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 L1 m) j4 G- Y* I/ D5 K 我在《人民文学》第10期看到刊登《人民文学》创刊65周年的插页,上面刊登了著名作家、百岁老人马识途“接人民底气,守文学天真”的书法作品,遒劲有力,文字意味深长,让我不由地想起去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主持人朱军采访马识途老人仨兄弟的故事,我与马老交往的经历也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 S1 C6 b v8 a. `6 b5 g' P' J
# p/ u" f9 x% U4 |: D. S 我与这位百岁老人的交往始于2006年,那时马老已92岁高龄。在作家朋友的引荐下,我斗胆与马老通信、电话联系。很快我收到了马老的回信和打来的电话,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能给我这个晚辈回信、回电话,真是荣幸之至,感动不已啊!从与马老的通信和电话中,使我感受到,马老不仅是一位为文、为书的大家,更是一位为人的楷模。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从他的话语中不时展露出老革命家的风范。我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给他打电话,他总是不厌其烦接听电话,并鼓励我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写作爱好,而要发挥特长,寻找突破口,不妨多读读大家的文学作品,汲取营养,学到手都是自己的。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啊!值得我永远学习。1 E8 G0 N1 o$ U
" y) y5 t: ~& k. Z) d
有一次,我记得是晚上给马老去电话,这一次,马老没有亲自接电话,而是他女儿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是马老到北京治病去了,我听了感到非常难受,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记得马老在给我的回信中,仍然用过去的一种方式给我在信封上写着“乔显德同志收”的六个隽秀的字,让我倍感亲切,他在信中鼓励我在岗位上要多为党工作,多为国家、单位做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马老写了一封信,问马老能否在方便的时候帮我题写一幅墨宝,信发出去后,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大约过了十几天时间,单位收发员送来了一封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展示我面前的是一幅遒劲的楷书作品,“秉一身正气,怀两袖清风”十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落款为“九三叟,马识途”,我看了十分激动,在一旁的妻子也啧啧称赞。我感到,马老不仅仅是寄来一幅书法作品,更是寄托了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受益匪浅。. j9 S$ N. a2 _6 x% Q) ]) K
1 F6 D& J; Y4 ]$ h4 k
当采访进入尾声时,朱军试探性地问马老,今后有什么打算?马老十分自信地回答,今后的五年内,还要再出两部书,一部正在写作,另一部题目已拟好,就是《那些岁月那些人》。
* t* q1 a7 ]' A# g* a% H5 W7 g
8 F& Y8 s0 t* U. \, h# o6 M! f3 T 朱军采访马老的镜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在我的思维深处掀起了波澜。自己荣幸相识的这位百岁老人尚有不老之心,百岁之后还有五年计划,这是何等的雄心,何等的壮志。我作为刚刚年过半百之人,今后的路还很长,马老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我们左右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以马老为榜样,做完美的自己。(乔显德) i7 N& v7 ~0 N! u3 y! d8 k
5 _/ ?; j1 B2 Z6 t6 x0 x7 r) A, z!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