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5|回复: 4

[随便侃侃] 大沽河治理引发大洗牌 两岸居民梦回田园生态(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9: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86f9f280.jpg   74岁的况少华回忆起大沽河水浇灌的香喷喷的稻米时仍然眉飞色舞,不过昔日的稻田已经变成了工厂。怀旧,并非老年人的独享,38岁的企业主姜雪龙也会怀念当初在绿树下在河水中嬉戏玩闹的童年……靠河吃河的沿河村民们在填饱肚子后开始大规模引进工业,如今粮不缺了钱不缺了,却发现自己开始渴望水清岸绿,渴望家门口重现农耕时代的田园风光。   上世纪50年代 盐碱地种出白米饭   “治理大沽河好啊,把河两岸也整得漂漂亮亮,不过一定要给百姓留下点口粮田。”虽然已经74岁,但李哥庄镇大屯村村民况少华仍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大沽河里,划着自己用轮胎制作的简易小船捕鱼。况少华之所以把粮田看得如此重要,跟他上世纪 50年代所经历的一场稻改实验有关。   “那时候大沽河甘甜的水种出的水稻可香了,不仅香,还黏黏的。”回想起以前岸边种出的水稻时,况少华至今依然眉飞色舞,“原来大屯、后石龙村、前石龙村这些地方有一大片的盐碱地,刚开始的时候是种小麦,因为存不住水,一亩地只能打个两三百斤,后来胶县(现胶州)的副县长李德功来我们这边的沽河公社(现在的李哥庄镇)蹲点,看到成片的地产量低,所以想改良土壤种稻子,因为靠近大沽河,有这个水源条件,经过实验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况少华是李哥庄镇大屯村人,他所描述的过程就是被很多胶州人所熟知的稻改实验。   这次稻改实验始于1958年,在此之前,胶州从来没种植过水稻。1958年3月,胶县稻改指挥部成立,并在大沽河下游插秧进行实验。   利用大沽河甘甜的河水,沽河公社的稻改实验大获成功,不过种出的水稻村民们舍不得吃,而是拿到青岛城里去换白面、黑面。“因为1斤大米能换两三斤黑面,这样量就多了,换回来之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粮食吃。”况少华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就拿着稻子直接走进小区里"做广告",城里人一听说这稻子是用大沽河水浇出来的,大家伙都来抢。”   沽河公社的稻改实验因为大沽河丰润甘甜的河水灌溉而成功,最终也因为大沽河的干涸而消失。   根据史料记载,自1977年开始,青岛地区连续10余年干旱。特别是上世纪 80年代初,逢百年不遇大旱,全市旱情普遍严重,大沽河基本干涸。“稻田里的水利设施也被破坏殆尽,再加上包产到户后不好统一管理,终于没人再种水稻了。”况少华告诉记者。   据胶州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的资料比较少,稻改的历史多为老人们口口相传。对于年轻一代,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在这片被工厂覆盖的土地上,曾用大沽河水浇灌出香喷喷的大米。   上世纪80年代 岸边不种粮食“种”工厂   进入上世纪 80年代末,各种各样的工厂开始入侵大沽河沿岸的各个村庄,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使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遗憾的是,一些农田用地自然而然被工厂取而代之。   初中毕业之后,姜雪龙就到了位于自己村子里的工厂打工。“大店村这里属于经济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当时村子里有很多企业,比如双星等企业的代工厂,我在这些工厂里干过配料,也干过皮革。”   彼时,和胶东镇大店村一样,胶州李哥庄镇大屯一村、前石龙村、后石龙村等大沽河下游的村庄都陆续引来了企业的入驻。   “主要是我们这一带交通方便,而且紧靠着大沽河,水源丰富。”后石龙村委书记况作旺告诉记者,现在后石龙村的外资、内资、集体、私人企业一共有十五六家。   无论是大沽河东岸的李哥庄镇还是西岸的胶东街道,在招商引资时都把大沽河充足的水源作为重要的筹码。“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与元朝人工开凿的胶莱河、碧沟河在这里交汇入海,水源足、水质优,即使遭到百年不遇的干旱灾情,蓄水400多万立方的橡胶拦河坝也可发挥挑战自然的巨大作用。”很多当地情况简介中都这样写道。   便利的交通也为这里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1982年10月,大沽河下游济青公路沽河桥建成,1983年,位于204国道胶县境内的麻湾镇大麻湾桥竣工……大沽河上兴建的一座座大桥,为沿河两岸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众多工厂和车辆拥入村庄,土地不再是村民讨生计的唯一源泉。