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廖容标主张队伍东上黑铁山,在那里驻扎起义。不久前建立的中共花山党支部,可以帮助起义队伍立足稳固,而且周围群众基础较好。
起初双方陷入了僵局。马耀南为顾全大局,同意了起义队伍开往黑铁山的建议,但他也进行了一些后续的补救工作。
后来的形势证明,马耀南的“补救”对游击队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大褂子队行军起义
12月24日,战争的阴云笼罩长山大地。不过纵使形势再恶劣,老百姓依旧要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累。这天恰逢长山大集,十里八乡的百姓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物资紧缺,纷纷赶集囤货,狭窄的街巷拥挤不堪。赶集正热闹时,天空突然有日机飞临,先后投下12枚炸弹,躲闪不及的百姓死伤惨重。爆炸声浪还将长山中学“教育救国”的匾额震落,有些教室玻璃也被震碎。
马耀南在校园里,认定轰炸是日军的先期试探。一旦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逃跑,日军将很快发动进攻。他一边指挥师生疏散隐蔽,一边和廖容标决定迅速起义。起义教员学生于当夜汇集完毕,悉数前往易守难攻的黑铁山驻扎待命。
马耀南接着约姚仲明、廖容标到文庙开会,讨论起义的细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马耀南审时度势地提出,可先由姚、廖带领师生出发,自己回家筹备钱粮物资。但姚、廖觉得自己在校内缺乏威望,危机关头难以稳定军心,最好还是由马耀南亲自带领上山。马耀南多次解释称,筹备起义除了有生力量外,物资钱粮供应同样重要。夜色朦胧中,60多名师生陆续集中到城南的南神坛村。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冒着冬日严寒,朝东边的黑铁山行去。
但队伍在途中马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大家行军50余里,已经饥寒交迫,疲惫虚弱。可到了黑铁山附近的村庄,队伍没看到热忱欢迎的群众,反而是杀气腾腾的抬枪土炮给了他们“下马威”。姚仲明后来回忆说:“村庄的联庄会,夜间常以土炮防我们接近村庄,有时给夜行军造成阻碍……队伍吃饭困难,群众也不愿意送给养。”姚仲明只好派出宣传队,请村里闾长领着在村间劝募早饭。可他们跑遍全村,募来的只有糠菜窝窝和玉米饼,数量还不够一半人吃饱肚子。后来队伍给养更加难以为继,干粮又少又孬,一天两顿只能吃个半饱。第三餐一点吃的没有,只能饿肚子。没有了物资给养,队伍何谈战斗力,别人望去不像游击队,更似难民营。因为还穿着学生的长衫装扮,老百姓看到他们,便叫他们“大褂子队”。
千钧一发之际,马耀南亲上黑铁山,被推举为起义部队司令。
东上黑铁山
姚仲明、廖容标带领师生东进之际,马耀南马不停蹄地返乡筹措钱粮。马耀南此前为起义部队选中的安营地点是长白山,他便嘱托弟弟晓云、天民,将之前自己拉起的队伍带到长白山去,从西翼策应黑铁山起义队伍。马晓云还将筹集到的三支手枪,让马耀南带着上阵打鬼子。
兄弟三人来到母亲房中,长跪不起,哭泣禀告:为不当亡国奴,儿子将离家上战场,去打日本鬼子。此去九死一生,便不能在膝下侍母尽孝。儿子恳请老母保重身体,勿以我们为念。母亲安氏见母子骨肉即将分离,自然痛彻肝肠,眼泪止不住流淌。她见儿子意志坚定,只能含泪答应了请求。为支持儿子打鬼子,她还把多年积攒的私房钱交给马耀南,让他带到部队充作军费。马耀南将母亲和家中女人、孩子,改名换姓后分散安置到临近的亲戚家。
12月26日,马耀南作东上黑铁山的最后准备。他先请家里负责种菜的雇工安海鲁,把他多年来带点“书生气质”的偏背头剃成干练爽快的光头,又向本村财主购买一匹良驹,作日后驰骋疆场之用。
27日清晨,马耀南拜别家人,孤身东上黑铁山,与自己牵肠挂肚的教员学生会合。
已经“前胸贴后背”的师生一见到马耀南,如见救星降临,立刻有了精神。他们兴奋地接过行李并大声欢呼:“马校长来了!马校长来了!”姚仲明、廖容标也高兴地说:“我们会师了!会师了!”
在队伍缺乏给养之际,马耀南带来了极为珍贵的500块大洋。按当时每人每月3元的伙食费计算,500块大洋可以吃喝两个半月。姚仲明情不自禁地说:“马校长这500块大洋是咱们最大的财富!”
当晚马耀南决定和当地乡绅座谈,争取他们的物资支援。得益于马耀南在当地的崇高威望,大家纷纷慷慨解囊,队伍的给养问题圆满解决。
后来地方武装长山保安大队长张殿臣率200多人投奔黑铁山,起义队伍也由原先的“长山县抗日游击大队”改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独立团”。
但马耀南深知,百姓节衣缩食供养军队,是为了让他们消灭敌人。如果队伍光吃饭不打仗,很快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护。所以在一个月内,这支“大褂子队”先后发动了“夜袭长山城维持会”“小清河伏击战”“三官庙战斗”等大小战役,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小清河伏击战中,他们全歼日军12名,其中有1名旅团长、1名联队长、一名高级参谋,并击沉日军汽艇一艘。
此后黑铁山上的起义队伍日渐壮大,鲁中抗日烽火燎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