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回复: 0

[杂记] 书到中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3 16: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不久前忽而发现,我的阅读习惯与年轻时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年少,一本书拿到手里,必然一鼓作气看到结局。追着情节一马平川,览江河壮阔,一泻千里,心无旁骛,势不可挡。一日读八本书都不在话下,读完后尚可倒背如流,着意将其中精彩片段大声背诵,与舍友共享,一群人在宿舍里畅怀大笑。第二天雨落霏霏,等不及天晴,清晨撑着伞去还书,急着再拿几本新书打发我的闲暇时光。
    如今一本书,常常书看了半拉就丢到一旁。有时连一半也还没看到,就看了个序而已,难得的是把同一个作者的所有能找到的书通通先看了个序,然后就丢到一旁,等到来日才会回来再读。
    这个“来日”通常是一年半后,只要看开了头的书,我必会读完,一年半后拿起来,照样从断了的地方悠悠读起,愈读愈疾,痛痛快快地看完全本。当然也有忘了的,如果忘了大半,那么一年后就从头读起,慢慢地找回那些被记忆忘却的细节,踩着轻松的步子,在陌生又似乎亲切的文字里徘徊,直到看到全新的段落,遇到崭新的风景,心满意足地翻着书页直至最后的结局。于是不可避免地,这本书不只被读了一年半,而且被读了一遍半。
    即使忘了情节,但那本看到一半的书,作为一个标的,不会被忘记,它深刻地铭记在脑海里。通常把一本书丢到一旁是因无意间被别的事情打断,亦有特意中途跑开,将一本书轻轻丢下,故意让时间成为读书的停顿。
    当然故意丢下的书,不会等到一年半后才被想起,几天之内就会忍不住翻开。有时是为了躲眼泪,因为情节太过激荡,眼看着那些就要发生,将要发生,必然发生的一切,以为过几日再看就不会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忍了几日翻开来,不必回顾,读得几行,仍是泪如雨下,难以自抑。有时是因为惊心一瞬,将书在到达巅峰之前丢开,缓缓情绪过几日再来观赏这滔天巨浪。有时因为心生怅惘,将书在朦胧未明之际丢开,回来时再将幽幽心绪细细分明。有时是因为温暖愉悦,将书在恋恋不舍之时丢开,书到中途默默走开,回来时仍有无限温柔在悄悄等待。
    而看《红楼梦》时,唯有初读时从头到尾,而后每次重读都只会读到中途,只读那花团锦簇中的片刻辰光,热闹红尘里的青春年华,偶然想起时亦有从始至终通读一番,之后还是恢复成老样子,在前半程里翻来覆去消磨时光。
    很多被丢开的书都在几天之后,或一年半之后,被重新寻回。书到中途,只会丢开,不会忘却。虽然有短暂的分别,仍然有必然的重逢。一分一合里,喜怒哀乐都加倍。以时间作停顿,一本书在生命里走走停停,漫长岁月里,不管间隔多久,每一本书都轻轻画一个安静的句号。读书方法要实用欧金凤
    谈起读书方法,大凡读书之人都能说出一二,可谓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的议论,争论不休。
    伟大领袖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宋朝着名学者朱熹,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朱熹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却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方法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适合伟人名人的,未必就适合你。所以,不必要对别人的读书方法太过关注,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读书方法。自己的读书方法哪怕比较笨拙,也是应当坚持的,因为于己有用有益,这是最重要的。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8 14:31 , Processed in 0.0496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