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机使用不当听力受损
其实生活中很多小细节都很伤身体。比如说,比如说戴耳机,很多年轻人甭管是坐公交还是走路、跑步,都愿意戴个耳机!戴耳机怎么了?如果我告诉你,在我们国家的某所大学里面有将近三成的大学生,他们的听力都受到了损伤,你会不会感到震惊感到意外呢?
今年年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诊的一位患者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医生说这名患者的病症不算严重,但是它的症状却很有代表性。
听到听力损伤这个诊断结果,让这个年轻人感到非常意外,毕竟他才只有18岁,而且在他看来自己平时也不太可能接触到噪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名患者的听力损伤呢?
耳机的使用非常广泛,那么在平时您都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耳机,有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呢?看来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在我国曾有机构做过一项抽样调查,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使用耳机的共有3819人,耳机使用率为99.8%。其中每天使用耳机2小时以上的超过了800人,占比超过20%。而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噪声听力损伤的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长时间大音量的使用耳机会对耳朵里的毛细胞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对使用者的听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更让专家感到担心的是,很多存在安全隐患的播放设备和耳机产品正在或者已经危害到了使用者的听力健康。经常戴耳机还有可能造成听力损伤?看来这可不是危言耸听。那我以后要少戴耳机听歌了。现在的电子产品很多什么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佩戴耳机。那这些耳机到底安不安全呢?咱们继续来看调查。
国家质检总局自2012年以来连续四年对媒体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及配套耳机产品进行了安全风险监测,根据消费者日常使用耳机及相关产品的习惯,检测人员购买了单独的耳机、单独的音频播放器、播放器与耳机的成套产品分别进行了检测。据介绍,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耳机类产品的强制性标准,风险监测是参考欧盟的相关标准进行的。检测人员首先对被检产品中的所有耳机进行了检测,其中仿真节目信号特征电压是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这个检测项目反映的是耳机维持一定音量所需要的电压水平,如果只要较低的电压就可以发出很大的音量,那么这样的耳机产品造成听力损害的风险就会增加。
如果消费者使用这样的耳机,即使播放器合格,最终听到的声音仍有可能过大,从而对使用者的听力造成伤害。而在这次进行的风险检测中,39批次耳机里,有接近40%的产品“仿真节目信号特征电压”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还有很多是知名品牌的耳机产品。在连续四年的风险检测中,累计测试了手机及配套用耳机等成套产品86批次。其中有45批次产品最高声压级超标,不符合率高达51.2%。MP3
MP4等媒体播放器产品共监测30批次,总体不符合率为50%。平板电脑及配套用耳机产品共监测10批次,总体不符合率为40%。单独售卖的耳机产品,共监测55批次,总体不符合率为38.2%,综合分析了四年的风险监测结果,专家认为,耳机及相关产品的整体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2016年,我国耳机市场需求总量将可能超过12亿只。耳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耳机类产品在听力损伤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呢?原因之一与使用环境的客观因素有关。调查员使用声压器分别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的噪声进行了测量。嘈杂街道上的噪声一般在70分贝左右,而公交车和地铁中的噪音则会达到85分贝左右。如果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还想听清楚耳机中的声音,就需要较大的音量。而此时,耳机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使用者的听力造成了伤害。
欧盟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以超过89分贝的高音量听音乐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持续五年以后,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所以平时的用耳安全尤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