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大棚大概2亩多,今年新盖的,目前已经赚回十五万左右了,到六七月份卖完最后一批能赚回25万元左右,扣除成本五六万,净收入得小二十万!”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樱桃西红柿种植大户王保海笑道。5月8日,半岛记者在尹家楼村看到,一排排新房、一个个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村民们在自家樱桃西红柿大棚内忙活着,每斤七块五的批发价让尹家楼的村民们又迎来丰收的喜悦。 5月8日,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村民王保海在管理自己的樱桃西红柿大棚。 种植户>>
专种樱桃西红柿,每年净赚20万 来到尹家楼村后,一个个大型的设施大棚排列整齐,颇具气势。棚内,郁郁葱葱的蔓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樱桃西红柿,看了直教人眼馋。“全家就专心种植樱桃西红柿,之前我有一个四亩地的大棚,但种植面积只有一亩二分地。我嫌小了,今年换成现在这个大点的,净种植面积大概2亩。 ”王保海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种植樱桃西红柿用上了一种新技术——落蔓技术,使得收获周期长达六七个月,再加上品质提高,北京、上海、湖南和广东等地的批发商纷纷招上门来。 王保海在采摘樱桃西红柿
“现在批发价每斤七块五左右,后期价格能低一些,这个大棚今年产量大概能达到4万斤,毛收入25万元左右,除去有机肥、人工以及其他损耗等成本,净利润能达到近20万。”王保海笑道。 陆续成熟的樱桃西红柿 半岛记者采访了解到,尹家楼村村民靠种樱桃西红柿,生活越来越好。“近两年我们村基本上每个大棚一年下来都能收入十六七万元,扣除成本最低净赚十三四万。产量好一点的大棚,收入能达到二十二三万元。”尹家楼村支部书记张德宽表示。 张德宽介绍落蔓技术,拉起来的藤蔓两米多高
小村庄>> 户户有大棚,价高不愁卖 半岛记者在尹家楼村走访看到,除了流转出去的土地,村里基本都是种植樱桃西红柿的大棚。“我们村种植樱桃西红柿大概20年了,村里土地1200多亩,流转出去800多亩,剩下的400多亩基本都种了樱桃西红柿大棚,没有其他农作物,全部做高效农业。”张德宽告诉半岛记者,目前他们村有143户,樱桃西红柿大棚有102个,除去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基本户户都有大棚。 尹家楼村的樱桃西红柿大棚 设施大棚内景
据悉,目前该村樱桃西红柿批发价是每斤七块五,价格比其他地区的要高,但还是供不应求。“我们村种植的樱桃西红柿糖度能达到客户要求,绝大多数糖度都能达到12.3,而一般樱桃西红柿糖度在8到10。”张德宽表示,他们种植的樱桃西红柿之所以品质方面和价格方面都能提高,得益于他们的品种纯正,全部施用有机肥,并采取物理杀虫。因为品质上乘,销售也异常火爆,很多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客商慕名来采购。 王保海大棚里的樱桃西红柿长势喜人
收入>> 人均年入八万多,过半农户买上车 “我们村里人日子都好起来了,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我们换了品种,不再种植以前的千禧品种,换成釜山88。再加上统一施加有机肥,樱桃西红柿品质提升,价格也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可以说翻了几番了。我们家也在平度购置了楼房,一次性付的款,汽车也在去年买上了。”王保海露出满意的笑容。 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尹家楼村樱桃西红柿产业加速发展,让这个种了20年的小西红柿,成了尹家楼村村民的“摇钱树”“致富果”。“这两年我们村里人腰包都鼓起来了,总共143户,在青岛市区、胶州、平度买房的差不多有40户,而且基本都是一次性付款。村里买车的家庭也过半,村民隔三差五宰猪杀鸡聚个餐,也都很平常。”张德宽告诉半岛记者,近两年来,在这种高效农业带动下,他们村的人均年收入高达八万多元。 效果>> 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农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产业振兴了人才就能进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明程度也就上来了。”明村镇镇长吕强表示,明村镇将以新旧动能转换和科技创新为抓手,突破工业强镇。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工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施品牌兴农工程,提升明村樱桃西红柿、西瓜两大地域品牌农产品美誉度、知名度,培育明村大姜、三合山葡萄等农产品品牌,推广蓝莓、秋月梨等高端瓜果种植并形成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指导115个村庄因地制宜抱团发展特色种植,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业、一镇多业发展新格局。 正在建设的高规格樱桃西红柿大棚 此外,吕强还提出明村镇将实施兴林富民工程,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广元宝枫种植,重点发展樱桃西红柿、蓝莓、葡萄、映霜红桃子、秋月梨等果蔬采摘,以项目建设+节庆活动,努力创建以“四季赏花,四季采摘”为特色的平度西部旅游知名地。 专家>> 打造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半岛记者从明村镇相关部门了解到,粗略统计一年来明村镇新增樱桃西红柿大棚七八百个。品牌效应加上周期长和高品质带来的高利润和销路畅通,明村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樱桃西红柿产业里来,乡村产业的振兴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 “振兴乡村首在振兴产业,整个村子发挥自身优势抱团发展,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基础竞争力,加上挖掘和利用好休闲观光等功能,可以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青岛市委党校教授李光全表示,党员干部应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层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熟悉“三农”基本情况,同时又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有知识基础,有发展眼光,是乡村振兴的“先头部队”,必须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