很快,况少华发现原来村子里改造的水稻田变成麦田之后又变成了工厂。“后来好像种麦子这片地的肥效也不行了,麦子的产量也比较低,有的农田就变成厂房。”   而对像姜雪龙一样的年轻村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在村子里面打工了。另一位村民马可波成了一名黑车司机,他在大屯二村里的橡胶厂打了几年工后自己买了辆车跑运输,至于收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天百十块钱,跟打工差不多。“在工厂里干毕竟不长久,干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厌烦。”马可波告诉记者,随着胶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去做点生意,现在工厂的不少工人都是从外地请来的。   如今仍难舍“一亩三分田”   沿河而居哺育了农耕文明,对耕地的依恋在河流两岸根深蒂固。初中毕业之前,大店村姜雪龙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田。位于胶东镇北部的大店村全村共有712户、2180人,有土地近3000亩。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姜雪龙的父母一样,大店村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种大白菜、土豆、豆角,然后卖给青岛市民。   “那时候我刚上中学,然后跟着父母种菜,开始的时候是大白菜,后来种土豆,我就帮忙浇水施肥,因为很少打农药,所以大白菜上如果有虫害了,我们还得去抓虫子。”姜雪龙告诉记者,那时候种菜就是家里的主要收入,因为靠着大沽河,所以旱涝保收,收成不错,一年种大白菜的收入能有一千多元,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与大店村紧紧相邻的北提子村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进入大店村的主干街道上,有一个植保站的门头,专卖农药化肥等物资,店主告诉记者,大店村里种菜来卖的几乎都没有了,更多是种来自己吃,店里的农资主要是卖给临近的北提子村种植蔬菜的大户。   记者了解到,胶东街道的北堤子、谈家庄等村如今仍是出名的订单蔬菜特色村,依靠地处大沽河西岸,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适应搞蔬菜种植等优越条件,由胶东街道办事处牵头,与青岛一家食品公司签订了菠菜、卷心菜等订单蔬菜合同。   如今,姜雪龙虽然经营着一家年利润数十万的口罩企业,但他仍然自己种着好几亩地。而且近年来,耕地也在快速“升值”。   74岁的况少华对自家的几亩耕地津津乐道。“现在我家里还有三亩多地,一亩地打小麦1200斤左右,玉米1400斤左右,一年下来粮食产量就有将近8000斤,自己吃肯定是没有问题,还能卖钱。”况少华家里一共五口人,儿子因为车祸去世得早,现在家里只剩下老伴、孙子孙媳,还带着一个重孙子,“孙子在外面打工,我在家里种地,不说富裕,但一般的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大沽河流域位于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全年温差不大,降水丰富,支流较多、水质又好,加上沙层地质渗水能力强,沿岸十分适合发展农业,许多沿河村庄的村民,依旧渴望靠着几亩田地生生不息。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大沽河部分河段早已干枯,河水水质也大不如前,并不是所有沿河农户都像况少华家这样高产富足。   “沿河污染大的工厂是应该少建点了,还有,挖沙不能再挖得那么凶了,河底都要被挖空了,另外大沽河里的湿地,不能再盖房了,岸边的树也不能再砍了……”说起保护岸边粮田,大店村村民们的期盼有一箩筐。看来,要恢复沿岸的农耕传统,让大沽河田园梦回,青岛人要做的还有很多。   平度市南村镇的“老水利”王长志盘算着老化的水利设施如何得到更完善的修复,胶州的菜农们期待着自家地里的蔬菜不再愁销路,李哥庄镇上的商贩王志彦还在为以后是开个饭店还是开个旅馆而拿不定主意……大沽河治理这盘大棋,直接涉及240多万人,已触动河岸两边每个人的生活,大沽河流经区域的50个乡镇都在斟酌自己手中的棋子:治理大沽河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如何走好自己的这一步呢?   50沿河乡镇争做水文章   来到大沽河沿河乡镇,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这次的河流治理虽然还在延续“抢水”主题,但也有了更多的新观念、新内容。   有的立足传统农业,但种菜已不再是看天吃饭;有的瞄向生态旅游,“疏远”已形成一定优势的工业。《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草案》公布后,沿河乡镇纷纷行动起来,围绕大沽河做好一篇前所未有的水文章已成共识,甚至部分强镇之间已呈现公开竞争态势。   