘、传承、弘扬平度文化,建设胶东特色文化名城,助力平度经济社会发展。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3 18:56 , Processed in 0.13876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