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市十佳好军嫂和2017年青岛市优秀兵妈妈合影。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在7月25日举行的“放飞梦想,拥抱未来”2017青岛市青少年庆祝建军9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市妇联、市双拥办、青岛警备区政治部命名孙智香等10人为“青岛市十佳好军嫂”,祝学庄等11人为“青岛市优秀兵妈妈”,同时授予21人为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好军嫂陈爱英:家里家外一肩挑
今年39岁的陈爱英是城阳区实验中学英语教师,丈夫赵国强为94259部队工程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在三尺讲台上奉献青春;作为一名军嫂,她支持爱人扎根部队,一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2002年,经同学介绍,陈爱英认识了当时在空军某部担任排长职务的赵国强。2006年元旦,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考虑到赵国强家中有瘫痪在床的奶奶和要结婚的弟弟的实际困难,两人做出了暂不买房的决定,只是将陈爱英单位分的一间单身宿舍作为婚房。 婚后两地分居的日子虽然苦却也浪漫甜蜜,他们靠着每天两个电话诉说相思之情。2007年,陈爱英怀孕了。十月怀胎,本是女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但陈爱英刚刚怀孕时,担任连长的丈夫就接到出国培训的任务,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陈爱英患有孕高症,身体浮肿、行动不便,还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次,生病的她举着吊瓶去洗手间,一阵晕眩昏倒在地,醒来时,只有自己和一地的碎玻璃。“做军人的妻子,就得能吃苦。部队的工作,再小也是国家大事,不能耽误。”陈爱英说,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原因拖过丈夫一次后腿。 儿子出生后,因为家中老人有事,丈夫又远在外地,陈爱英独自抚养。儿子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学校传达室、同事家、学校走廊这些地方等妈妈下课中度过的。在平日里只有母子二人的家中,陈爱英还要担当起父亲的职责——家里没有煤气了,她一个人扛着煤气罐上下五楼;儿子生病,她一个人深夜抱着他往医院跑。2012年临近期末,挂心学生考试,陈爱英将三岁的孩子独自放家里,儿子醒来之后到处找妈妈,不慎从三楼坠落,幸运的是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孩子最终痊愈了。 “女汉子”也有扛不住的时候。2016年,带毕业班的陈爱英,因为照顾孩子和学生病倒,患上了神经性耳聋,需要入院治疗。赵国强休假从部队赶回来照料了不足一个月后,又接到任务去福建出差,陈爱英理解部队的事不能耽误,劝说丈夫安心工作。丈夫走后,她只能保留医院床位,白天住院、晚上回家照顾孩子。 但无论家事多么操劳,在工作上,陈爱英以军人家属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年,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教学之余,她笔耕不辍,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 优秀兵妈妈徐美香:把三个儿子送进部队
今年72岁的徐美香是平度市东阁街道小鱼脊山村村民。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离开土地一步,但她平凡而伟大——建国初期支持丈夫参军服役,成为一名“军嫂”;和平年代,她又先后把三个儿子送进部队成为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我从小就向往部队,崇拜军人。”徐美香说,于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部队服役的杨文堂后,便义无反顾地嫁给他。结婚后家里缺少劳力,丈夫一度有过退伍的想法,但徐美香却劝说丈夫舍小家、顾大家,安心服役。就这样,丈夫在蓬莱边防部队一干就是7年,最后按规定光荣退伍。 “当兵最光荣,好男儿就应该保家卫国。” 1984年,大儿子杨振江高中毕业。徐美香便动员大儿子当兵。但作为家里的长子,大儿子一心想毕业后回家帮助父母干活。得知这一想法,徐美香告诉他:“只要你能当个好兵,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尽孝了。”儿子参军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没日没夜在地里干活,农闲时也闲不下,赶几里路打零工贴补家用。但她从不跟大儿子说,只是写信叮嘱:“家中一切都好,不要担心家里,安心服役。” 1986年,二儿子杨振山高中毕业,徐美香又动员他报名参军。最终,二儿子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某部大校高级工程师。杨振山入伍近30年,因为部队任务重,回家陪父母过春节的机会很少,但徐美香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还安慰儿子:“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国家,关键时候总要有人为国家站岗放哨”。 1990年,三儿子杨振海又到了当兵的年龄。看到两个哥哥都是现役军人,从小受到军人家庭的影响,他主动提出去当兵。看着小儿子也要当兵,老两口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接受了。如今,小儿子已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重庆武警部队某训练处处长。 自从儿子们踏上军旅,徐美香就在心里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为家庭分心。2011年,丈夫患上脑血栓,怕影响部队上儿子们的工作,徐美香叮嘱身边亲属不要告诉他们,她一个人照顾丈夫。 四十多年来,徐美香由一位“军嫂”,成为一名“兵妈妈”,用坚强和无私诠释了一位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