优化“北果南菜”格局,蔬菜的集中种植是否会加剧水资源的紧缺?菜乡、帽乡等特色乡镇,靠一条河也能撬动旅游大市场?虽然有种种疑问,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沽河治理将带来一双强劲的推手,加速沿河村镇的城市化进程。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述献就对记者乐观地表示,借助大沽河的东风,李哥庄镇的城市化进程至少可以提速3~5年,打造特色俏水乡、建设宜居小城市正成为这个明星镇的新选择。   摇动一杆治河大旗,就可以“少奋斗”三五年,这不是狂言,更不是戏言。在沿河50个乡镇中,“母亲河”比任何时候都要亲切。   这是对母亲河的一次重新认识。作为母亲河,不但要承载生态功能,还要承载经济功能。宜居的环境让居民生活美起来,也要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无疑,大沽河治理将引领的是新一轮产业转型,在这场利好多 (政策扶持力度大)、覆盖面广(涉及村庄达2513个)的转型中,镇域经济被推向发展的快车道,带来的不仅是招商引资,还有产业布局、发展思路、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次重新梳理和跨越,甚至由此带来青岛强镇的一次洗牌。(记者 陈浩杰 李杨)   思路之变   “老水利”的疑惑:这是治河吗?   防洪、清障、蓄水这在干了多年水利工作的王长志看来,是治理一条河流最为主要的内容。但在今年出台的大沽河治理规划中,防洪、清障、蓄水只不过是“老三样”,做是肯定要做,但利用治理大沽河的契机带动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才是各河流治理方最为关注的焦点。 ">  

[/img] ●●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治河“老三样”不够用了   11月18日,中午坐下扒拉了几口饭,王长志就和几位同事往崖头橡胶坝上赶去,管护水利工程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王长志已年过六旬,是平度市南村镇的“老水利”,他是地道的崖头村人,参与过大沽河的多次治理。这一次大沽河治理,王长志的期待比以往更多,但他的想法很简单:南村镇在用的很多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 60年代兴建的,使用多年损坏严重,而这一次将得到重新翻新。这个巨大的投入,只有大治理才能实现。   从设施修缮上讲,这不是青岛第一次治理大沽河。   据史料记载,1952年和1955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对大沽河堤防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工程。此后,大沽河沿岸的莱西、胶县等政府都曾经对大沽河的堤坝进行过修筑,这就是今天大沽河堤坝的雏形。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沽河治理主要变成了清障,仅1974年就清除了阻水林木7980亩。“1987年,青岛决定进行第二期全面清障工作,共清除阻水林木523亩、虾池2592亩,还清除了一些漫水老桥和阻水房,进一步扩大了大沽河防洪空间。”曾经沿大沽河徒步2000余公里,写出《大沽河志略》一书的作者、青岛即墨市发改局工作人员卢正春告诉记者。   此后,大沽河的治理变成了蓄水为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自1996年启动大沽河治理至2010 年底,青岛市已投入8.11亿元。其中建设了11座梯级拦河坝,并在下游入海口处建成了长达4.3公里的地下截渗墙。这些设施有效防止了海水倒灌,使大沽河形成了一个总库容3.42亿立方米的庞大地下水库。   但是,这次治理大沽河,王长志可能会有所“失望”,他期待的修缮,并不是治理的全部,甚至都不被算上是重点。   “今天治理大沽河,防洪、清障、蓄水等已不再是主要目的了,而是利用治理大沽河的契机,改善河流周边的生态居住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卢正春表示,生活在大沽河沿岸的人都曾有过小时候在河里摸鱼捉蟹、在岸边丛林采摘野果的经历,后来也见证了周围一座座工厂的崛起,他们都想在河边找回环境优美的家园。   岸边百米内要重点保护   的确,这次沿河乡镇首先考虑的是把大沽河作为一条生态绿化带来进行保护和治理的,所有治理规划都围绕着这片生态带来做文章。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显示,大沽河流域将成为保障青岛市绿色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大沽河流域绿色中轴是市域城乡统筹的“核心中轴”,是未来青岛大都市的“绿色脊梁”。