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早的茶诗,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茶经》问世后,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逐渐有较多的茶文化着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茶事活动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陆游生活在宋代,那时制茶工艺日臻完善,饮茶程序更趋细腻。他在诗中不仅有对名茶的溢美之辞,还对各式各样的茶活动做了细致记述。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宋时茶文化的特色和发展面貌颇有意义。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有心人会发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了两个动词“闲”、“戏”,说明了主人公在京华临安公干的日子还是比较闲适的,心情愉悦,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诗喝茶。接着话锋一转,又慨叹官身的不自由,不能在清明时节回家探亲祭祖。对矛盾心理的直接描写,深刻展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既要出仕又要归隐的矛盾心理,把种种心情通过写诗和喝茶宣泄出来。
“晴窗细乳戏分茶”
“茶事”又称茗事,是古代对有关茶艺、茶技和茶经济活动的总称,是极广泛的概念。陆游的众多茶诗记述了茶事活动的许多方面,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真实写照了当时的品茶习俗,再现了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成为映现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
陆游的茶诗中,涉及到对磨茶、煎茶、分茶、斗茶等技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茶艺的谙熟,展露出他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所具有的盎然雅趣。同时,其诗中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茶文化的发展嬗变提供了珍贵资料。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煎茶和分茶。
“茶煎小鼎初翻浪”——煎茶。古时的饮茶方式与今时大相径庭,常要先把成块状的茶叶碾成碎末状,然后再把茶放到提前烧开的水中加以烹煎。《或以予辞酒为过复作长句》中“解衣摩腹午窗明,茶磑无声看霏雪”便是对这种磨茶活动的生动描写,“霏雪”喻指磨茶时纷纷落下的茶屑。陆游有许多茶诗记述了煎茶这一茶艺活动,如《秋思》中“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唤煎茶”,《雪後煎茶》中“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东窗》中“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等等。
“茶分细乳玩毫杯”——分茶。宋代,随着制茶工艺和品饮技艺的提高,涌现出众多以茶助兴怡情的茶艺活动,分茶便是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清异录 茗荈 茶百戏》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另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由此可见,较之煎茶,分茶对茶品、汤水的要求都很高,对茶人烹茶技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追求的是更美的视觉享受和更高雅的艺术情趣。
不仅如此,陆游的茶诗中还提及许多史料中不曾记载的名茶,如蒙顶茶、壑源春、安乐茶、叶家白、茱萸茶等,为研究古代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其茶诗中涉及的许多茶具,如茶硙、茶灶、茶瓯等,则可以使世人了解宋人烹茶饮茶的独特步骤和程式,映衬出了古今茶道的异同。所谓“诗茶一体”,茶具有诗的文化品格,诗也因茶香的氤氲而焕发出异样夺目的光彩。陆游的茶诗正如珍茶名茗,古雅清香,有余味有远韵,耐人品玩。
“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的茶诗映现了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联络友情的宋代茶俗茶情,尤其对民间的饮茶风貌也予以了生动描述,正所谓:民间品饮,多味茶香。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纯茶,这是少数上层名流的识见,实际上普通百姓因经济条件所限,很难享受到茶中珍品,他们所用的一般的茶叶苦涩不堪,故民间饮茶有加入一些调味品的习惯。陆游在《午坐戏咏》中“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直抒对把茶和橄榄放在一起烹煎出来的多味茶的喜爱;《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中“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等诗句,都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品饮风貌。陆游的茶诗对当时当地的品饮习俗的诸多记述,一方面说明了其个性的品茶取向,同时也映现了宋人饮茶习惯的多元化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