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庄公路站侯松山一家爱路护路的故事
——田庄公路站侯松山一家爱路护路的故事
在市公路局,田庄公路站统计员侯松山一家被誉为“公路之家”:父亲侯意林是30多年的“老公路”,妻子耿虹是公路站炊事员也是养路工,女儿侯嘉柯从上初中到大学期间,每逢星期天、节假日遇上下雪天,都积极参加除雪防滑行动,一家三代人用真情和汗水在公路线上演绎着一曲爱路护路之歌。
三十年的老公路
侯松山的父亲侯意林,1958年参加公路工作,是平度最早的养路工,担任过十几年道班班长、公路站站长,在公路上默默无闻地整整干了30年,直到1988年退休。
当时,没有沥青路、水泥路,全部都是沙土路。道班只有三、四个人,几间旧平房,更没有什么养护机械,养路工具主要是铁锨、扫帚、耙子、小推车,人称“四大件”。侯意林的主要任务是拉耙子、铺路面,一天要顺着公路来回走四、五十里路。几年后,侯意林成了养路护路的行家里手,先后担任过尚庄、郭庄道班班长、田庄公路站站长。
风风雨雨30多个春秋,侯意林一直在公路一线南征北战,摸爬滚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到一地,他都以站为家,铺下身子,真抓实干,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还是十年动乱的特殊年代,从来没有停歇过。他带领职工顶严寒,冒酷暑,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细心地整修绿化带,清扫路面,清理排水沟里的泥土、乱石、杂草,修水毁,清积雪,重活、累活总是冲在最前面。从当年的沙土路,到后来的沥青路,从人工养护到机械化养护,从公路道班到公路站,每到一地都有新面貌。人们经常看到侯意林骑着自行车带着铁锨、扫帚在公路上来回穿梭,发现路面上有杂草、树叶或者洒漏的沙石,随时下车清扫。看到有的路面出现了坑槽、裂缝,就和工友们及时修补。每逢下雨、下雪,别人往家跑,侯意林却往外跑,及时检查路面,清理积水积雪,保证了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每年在上级公路检查考核中都被评为优质路段。他领导的道班、公路站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侯意林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子承父业公路情
今年45岁的侯松山,从小对公路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父辈们早出晚归、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1987年12月,侯意林退休了,年仅17岁的侯松山来到平度市公路管理局明村公路站工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度公路逐步从沙土路到柏油路,从人工养护到机械化养护,公路管理站从几间小平房到楼房,侯松山也担任了田庄公路站的统计员,每到一地都是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地工作,像一颗朴实无华的铺路石,哪里需要哪里铺垫,哪里铺垫哪里发光。
侯松山虽说是担任统计员,其实就是每个月向局里报报表,主要工作还是养路护路。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特别具有农村人吃苦耐劳的品格。20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全身心扑在公路上,巡路、护路、统计工作样样干的井井有条,还自学了山东行政学院本科文凭,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全家都是养路员
侯松山的妻子耿虹,自1994年担任公路站炊事员,也是养路员,除了为站里做饭以外,还负责站里的卫生清理,参加公路养护工作。侯松山的女儿侯嘉柯今年上大学二年级,受父母的影响,她从上初中开始,每逢星期天、节假日遇到下雪天,都积极参加站里组织的除雪防滑行动。人们说,侯松山全家都是养路员。2013年春节期间,一场大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309国道就像一条银白色的飘带向远方延伸着,严重阻碍了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雪情就是命令。侯松山、耿虹和在平度一中上学的女儿侯嘉柯,一家三口都放弃了节日休假,加入到除雪防滑的行列。侯松山在陡坡急弯处撒融雪剂、防滑沙,耿虹、侯嘉柯拿着扫帚在公路上扫雪,干得热火朝天。站领导劝耿虹、侯嘉柯回家休息,她们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帮手,公路职工家属也要为公路畅通做贡献。”就这样,她们一直坚持到除雪结束。当看到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过,一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