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回复: 0

[资料] 放鞭炮是数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无法磨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14: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本帖最后由 银波鞭炮 于 2016-1-16 16:09 编辑

放鞭炮是数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无法磨灭

放鞭炮是数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无法磨灭

据汉代《神异经》所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此“山臊”原是瘴气之类,后被先民神话为一种叫“年”的怪兽,说它怕竹子爆响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遂成习俗,这就是相传至今的燃放爆竹习俗。这一习俗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那时叫做“爆祭”。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爆竹行》中描写古代燃放爆竹的全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从这段形象的描写中看出,古代人燃放爆竹,一是取其爆炸声响以驱鬼;二是取其残屑以辟邪。这与现今我们燃放鞭炮一要听响声、二要看地上的纸屑儿是否红火是一样的道理。


到了唐朝贞观年间,浏阳人李畋将黑火药灌入竹筒,能发出巨大的爆响声,现代所指的“爆竹”便产生了。

后来,燃放爆竹不仅仅是为了驱鬼辟邪,更成了中国人节庆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宋代诗人王安石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中国人的爆竹情结是非常深重的。

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爆竹产品不断在演变。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后,纸筒代替了爆竹的竹筒,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它为“爆竹”。单个的爆竹燃放起来麻烦,也不过瘾,人们就把爆竹结成鞭来燃放,这就有了后来的鞭炮。近几十年来,白药普遍应用于烟花行业,所以现在都是用白药替代了过去的黑火药作为爆竹的爆炸药剂。


不管爆竹怎样演变,中国人燃放爆竹的文化习俗却一直没有变,不仅春节燃放,一年四季都在燃放。至今,鞭炮在整个中国烟花市场上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每年的销售量估计在200亿元左右。虽然当前有一些城市在考虑禁放烟花爆竹,即使其他烟花能被禁止,鞭炮是不可能被禁止掉的。


为什么燃放鞭炮能如此长盛不衰?因为它是数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习俗,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4 02:58 , Processed in 0.83743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