规划拟建设309国道小沽河桥以北至旧店镇的“生态湿地景观区”,309国道小沽河桥以南至大沽河交汇处的“汉文化景观区”,仁兆镇至南村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规划确定,打造沽河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休闲廊道、度假观光廊道,同时结合部分村庄的改造,打造富有生命气息和历史底蕴感的文明新社区,治理完工后,实现大沽河通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而在具体村镇,这种宏大规划也意味着对以往治河理念的颠覆。   以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为例,按照其规划,该镇整个空间结构上是“一带两片、双核多点”:一带是大沽河生态绿化带,两片是北部乡村建设片区和南侧城市建设片区,双核多点是店口社区 、于家社区和14个农村社区。其中特别提到,确定建设用地外围大沽河沿河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为滨水生态保护带,重点加以保护。   沿河古树属“治河”范畴   从防洪修堤到生态保护转变,从治理向开发转变,得到了沿河乡镇的镇官们、村官们的一致认同。   胶东街道大店村党支部书记姜永福说,按照他的理解,这些复杂的治河规划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理念,那就是把大沽河治理好,就可以进行招商引资了。“历史上大沽河进行过多次治理,以前治理都是清理一下河道,修修堤坝之类,围绕的更多的是防洪要求。”但这次不仅仅是治理大沽河,重点在于保护、修复和开发大沽河。   姜永福早就进行了社区规划,按照他的设想,在胶州北站的站前大道附近,胶州北外环和东外环之间,有一块空地,大约有6300亩,把大沽河生态环境治理好之后,这一块地环境也就提升了,到时候可以把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居民小区,一部分是养殖小区,一部分是工业园区,而原先的大店村位置则将重点发展旅游业。   “在我们村里,有两棵千年银杏树是省级保护古木,也是全村人的宝贝,据说是植于隋唐时代,至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仍然枝繁叶茂。”姜永福告诉记者,他们将围绕这两棵千年银杏树重建寺庙,发展旅游业,而这里也将成为胶州八景之一。   除了围绕两棵千年银杏做文章,大店村还将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大搞红色旅游,建设名人故居。   在新一轮规划中,就连传统的橡胶坝工程也被借势造景。记者从青岛市大沽河管理处获悉,“由于大沽河地势北高南低,因此在规划中橡胶坝将利用这个地势差建成景观大坝,打造成类似瀑布一样的景观轴。”“景观”二字,在新一轮的治河行动中无疑成了最耀眼的亮点。   做“旅游梦”的远不止大店村一个。大沽河下游胶州市胶东镇、李哥庄镇的村庄大多都像大店村一样有了自己的规划。“我们村计划在临河的道路上建设一些商铺,另外搞一些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后石龙村委书记况作旺告诉记者。   借河流治理做足“生态旅游”“亲水经济”的文章,这个想法如同蜿蜒流淌的大沽河水一样扩散在沿河村镇。   资料   不能等口渴了才想起母亲河   连日来,记者驱车从位于大沽河上游的莱西段一路向下,在枯黄的芦苇荡包围中常常看到大沽河及其支流若隐若现,有的河段“瘦弱”得如同一个狭长的“一”字。水量减少、干旱断流、沿河生态恶化,这些字眼在大沽河身上已不新鲜,历史上大沽河也曾饱受“水荒”折磨,而它所哺育的青岛,每次也都跟着喊渴。   1977年,大沽河断流,市区井群水位大幅度下降,崂山水库水位濒临枯竭。市委、市政府当年成立了青岛市大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在即墨移风地区的大沽河沿岸打井80眼,同时将原大沽河输水明渠改为自流输水暗渠并延伸至三湾庄、袁家庄。该年全市日供水量压缩到13万立方米的最低限度。   1981年,青岛全年总降水量为308毫米,几乎是80多年来降水最少的一年,全市又面临缺水危机,故又进行了第三次供水应急工程,在大沽河沿岸约100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打井255眼,利用民井303眼,全市日供水又压缩到13万立方米左右。   1982年、1983年连续干旱,大沽河取水区内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故又进行了第四次应急供水工程,将取水区又向外扩展60平方公里打井取水。在大沽河下游,胶州李哥庄镇新建李哥庄水源管理处,同时铺设77公里管道和暗渠,通往产芝水库和尹府水库,引两水库水入大沽河暗渠,全市日供水量仍控制在15万立方米。   时至今日,水荒仍是大沽河挥之不去的哀伤,而这次大沽河治理,将从恢复生态平衡、保持沿岸水土以及发展河域经济上做文章,青岛人已经意识到:不能等到每次干旱饥渴的时候,才想起母亲河。   目标之变   村镇的预期:少奋斗三五年   农田边照样能搞第三产业,农民的日子也能过出城市品质。