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回复: 0

[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3 2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蝉,又名知了,家乡人更习惯把蝉叫“截柳”(音,平度方言)。
    儿时,农村小学值麦收时节放麦假,以助“三夏”,之后便不再放暑假。等到麦收结束开学时,暑期已到,学校会把下午的上课时间向后顺延,以避开高温时段。然而,农村的孩子皮实,少有午睡的习惯,大多都趁着午休时间,结伙去粘“截柳”。大家找来细长的竹竿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一段铁丝儿,然后再涂上用新麦子嚼成的“面筋”,从树叶的缝隙中悄悄伸到“截柳”的背后,乘其不备将“截柳”粘住。刚刚还“知了、知了”欢叫着的“截柳”,瞬间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儿时的农村是贫穷的,夏天的夜生活同样寂寞。于是,“照截柳”又成为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吃罢晚饭,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都去场院里乘凉了,小伙伴们再次出动,先在树下点燃麦草,然后再合力晃动树干。树上的“截柳”受到意外晃动和火光的照射,飞蛾扑火般跌落火中。火儿把“截柳”烧熟了,又是一餐美味夜宴。
    后来长大了,去读书,去当兵,去工作,离开了乡村,便不再捕蝉。但在炎炎夏日,每每听到截柳的鸣叫,还是喜欢从它那“知了、知了”的鸣叫声中,欣赏蝉鸣的韵味。
    蝉的叫声,有规律的节奏,有顿挫的音感。数蝉共鸣,犹如一曲恢弘的交响乐,以悠扬的旋律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让你觉得人生如此美好,大自然如此美妙。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唐朝白居易《妇人苦》:“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还有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无不让人动情。
    也有烦蝉的,但并不完全是因为讨厌蝉的吵闹。唐末诗人陆龟蒙曰:“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显然,陆龟蒙是把蝉视为卑鄙浅薄之辈,才借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力却依靠关系等上位人骄傲自大的样子。同为唐代诗人,罗隐也把蝉看作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其实,蝉的一生不易。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昆虫记》:“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在地下忍受长期的黑暗,掘土四年,才有机会穿上漂亮的衣衫,长成腾飞的翅膀,破土而出沐浴阳光。然而,漫长的等待只能换来短暂的一月或几月。它必须珍重这生命中最为华丽壮美的时刻。它用它那钹的声音歌唱它那短暂的快乐,人类应该为这种顽强的生存而喝彩。它把生命的意义都聚集在它的鸣叫声中,叫得那么喧闹,那么喋喋不休,或许是它已意识到:见到阳光的那一刻,自己的生命很快就要终结。
    可惜啊!蝉性高洁,蝉命不永。珍惜吧!大好时光,切莫虚度……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02:14 , Processed in 0.0500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