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回复: 0

[分享] 读《戏里戏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4 16: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戏里戏外》是刘玉堂先生于2014年创作完成一部随笔集。简言之,书中字里行间,让我读到了一种怀旧与忧患。中国的地方戏有数百种,仅山东就有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及数不清的梆子。而这些,好比乡村里的石磨、碾砣、辘轳、驴槽……有的被铺设进了公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多的,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刘先生就如一个说书匠,坐在葡萄架下,喝着茶,专跟我们唠叨戏曲圈儿的事。

    他所涉猎的戏剧故事,既有读者耳熟能详的《西厢记》、《锁麟囊》、《贵妃醉酒》、《四进士》,关注更多的是草根化的小戏剧,如《小姑贤》《寻儿记》《锯大缸》等,无不彰显着他对此类艺术形式的熟悉与热爱。因为这些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的小作品,就如先生的乡土文章,仿佛垒起个草台子,那些头上沾着高粱花子的农民,迈着半生不熟的台步,用“咿咿呀呀”的土腔俚语,就能唱的昏天黑地。因为,剧中那些鞭挞丑恶、褒扬善美的人物,已根植于的民众的心灵。

    刘先生的作品,恰好从一个平民的视野,以轻松幽默、亦谐亦庄的语气,就各类戏剧故事、经典唱段娓娓道来,加入作者在看戏过程中的感同身受,及与唱戏看戏有关的趣闻轶事,用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巧妙、生动的将戏曲中人物、情节、表演流派等因素,用典型的刘氏笔法描述成章。读来,似看戏,胜似看戏。

    《打猪草》、《刘海砍樵》、《王定保借当》、《喝面叶》等一系列地方戏,经他独辟蹊径的剖析,更贴近了读者的心脉。书里写道:看了《逼婚记》想起了济南府,吕剧就应该像大葱、大蒜。又写,山东地方戏的故事一般都是小猫吃小鱼——有头有尾、实实在在……这些从泥土里挖掘出来的智慧和温情,若我们眼睁睁看着它消失,切实的叫人惋惜、悲愤。

    我以前看过吕剧《墙头记》,这下又重读了一遍那戏词儿。张木匠长子大乖的开场白:“自己的戏法自己耍,自己的算盘自己打,为人若不向自家,不是憨来就是傻。”其妻的戏词是:“是皮笊篱捞面——汤水不漏;我主内,他主外,弯刀对着个瓢切菜。”从戏词儿,到不孝子把老爹撮到墙头,又到王银匠最后的戏弄,情节真实,语言精巧,令观众愤怒、心酸,且又感幽默和大快人心。更使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戏里戏外》还融入了刘先生作品中一贯的思想、趣味、知识和哲理性。比如书里写,方言写作有几个约定成俗的原则:第一,太孤僻,没人用过的不要用。第二,只能说,不能写的不要用。第三,切忌独创或估摸着写,一定要找出来源与依据。再比如,听程派戏,学习程砚秋先生的榜样,坚持职业操守,肩负社会责任,绝不把艺术降格为“给大家开心取乐”的工具,该是最起码的准则了。任何不关心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和民众的福祉的艺术都是没有出息的。再如,艺术的真实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容易深入人心。用生活真实跟艺术真实较劲,一般都会费力不讨好。

    兴趣使然,对照着《戏里戏外》所涉及的剧目,我特意百度出书中所提到的各个唱段,仔细的听、看和思考。结果正如作者所写,从剧目到情感,我对刘先生的文字由衷的敬佩,暗合了那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之境界。并使我完成了从一个戏盲到戏迷的蜕变。

    读罢此书,我还得出一个结论:海参鱼翅固然营养,可是没了大葱、大蒜当佐料,应该吃不出个啥滋味儿!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04:52 , Processed in 0.0817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