一位青岛镇域经济观察人士说,护住大沽河,留住青山绿水,沿河乡镇才能大兴农业观光旅游等服务业,从而带动村民致富,“这次大沽河治理,不仅是治河,在一定程度上讲,更是一次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契机。污染环境的项目会进一步得到清理,以往那种先要经济效益再讲环保的做法行不通了。”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述献甚至认为,大沽河治理启动后,李哥庄镇的发展可以提速3到5年。   菜地也是赚眼球的景观   无论是在平度、胶州还是即墨,沿河村镇过往之处,一路上见到的都是绿油油的菜地,在蔬菜种植大镇南村、仁兆、古岘等地,绿色浪潮的连天之势像在演奏一出“绿色交响曲”,这份绿色,有大沽河的一份功劳。   仁兆镇副镇长王瑜世告诉记者,因为水土丰盈,仁兆镇被誉为“青岛市蔬菜之乡”,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30万吨,蔬菜食品加工企业100余家,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按照发展规划,仁兆镇的定位是打造两个区域,一是依托即墨故城遗址打造“故城文化旅游区”,二是依托蔬菜种植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这两个发展方向,归结到一点都是旅游,而蔬菜采摘也成了旅游亮点之一。   与“蔬菜之乡”仁兆镇以菜招揽游客相比,“制帽之乡”胶州李哥庄镇的生态旅游规划,更是把水当成了大卖点。   这是一个被称作“沽河金岸”的旅游规划,根据该项目规划,胶州市李哥庄镇将用10年时间,投资4.19亿元,在该镇所辖的大沽河东岸7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建设乡村汽车营地、乡村运动俱乐部、湿地主题公园、水上风景道与陆上风景道等12个旅游项目,将李哥庄镇打造成为具有“生态田园”特征的特色旅游城镇。在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述献的展望中,甚至要构建一个4A级大沽河风景名胜区。   李述献还向记者透露,“我们要打造16个湖,各个都是景点。”   李哥庄镇辖区内拥有常年水体面积7000多亩,镇里决定把7000亩荒芜水面盘活,以渔歌湖等16个湖为依托,36处塘坝、水库、河道等均以水进行连接,以此勾画出江北水乡的发展蓝图。   这些水面有的已经荒芜多年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这里多了匆匆而至的足迹,多了种种设想和论证。   荒芜的水体都金贵了,这是很多当地居民的感叹。而事实上,它们早已哺育出了这片土地的生物繁荣。   靠着大沽河总能沾点光   平度市仁兆镇副镇长王瑜世说,凡是经济发展快、经济实力强的村镇,从地理位置上都是距离大沽河较近的,曾经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因为有水才有灌溉、丰收和财富,历史上对大沽河河水的争夺,在沿河村镇中并不鲜见。“我们仁兆镇蔬菜产业的发展,与大沽河提供的充足的水源保障也是分不开的。” " ěě ě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9: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即使是作为工业强镇的即墨市蓝村镇,对此也毫不讳言。蓝村农业的比重只占2.7%,但大沽河对蓝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使蓝村成了用水大户,作为年产皮鞋3600万双的“江北皮鞋第一镇”,蓝村镇每天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已达 1.2万立方米。过去的蓝村在大沽河的滋润下成为有名的“水稻之乡”,如今,大沽河丰富的水源又成为蓝村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 。   “在大沽河治理和规划的大背景下,水依然是沿河村镇发展的金字招牌。”李述献说,大沽河的滋润,带动了沿河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出台的治理新规划,将给沿河经济带来新一轮的飞跃。利用好这次机遇,传统的产业像种植、加工制造业等已经无法满足新发展的需要,而产业提升,这对水的要求更高。   拿污染换钱不流行了   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事实是,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随意往大沽河排污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从政府到民间,已经是人人喊打。   “这次大沽河治理,一定程度上讲是一次产业调整和升级,污染环境的项目会进一步得到清理,以往那种先要经济效益再讲环境保护的做法是不会再出现的。”一位青岛镇域经济观察人士说,只有留住青山绿水,才能换来金山银山,饮鸩止渴式的发展观已被科学发展观取代。   “我们下面有个村,有个池塘早些年清水荡漾,后来被垃圾填埋,水脏了,恶臭也跟着来了,全镇大会上,这个村被批评。回去后,从村干部到村民都感到很羞愧,用捞鱼的网去打捞垃圾,一网一网地捞干净了。”李述献说,大沽河的治理和规划,对村民生活理念也是一个提升。   让他深有感触的,还有居民对“沽河金岸”旅游规划的认识。李述献说,李哥庄镇的这个规划实际上在两年前就已经出台。“很多内容和青岛市政府出台治理大沽河的草案是一致的,一些乡镇见到我们都说,你们思路太超前了。”不过,两年前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个草案,“大家觉得不理解,没有名山大川,光有一条河就能发展,是不是做梦啊。”   虽然对镇上的旅游大规划还所知甚少,李哥庄镇的日益繁华,让居民王志彦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前些年,生病了买个药都要跑很远,如今,在李哥庄镇上热闹的街区,不过百十米范围,就有从青岛“下乡”来的大药房四五家之多。   李哥庄镇的更多变化将在大沽河治理过程中悄悄进行:投资 1.6亿元新建一所可容纳3000人的中学,明年9月份可竣工使用;投资60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也已提上日程,设计处理能力2万吨;明年,一座4星级酒店将破土动工……   李述献说,李哥庄镇只有一条204国道与外连接,现在东西、南北道路框架全部畅通,这个事儿要是放在前两年,没有5到10年恐怕难以解决。   按照李述献的畅想,大沽河治理工程启动后,李哥庄镇的发展可以提速3到5年。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你明年五一再过来看看,我们这边的变化会给你个惊喜。”李述献对记者说。   治河治出产业调整   如果细读规划会发现,发展旅游业、带活沿河第三产业是大沽河治理这盘大棋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而以往蚕食农田耕地的工厂特别是污染型企业,逐渐成为沿河乡镇避之不及的招商项目。很多乡镇领导认为,这就是大沽河治理给当地人观念上的一次洗礼。   钱从哪里来?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显示,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大沽河流域将形成滨河旅游区旅游特色城镇滨河旅游节点特色景点(村庄)的多层次旅游发展格局,带动流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三大滨河旅游区包括:河口湿地旅游区、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旅游特色城镇包括:李哥庄、南村、七级、移风店、云山、仁兆、古岘、店埠、日庄、南墅、河套。   “拿一个河塘来说,以前考虑养养鱼就行了 ,现在不能那么想了,河塘养鱼只能算初加工,通过观光渔业可以改造升级。”“深度开发”是李述献对记者一再提及的字眼,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产业引领带动旧村改造,加速城市化进程。   “通过旅游拉动商贸。”李述献解释说 ,装备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迅速跟进,既是李哥庄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保障,也是归宿。   事实上,“工业强镇”也将成为李哥庄镇旅游的卖点。截至目前,该镇拥有各类企业6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年产值160亿元,形成了制帽、建材、食品加工、假发、木器等五大产业,仅是制帽一项,发展配套企业226家,产值40亿元,被国家轻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制帽之乡”的称号。为了体现制帽特色,李哥庄镇计划投资2000万元,将6公里长的一级沟改建成与帽艺文化相结合的“金冠韵河”,打造成一条展现帽子发展历程的河岸文化大道。   与此同时,结合小型水体治理,李哥庄镇将打造清水长流、四季常绿的高端商住小区,建设水上乐园和岛屿会所等,引进意大利的大企业计划投资 12亿元 ,开发建设占地2500亩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社区,目前,规划设计效果图已经初步完成,深度开发合作洽谈正在稳步推进。   一旦规划开展,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钱从哪里来?毕竟与已经成熟的传统工业相比,旅游产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新兴产业。   李述献对此早已有打算: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实现。“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南方的企业都过来了,他们看好的,也是大沽河治理带来的前景和机遇。”