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施勍说:“诗词是我命中注定的爱人,是我穿越千年的知己,很多情怀,在生活中找不到人倾诉的时候,在诗词里却可以找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这句话引起了不少热爱古典诗词之人的共鸣。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郦波也评价施勍这段话说:“这才是最美的诗情和画意。”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诗词,她表达着尘埃草木、高山河流,她表达着人生悲喜、爱憎别离,她表达着帝王将相、仁者爱人、庙宇高堂、是非成败、万世千秋……古典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散发着一种不随时光消逝的光芒,这种光芒可以开启智慧性灵,也可以牵引润泽人生。
读诗词可以是孤独安静:随着小园香径独徘徊,感悟似曾相识燕归来;也可以是热闹欢快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两者相比,更喜欢安静的诗词,也更喜欢在安静的时间读诗词、赏诗词,在心中默默吟念诗词。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象,想打破时空的维度,走进诗词大家的世界,与他们成为朋友,共话共酒共茶,了解他们“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怀壮志,学习他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处世安然。
“中国诗词大会”风行,证明了人们心灵的大门,始终为中国古典文化打开,这种情怀让我们不忘初心,自信前行。杜甫登泰山时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这种心态,足可见他的才华和抱负。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毛主席的诗词也有胸怀天下的帝王之风,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他的风格、语言、气派,是浸到骨子里的。
东坡诗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是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美食家。他的诗词表达了独特坦荡的气质和高度的审美情怀,还有从高处观世的哲思。辛弃疾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奇才,他豪放却又婉约,是个细致的真男子汉!喜欢他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描写元宵节景象,成为千百年来传唱的不朽经典。
古诗绝律工整优美,诗词古雅荡气回肠。古诗词文化集合各朝代的文化思想精华,汇聚了许多风流才子的深切感悟,更承载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故鼎新、兼济天下”的东方智慧。前几日看《人民日报》中有一篇报道说近些年春晚走向了国际化,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天人祥和、除旧迎新的文化理念、和睦团结的民族氛围,友爱互助、无私无畏的社会风气,以及子孙同堂、团圆共聚的家庭观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东方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子孙儿女的一笔巨大财富,珍惜文化瑰宝,引导孩子热爱和学习古代国学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家中子女初长成,愿以诗词润初心。借用日报某评论《中国诗词大会》文章中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往前行,愈需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力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走得更有底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