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驾校对学员的收费基本采取“打包”模式,而教练吃拿卡要以及不负责任的乱象也一直令人诟病。今年年初,交通部将“50%驾校试点将先培训后付费”列为今年将推进的民生实事之一。
最近,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机动车驾驶培训先学后付、计时收费模式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从10月1日起,驾驶培训就可以实现“先学后付、计时收费”了。对于打算考C1、C2驾照的你来说还有哪些变化呢?新规能改变驾驶培训乱象吗?
1、考C照,总学时比以前少了。
新《大纲》对部分车型的培训学时做了调整。其中,C1证和C2证的总学时分别为62学时和60学时,均比原来的要求少了10多个学时。而且新《大纲》对每个学时的具体时间也做了明确规定:每学时为60分钟,其中有效教学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每个学员课堂学习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每天均不得超过4学时。
2、先考科目一再缴费,每次培训后按时段付费,培训后学员还可给教练打分。
新《大纲》中关于驾考费用与支付方式的规定列明,以后的驾考将施行“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前不交任何费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并通过报名平台成功报名后,再选择班别并缴费。
在新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费用构成明细表》中,收费项目被分成5大类,分别是相关服务费用(包含教材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等)、理论知识培训费、驾驶模拟培训费、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道路驾驶训练等。其中,后三项收费又细分为普通时段、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时段三类,分别标明学时单价。
另外,各地根据要求还要落实一项工作——每次培训后,学员可按时段给教练打分评价,并通过平台缴费,这样有助于提高教练员的服务和教学质量,也方便通过评价对教练能力进行分级。
3、培训里程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科目二和科目三可以一起考。
新《大纲》指出,各省应当根据实际对各准驾车型培训里程做出相关要求,但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新《大纲》中所指学时为各车型基本学时要求,如需增加考试内容和项目的,须相应增加学时。
新规还规定,“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应与“道路驾驶”教学交叉融合;“基础和场地驾驶”与“道路驾驶”可交叉训练。也就是说,学员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上车实际操作练习了,科目二与科目三可以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约了驾考成本。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可采取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交通安全体验等多种方式,课堂教学不得低于6学时。
“先学后付”能改变驾培乱象吗?
网友李健: 只是改变了一下付费的顺序,但是学驾过程没变,还是等试行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 网友梦女孩:
驾培乱象跟先后缴费没有关系,只有对人的严格管理才可以杜绝不正之风,例如教学和考试都全程监控。 玉林坡的清舞晖杨: 防止教练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提高难度,延长学时等手段,以达到多收费的目的,建议设立违规举报平台及热线,以随时监督教学过程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新规实施倒逼教练提高服务水平
《红网》认为,在这种新的驾考模式之下,那些昔日任性的驾校,那些昔日任性的教练就会有所畏惧,这实现了“地位”的转换。新规定的实施,能起到倒逼驾校和教练提高服务水平的作用。他们需要着学员的脸色吃饭,学员不满意就可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让驾培“先学后付”也要靠市场之手
《新京报》认为, 新规意在赋予学员部分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段规划和预约练车,学员对培训的质量满意不满意,也能有个制约的筹码,这也是促使培训服务回归“商品”的本质。不过,驾驶培训服务终究是市场行为,包括收费模式在内,驾校与学员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靠契约来维系。而新的付费模式能否得到驾校的响应,主要取决于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驾考“先学后付”不能单兵突进
《华商报》建议,要真正让驾考“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发挥出市场威力,就必须彻底打破驾考市场的垄断格局。一方面,逐步放开驾校审批制度,放开驾考市场,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驾校或者是训练场地,打破驾校的垄断地位,激活驾考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驾照自学直考要全面推广,让市民考驾照不必非得上驾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员的选择权,享有更多的选择,才会让驾考“先学后付”有落实的基础。
“先学后付费”驾照培训谨防“打折”
《北京晨报》认为,“先学后付费”本是好事,但是如何把这一好事办好,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跟进,比如,严格按照驾照培训有关大纲教学,严把考核关,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防止驾校驾照培训降格、“降价”。
信息共享才能让先学后付模式扬帆起航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驾校不积极配合,考照这个市场没有真正放开,即使有合同范本又如何?
《东方网》建议,将学员考试信息进行全国系统共享, 方便随时调取,那么,先学后付模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出现违规问题的学校,学员才敢于勇敢地说不,潇洒地挥手换地儿继续考驾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