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外滩观景平台的台阶设立了分流栏杆”,“如果官方把外滩灯光秀停办的消息提早公之于众”,“如果警方备下应急预案”,“如果人人受过逃生急救训练”……
跨年之夜,上海外滩广场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令人悲恸。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个个假设直指人们安全意识的缺失。踩踏,踩痛了人们的心,更希望踩痛、踩醒人们的安全意识。
我们常说:要绷紧安全弦。但,长久以来,许多人安全意识麻木,这根事关生命的弓弦只在事故发生后才短暂绷紧。安全意识应该写进人们的心里,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一些地方立即取消了超市促销等人群聚集活动,从短期看,这似乎是必要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本能反应。但是要清楚,一时一地取消类似活动并不是治本之策。人群的聚集活动不可能永远禁止,其他的公共活动每天仍在发生。如果不在思想意识上种下“安全”的种子,不在建立长效安全机制上下功夫,恐怕类似的事件仍难以有效避免。
原因调查、责任追究是必须的。痛了,才能更快地唤醒沉睡的安全意识,才能更深刻地汲取教训。对于避免类似的踩踏事件,还必须从一个个“如果”的假设中仔细梳理,构建起系统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原因调查的开展,最显而易见的是,要把公共设施的缺口补全,把信息发布的通道畅通,把应急预案的缺位补齐,把逃生急救知识的缺课补上。对于公共生活中的个体,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反思:自己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是不是淡漠?面对风险,侥幸心理是不是经常占了上风?如果能认识到这一层,就应该做到过马路不闯红灯,消防设施按时检查更新等,防患于未然。
痛定思痛,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过于沉重。唯有把安全意识扎根心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 [/img] ωω ω [/u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