11月17日13时,接受完记者的采访,李述献马上还要和前来考察的客商进行会谈。   “围绕大沽河做旅游文章,李哥庄镇之前并没有太多经验,和别的镇同台竞争,李哥庄镇对此有没有压力?”记者问。   “我们不担心竞争。”李述献说,他们有着独特的优势。李哥庄镇位于胶州、即墨和城阳三市区交界,是青岛唯一四面环水的城镇,大沽河流经镇域 27.7公里,镇驻地也在大沽河边上。   从即墨蓝村镇沿着村路驶向李哥庄镇的路上,记者注意到,生态旅游区的路旗广告整齐的排列在马路两边。尽管道路通行条件还算不上优越,但迎风招展的路旗提醒着行人,旅游气息即将扑面而来。   工业向哪里去?   另一方面,提到“生态”二字,这让大沽河岸边的工厂主们不禁有些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规划对其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拿大店村来说 ,自上世纪90年代 ,大店村这个 90% 以上都是姜姓的村庄开始大规模兴起制作口罩,目前,大店村年生产口罩2亿多只 ,产值上亿元 ,占据了全国80% 以上的市场,成为国内有名的口罩生产专业村。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30元 ,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94元。   “我们这边并不生产布料,不涉及染布等化学污染,而是利用布料来加工制作口罩,所以也不会像大沽河边上的化工厂一样排污,这是个不会有污染的产业。”胶州市大店村口罩生产协会会长姜秀彬介绍说,这个于2004年成立的协会很大一部分职能在于帮助大店村100多户口罩生产者确立品牌,防止恶性竞争。   因为大店村紧挨着大沽河,在治理大沽河过程中,村子的口罩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店村口罩协会未雨绸缪,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建一个集中的口罩生产基地,将所有口罩生产商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   实际上,大店村早就在规划建立一个口罩基地了。胶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全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审定会议汇报材料显示,胶东街道办事处将全力打造山东省口罩加工产业基地,而这个基地目前正在审批中。   材料中提到,大力推动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会员进一步扩大生产,引导他们尽快转变观念,上规模、上项目、上档次,由粗放式的个体户经营方式逐渐向集约式大规模 、大设备、大厂房的产业集群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就像胶东镇上的中国辣椒加工和贸易产业基地一样,我们村里做口罩的以后也会集中到一起。”大店村党支部书记姜永福告诉记者,“这个口罩基地不仅包括生产企业,还将建一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定期可以召开全国的供销大会,另外还将围绕着开展物流,向东北、北京、义乌等地运输口罩。”   记者在走访期间注意到,大沽河上游还是以保护水源为主,主要发展一些农业,包括口罩加工、辣椒基地等,并不会涉及到污染的项目,而大沽河下游则密布着一个个工业区。   按照胶东街道的规划来看 ,整个胶东街道的建设还是以大沽河为中心。位于胶济铁路线以北的区域被划归为农业生态区,其中强调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抑制耕地减少,而在大沽河南段则依次分布着纺织染整工业园区 、台湾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等三个工业园区。   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不会是一句漂亮的口号。带有疗伤、美容功效的此次治理注定了比以往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但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没有解决之道 。甚至早在三年前,部分村镇已经开始的绿色实践已为此次治理提供了一些可参照的小样本。   水鸟繁殖出现异常   工业、水荒……在居民眼里,大沽河的“伤疤”随处可见。   今年 10月份,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站高级工程师王希明在莱西的沿河湿地水鸟聚集区监测发现,有的水鸟产的是软皮卵,他还意外捡到了白鹭的软皮蛋。软皮的蛋,亲鸟无法抱窝,身体压上就破。这种奇怪的蛋,缘于白鹭长期吃了受污染的食物,鸟的繁殖出现“变异”。除了白鹭,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当地留鸟和夏候鸟斑嘴鸭身上。   