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到”是一种尊重
6 r' H l/ K4 U- g) \# C* t5 E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 q- O4 Y6 {" ~7 e! p; `: y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3 Y( r. W3 ?" y6 ^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 V$ [+ e4 i2 s5 |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6 O! \5 }$ t+ w/ {8 u% t% c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1 ^/ l% U' p, ~# }/ B( l5 `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L! t- c7 Z& x6 n- I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n2 F. r/ t2 ^( ~9 a1 y
妍妍说“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 @) r8 g: g& j) i. o5 ?1 } 她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3 [! k- V: P: |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 Z1 Z6 N, R% N: P& C# K% t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j" P9 W/ i' j* k2 r, q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
y L# {: r/ V% F% D2 h6 p 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4 }% s7 T' X7 K& _9 U! @3 n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L( B3 e& K& |9 p! Z- L: e- X& I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 x I+ u( i0 \. _7 y; a' j) w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 u P9 h z% z( @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
7 ^5 N+ f: ]* j2 c0 h8 w9 q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
2 q1 }- T' e+ Z* b. S “收到”是一个承诺+ S. x R! q/ @; Q3 Z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P: _: Q4 i$ X* w0 a
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B3 ]2 r& n) Q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4 [; s7 X* m! ]9 f1 u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h% y1 E' W Y9 N' P1 ]& n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 Y- J% s: o" H& P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 a# p5 N; P2 x2 y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0 g3 D% N$ d, s8 ?( p% g! l1 K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 s/ O1 d2 K# v. o( R* `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 i8 t o! [& g( z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7 c8 P7 }4 \- a# X) T: q5 I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4 E+ f% Z9 o- S1 V" P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8 h$ N4 _. d- J6 l+ L 能力决定你走多快
! g' A k! J1 j g: d F 人品决定你走多远0 {( [: q3 w+ x/ c# W2 Q2 d/ ?9 ^
之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带过两个实习生。
8 e* A5 w& ?2 B3 C4 e7 }/ @$ T 一个叫李强,小伙子名校毕业,见识广、文笔棒、悟性高、有激情。. e! l& T9 I) H; v; J
还有一个叫林佳,虽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却有些木讷,虽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6 i, `6 A- J/ l8 M
两人之中,我更偏爱李强一点。但没想到转正的时候,能力强的李强反而被分到了其他采访组。; B1 [" L- e; L
作为实习老师,我有点疑惑,问主任:“主任,为什么咱们要闻组不要能力相对强一点的李强?”
. A1 D: G6 B4 [# @ 主任没正面回答我:“你去群里发个通知,让他两把这2篇稿件分别发一下。”
0 @9 {' E2 W- g) ?/ _+ P3 n5 A 过了一会儿林佳在群里回复收到,而李强没有。
- ]9 |* a& y0 K% i 又过了半小时,林佳的稿件已经发了,主任看李强的稿件还没发出来,就让我把李强叫进了办公室。
2 \0 Z# P( t+ r) G8 A 主任问李强:“不是让你把那篇稿子发一下吗?怎么半小时了还没发?”
) L- ]- y5 f( d2 u ^ “什么稿件?我不知道啊。”李强一脸无辜。
7 t+ Z, D7 M2 i3 t5 d( T7 E “就是我刚刚在群里给你说的那篇呀。”我打开手机拿给李强看。
" _' c- {( z5 z “我没收到呀。”李强划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老师,不好意思呀,我刚才写稿真没看见,我这就去发。”" X1 I- z+ }2 ~' F7 r) B
站在他旁边的我,其实已经看见他的微信群上没有未读消息的提示了,这条消息他看过了,只是没有去做而已。
& f: S) J# W) x 主任挥挥手,让李强出去了,转头对我说:“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李强从来不回复群发通知、消息。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9 l" u \/ N8 K( C$ E! C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
* u6 |" [ _7 u5 ~$ L 从回复信息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人品。6 |" F' A: I: ^/ A' \* B9 U
李强被分走后,听其他组同事说,他确实经常出状况。外出采访忘记带采访笔,打开摄像机却发现忘记充电了,甚至有一次记错采访时间让采访对象等了三个小时,从此被那个大咖列入媒体黑名单。
9 d- M7 ?) k- l% Z/ g 后来,我离开了媒体,但仍然能从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关于李强和林佳的消息。
- l" v0 j5 l `) ` 时隔多年的今天,李强仍然还是一线小记者,重大的新闻报道从来不敢让他参与。% g6 Q' Z9 y) Z3 q- W
而林佳,已经成为要闻组的负责人,今年还有两篇稿件在冲击新闻奖。
3 d% a d+ p+ r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但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人品。1 S8 H, m& P3 `/ y, l
“收到”两个字,是人品的体现,能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M5 d0 N4 w, K. `$ l; p" _2 ]
“收到”见人品# K( M1 P6 ~& W$ h# w0 @; v5 T2 r
凡事有交待: @ ]" a7 s" N' C+ [4 G
“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5 p. ]0 E" \, \3 l* b2 W 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2 n( s' C/ c6 q- @7 H% s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 K$ z3 s: a( w( n! f/ P" P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9 y0 }4 u" w- q1 V% U 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 R; _2 U. ^. z 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5 x5 W2 b2 {0 @ 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 U( V* D/ p( d7 T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2 H. K) K( o" T2 |2 ?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b1 k7 o/ E2 A, G% Y( w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1 f0 c3 g* f3 ?$ H( R
/ A& q ~6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