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1日,记者随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赴聊城市和东营市利津县参观学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刊发两地先进经验,供借鉴。
从倒数跃升第二,说明了什么?
——赴聊城和利津参观学习城乡环卫一体化系列报道(一)
走聊城,看利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以为鲁西一地级市和黄河边一小县城能有多干净?现实与料想来了个大反差,城市乡村不仅整洁,一些村庄堪称精致。
在去年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聊城市群众整体满意度由51.8%上升到94.5%,综合排名在地级市中由第16名跃升至第2名。利津在去年6月获全省第4,上升78个位次,12月则居第2名。这些变化,有些镇村只用了3个月。
一路走,一路看,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一位聊城干部说,你们青岛平度是“第一时间”,我们鲁西聊城是“第三时间”,很多经验应该向你们学习啊!聊城高新区张庄的“巷长”得知我们来自青岛,面露惊讶。利津县只有29万人,当地干部在了解到平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后,十分羡慕。聊城人的谦虚和惊讶,利津人的羡慕,使记者陷入深深的反思:两地环境卫生短时间内大改观说明了什么?聊城人和利津人能做到的,难道平度人做不到?
事在人为,人是关键。
境界决定高度。城乡环卫一体化要抓好,首先要有高境界。聊城各级各部门从责任担当、为民务实、统筹发展等方面提高认识水平,展现出高境界、新境界。利津县则顺应群众所盼,把清脏治乱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因为有高水平的认识,两地痛下决心,迎难而上。
不讲条件讲作为。聊城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面对繁重任务,自我加压、敢于担当、加大投入、奋力拼搏,把偏僻的街巷胡同、坑塘沟渠当做主战场,为抢时间、争主动,“黎明会”、“夜晚会”等成为了工作常态。利津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县级干部实行城区“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党员干部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聊城一位副县级实职干部,面色黝黑,着装朴素,由于几乎天天在环卫整治一线走村串巷,记者一度以为他是普通村民。特别是乡镇级干部,说起沟塘垃圾怎么整治、乱贴乱画怎么遏制,说出的数字简单清晰,谈出的几条措施好使管用,可见对工作的务实态度和熟悉程度。
动真格、下死把,拼上豁上靠上。在聊城和利津乡村参观学习时,有两回当地干部介绍完情况匆匆离开,甚至面带紧张,原因都是:上级环境卫生督查组来督查了。原来聊城每月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倒数两位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要在电视台公开检讨;连续两次倒数第一实行末位淘汰。干部间议论:因为卫生搞不好而免职,脸上怎么挂得住。
两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是干出来的,卯足干劲,焕发精气神,在环境整治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而这又大大鼓舞了士气、凝聚起推动全局工作的更大合力。在两地城乡间,记者不仅看到了洁净美,还能强烈感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