王希明同时还发现,在很多原本鸟类密集的湿地,鸟越来越少了。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大沽河莱西段有个林场,那里春季河岸林下百灵鸟叫得真响,可现在因为挖沙过度、湿地和黑松林被破坏,从而导致底栖生物艰难生存、影响了鸟类食物供给,最终导致这里不再有鸟了。   “北果南菜”,修补生态链   在记者采访时,沿河多个村镇的居民向记者反映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水质恶化,有些地方的菜农拿大沽河水浇菜,菜会出现腐烂的情况;一是挖沙肆虐,大沽河已被挖得遍体鳞伤,在沿河区域,一堆堆等待出售的黄沙随处可见。 " ňň ň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在李哥庄镇周臣屯,已经83岁高龄的王大爷依然每天扛着?头开荒种菜,短暂的闲聊中他告诉记者,现在种白菜水还是那个水,地还是那块地,但它们没从前那么纯净、肥美。老人说,听说现在又开始治理大沽河了,真希望水能好起来,能再喝上一口当年的大沽河“直饮水”,吃上一口闻起来就有些甜香味的大白菜。   正如王大爷的期盼一样,种出好菜好粮食的努力,在大沽河岸,一直未中断过。消失40年的蓝村大米又开始飘香,而在李哥庄镇,沽河香米也在尝试复出。“老名牌”的回归,在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述献看来,同时也是一次改造升级,目的是利用流域北部种果、南部种菜的“北果南菜”格局实现镇富民强。   以自然的方式亲近河流   丰富林木品种实现生物多样性,这在新一轮的治河规划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大沽河前期治理大多采用传统护岸方法,河岸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衬砌、硬化之后,不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造成了部分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市大沽河管理处负责人对过往进行了反思后介绍说,在此次规划中,护岸设计应遵循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理念,采用生态护岸,把河水、河岸、河滩植被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采用自然护岸、人工自然护岸、抗冲护岸、原护岸生态改造四种主河槽护岸形式。   为满足生态控制、湿地保护及空间景观需要,大沽河两岸将创建滨河绿地观景长廊空间,在河道两侧划定滨河生态绿地控制线。沿河堤坝道路两侧除了景观观赏林带,其外侧还将建100米~200米宽的防护林带,以高大乡土乔木为主,重点发挥保持水土、护堤作用。   链接   10亿元涉污项目被拒   根据《大 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草案》,青岛将在沿河控制引导流域产业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控河水污染。   在李哥庄镇,向美丽要效益的华丽转身已悄然上路。一个典型的表现是,这个工业强镇为了保护现有水系,在招商引资中对可能存在污染的项目一律亮红灯,实行一票否决。镇党委书记李述献说,最近3年,已经有6个项目被否决,其中一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只因为涉及使用大锅炉即遭淘汰,累计下来,被挡在门外的投资金额已达10亿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沿河镇都有这样的勇气。为实现大沽河的水清岸绿,拒绝工业侵袭还远远不够。滤清、增绿,我们欠大沽河的,还得一点点慢慢偿还。   “大沽河作为母亲河,真的是在用母爱的伟大滋养着这座城市,她付出了所有,我们却把她的健康和美貌全部夺走。”一位蓝村长大的80后大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道,如今,她常常在网上发文为拯救大沽河呼告;另一位摄影发烧友李玉江,常年把镜头聚焦在大沽河及其沿岸的草木花鸟身上,曾抓拍过岸边白鹭、黑尾鸥等鸟类美丽的身影,他希望以此唤起每个人对大沽河的热爱。把花儿树儿和鸟儿们常年留住,是大姑河畔所有青岛人心中的愿望。(陈浩杰 李杨) " ╛╛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发表于 2012-2-21 08: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大沽河作为母亲河,真的是在用母爱的伟大滋养着这座城市····· " ⒂⒂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06:48 , Processed in 0.08190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