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气象6月21日:今夜到明天, 晴转多云,东南风3-4级,气温20到30度。 ​​​​
首席预报员告诉你天气预报到底有多难。
雨一直不下,气氛也不太融洽。
中央气象台预告,21日起,受冷涡和低涡天气系统影响,京津冀地区将迎今年最强降雨。
雨还没下,各种“特大狂风暴雨”“强烈雷电覆盖北京全境”“雷达回波达到无法测量上限”等传闻已传遍各大公共平台。中央气象台不得不于21日下午公开澄清。
作为发布者的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首先被网友质疑,结果被怼回去了。不过,想想还不到12点,就说等了一天雨,这是有多想被雨露恩泽啊?
后来,连团中央官方微博也都跟着添乱……
那么,这场暴雨究竟有多大?神秘的“冷涡暴雨”究竟是什么?天气预报又是怎样来的呢?
对此,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以及中国气象局暴雨预报专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
记者:京津冀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怎么衡量这个“强”字?就北京而言,这次过程是以对流降水为主还是相对稳定的降水为主,与2012年“7.21特大暴雨”相比,有何不同?
熊亚军:6月21日-24日,京津冀地区将迎来今年最强降水,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同时会带来局地强对流天气。
对北京而言,整体上将达暴雨量级,累计降水量为60-100毫米,局地累计降水量120-18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40-60毫米。今年以来,北京全市降水量仅62毫米,本轮降水很可能超过上半年的降水量,从累计雨量判断,它的确将是今年以来北京最强的降雨过程。
不过,无论是降水总量还是小时雨强,都不会超过2012年“7.21特大暴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7.21”是由于东移冷涡的影响,过程特点是“降水量大而急”;2016年的“7.20”是黄淮气旋所致,过程特点“降水平缓,时间长”,而这次降水过程不是单一稳定的降水,过程初期对流活动强,中期平缓,后期有所加强。要谨防降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
记者:什么是冷涡暴雨?冷涡暴雨有什么特点?
孙军: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与之对应的,像台风,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
而冷涡暴雨,就是由高空的冷性涡旋控制下形成的暴雨。这种高空冷性涡旋系统每年春末夏初在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出现频率很高,经常反复经过或影响这一带地区。
以21日开始的这次过程为例,冷涡系统发源于蒙古高原地区,位置与以往经常出现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这一位置相比偏南了一些,冷涡向南掉到华北平原这一带,再配合其他有利气象条件,就形成了这次比较强的降水。
冷涡暴雨一般分散性强,难预报。冷涡暴雨过程中,由于冷暖空气对比比较明显,因此这种天气表现为降雨局地性强,有时候比较分散的特点。另外,过程表现得非常剧烈,往往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但如果低空低涡系统较强,就像这次过程,也会出现范围较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记者:从目前预报看,降雨量和时长是否还有可能改变?预报的不确定性为何?
方翀:总体来看,降雨持续时间和量级和此前预报相同,但针对局地强对流活动,预报员将通过临近预报进行滚动更新。降雨预报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预报员对大气运动的理解和实际大气运动机理有所偏差,导致数值模式不能百分百“描述”大气变化,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数值预报是很复杂的方程运算,观测数据哪怕只有很细微的偏差,都会在运算后被放大。因此,预报时效越长,偏差越大。这些因素导致几天之后的预报和中小尺度雷阵雨的强度和落区预报变得困难。
熊亚军:这次降雨过程由低涡和冷涡系统所致。冷涡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性的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其中心温度明显低于四周。低涡常指出现于大气中的气旋式低压涡旋。在低涡区内常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假如水汽充沛,大气又呈不稳定状态,则低涡也可能产生暴雨。当前,低涡的位置和强度直接影响此次降雨的落区和强度。而目前来看,低涡系统的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因此使预报难度增加。
记者:目前有网友说,官方出了两份声明,一份称华北有今年最强降雨,一份说“特大暴雨是谣言”,请问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方翀:从科学的角度说,这两份声明并不矛盾。从目前预报来看,这次过程的确是今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最强的降雨过程。但累积降雨量为60至100毫米,在气象标准上属于暴雨量级,局地将达120-180毫米,是大暴雨量级。只有日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才称特大暴雨。目前来看,出现这种量级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特大暴雨”的说法不准确。
熊亚军:对于预报员来说,降雨量级有严格的规范。但这次过程对流性强,局地会出现雷电、大风、冰雹天气,会对中小河流、尾矿、水库等带来危害,不能因为不是特大暴雨就放松防范。
据中央气象台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4小时晴雨预报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7.3%,温度24小时预报准确率超过8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记者了解到,中国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为21.8%。这个准确率在美国的数据为27%。
暴雨预报可谓天气预报中的老大难,对此,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曾公开卖萌科普:
一般来说,你们现在获取的天气预报,是预报员在数值模式预报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调整综合分析出来的。这个主观经验是什么呢?就是过去类似情况下是什么天气,雨下得大还是小?以往这个经验是靠预报员自己的积累和翻阅历史资料学习,十分费时费力。而现在得益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长足进步,计算机可以帮助预报员完成以往的历史天气和模式预报的对比分析,得出改进的天气预报结果。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模式预报A地未来24小时要下40毫米降雨,历史上A地在同样时间段内大约出现类似天气过程38次,平均降雨量在50-60毫米,那么我们最终的预报结果就会决定A地明天要出现暴雨。正是因为这一小步的改变,让我们去年的暴雨预报准确率有了这么了不起的进步,准确率甚至高于目前最好的模式预报。
记者:冷涡暴雨的天气预报是如何得来的?
孙军:在预报上,预报员还是基于数值预报进行,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其次,根据冷涡产生降雨的概念模型,结合高低空配置进行进一步判断。另外,预报员也会同历史上的相似个例进行对比,做出预报。
冷涡系统是比较大的,直径大概在500公里以上,因此造成的降水天气分布面较广。但影响暴雨出现的低涡尺度就比较小,直径大约在200公里以内。在这个系统里,冷热对比比较强,不稳定状态分布不均匀,降水发生的触发条件分布也不均匀,因此就表现为局地性比较强。尽管华北一大片地区都可能会有降水,但有可能北京有,天津就没有,北京大、天津就比较小,甚至北京各区相差都很大,局地性比较突出。因此,还需要通过卫星观测、雷达观测等手段,加强预报短时临近预报。
记者:冷涡暴雨怎么防御?
孙军:由于冷涡暴雨天气呈局地性强,分散,降雨落区很小但对流性强,有时候会出现短时强降水等特点,所以在防御上是比较难的。有时尽管雨量不大,但在极短的时间降下来,致灾性也很强。
防御这样的天气,首先要在人员、物资上做好准备。6月1日,北京进入汛期,在信息员培训、物资准备、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影响等方面要做好相应工作。另外,要及时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即便你所在的地区不在降雨预报预警覆盖范围,只是在它周边,但因为这种降雨分散性强,也必须及时关注预报和实况信息。
另外不要随便听信网上非正规渠道来的不实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