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今天你言说什么?
?
? -------2011年鲍昆佛山摄影讲座思绪与思索
? 作者--袁夏
?
? 一年后的今天,2011年5月,鲍昆老师再次被邀请到南国佛山讲座,去年也是这个主题,在珠江三角洲讲了五场,今天,去年没听过的人与听过的人,都来了,尽管下着暴雨,广州的、顺德朋友一个小时的车程用了两个小时。在摄影的谱系里,鲍昆老师让中国电信摄影俱乐部拿相机的人们看到了社会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这些他们寻常眼中较少听说的"紫外线与红外线"部分。就像很多的人没搞清摄影是怎么回事,就当上了摄协会员,没搞清纪实摄影、观念摄影是怎么回事就到处办影展。读图时代,视线胶着于汪洋图像世界的人们疏于文字阅读。讲座变得重要起来。
?
? "艺术之于世界的位置,摄影之于艺术的位置,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之于摄影的位置,它们谁都不是孤立的......"一边听着鲍昆老师关于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讲座,一边胡思乱想。一天一夜的时间梳理成下面的章节。
?
? 美国着名纪实摄影家路易斯海因说:"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纪实不美,观念更难直接看到惯常的美。走出言说形式美的围墙,摄影才开始放射光芒。因为这个世界有多少值得靠摄影去引导人们目光的地方,摄影就有多重要。摄影在于你说出了什么,而说出的东西是值得多少人无法漠然于心的。纪实摄影如此,观念摄影亦然。
?
? 一、纪实摄影前世今生的梳理。
?
? 一》摄影史上几个重要的艺术家
?
? 1、1860年,一个手对手的影像传播时代,一个摄影只拍绘画般营造美感的幸福照片时代。一个叫汤姆逊的英国人,出于商业目的担当别人眼睛替人观看。用玻璃干板在大约只有25度ISO的条件下将镜头放低第一次摆拍记录底层民众生活,留给世界今天看来早已消失的中国底层社会生活状态。回国后,他拍摄的《伦敦街头生活》成为纪实摄影的发端。
?
? 2、而用实践证明纪实摄影这种追求的价值,将其理念传递与提升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之间的美国摄影师雅各布里斯,芬兰移民里斯以报纸记者的身份拍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见证1920年的美国,大西洋城的诞生。当《纽约:另一半人怎样生活》将贫民窟生活呈现在公众面前,几乎让那个正常运作的社会产生爆炸性震动:原来,这些都是我们所没看见的!公众传播文本的力量,使慈善从社会上冒出来了,让政府来改变这些人的命运声音被喊出来了。对后来纽约市政府相关政策向贫民倾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在美国仍然可以看见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
?
? 3、刘易斯海因:一个用影像抗议社会的左派知识分子,从1904年拍摄埃利斯岛的难民安置,几十年不断的用摄影做主要手段,致力于多个主题的社会改革。他的创作涉及迁移的难民、各地的童工、城镇贫民窟和受灾乡村等。用影像向社会呈现三十年代美国企业雇佣童工的情况,反映了这些未成年人为了生活就要从事劳动的艰苦生活他的摄影,有力的支持了美国童工委员会的工作,为政府制定童工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4、尤金斯密斯:一直秉承摄影将是"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的摄影不只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是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1971年出版的发行量达到三万册的《水俣》画册,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这个专题不仅轰动而且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轰动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三年半的时间里,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世界并不仅仅因为这些作品获1972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而铭记他。
?
? 5. 一个被忽略的大师维利。罗尼。WILLY RONIS在95岁时才得到世界的认可。温暖的底层民众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不被摄影史重视?底层阶级身份不被崇高的"摄影艺术"的精英批评家们所认识。鲍昆老师在4月23日在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卡帕和全球人民战线"研讨会上的演说主题就是关于维利。罗尼的。
?
? 无论雅各布里斯揭露的美国贫民窟照片引起纽约市政当局对于社会贫困问题的重视,还是刘易斯。海因拍摄童工悲惨状态促使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禁止雇用童工,以及美国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下的美国政府机构-农业安全局(FSA)实施7年之久的FSA计划,许多优秀摄影家深入美国农村各地拍摄27万多张照片成为一个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感性材料。可以看到国外纪实摄影可以看到,前面是加了一个响亮而厚重的修辞"社会"两字的,秉承的是关心人类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是左倾的摄影,是改良主义的摄影,是强烈地希望改造社会那些需要被改造的部分而不是要推翻这个社会。摄影师用影像呼吁社会改良国策,从而也发展与推动了社会纪实摄影。
?
? "左派"一词,来自法国大革命,指要求进步与改良,与之相对的"右派",指落后保守的。恢复"左派",它因广大民众利益而存在。一直被人类忽略了的一个重大历史背景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上个世纪30年代,社会上存在着强大的左派群体,因为,右派太猖獗了。如果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与不是一个"左派",那就太奇怪了。"左派",有着强烈的立场与态度,是一个知识与思想的世界。今天,知识分子"左派"传统依然在西方保留,大学里80%是左派。而中国,正好相反。
?
? 二。》纪实摄影的本质与价值取向及三位中国纪实摄影家
?
? 见证性:真实场景纪录下来。追求公正,达成与社会的互动。其精神价值,对不平现象用影像方式督促社会关注,以善意的、和平的方式推动社会与民主的进步。
?
? 1991年,林少忠在《ICP摄影百科全书》(ICP: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里开始梳理纪实摄影词汇在中国的流传于流变,在西方叫"社会纪实摄影"在中国叫"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就是纪录(倾向于影响社会条件)的摄影,带着强烈的思想性,与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它是知识分子背景下的种人文态度,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责任,从视觉上介入言说历史对世界进行评论。如果照片中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充其量只能叫文献摄影而不是纪实摄影。
?
? 如何关心社会、影响社会?传播唯有,传播应该成为摄影的一部分。但是,"拆"也到处传播,依然难以改变社会。为什么?在中国,艺术不过艺术小院里的"艺术"而已,仅仅因为社会需要,正如社会需要医院医治人的身体疾病而艺术无法医治人类心灵与社会的疾病。相对强悍的政治,艺术,哪怕是"左派"的艺术,也只停留在艺术层面与社会处于分离状态,影响的不过是几个追求"艺术"的一小众,于社会没什么影响。相对于中国众多摄影者产生的海量影像,对社会说得上影响的大概只有三位:解海龙,卢广,王久良。
?
? 解海龙的摄影让无数失学儿童走进学堂,希望工程因其摄影而真正启动。
?
? 不服务于任何机构,以摄影谋生的职业摄影师卢广的工作又为社会带来什么?他为得奖而传播的爱之病系列照片引起世界关注。
?
? 王久良直面北京垃圾,以既是纪实性的,也是观念性的,他把铺成在他心里,让他窒息的垃圾当成整个中国的垃圾、全人类所生产的垃圾的巨大绝望与悲愤,呈现在世人面前。强烈现实性是引起公众和传媒注意的根本原因,所揭示的问题也是目前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
? 一个解海龙,一个卢广,一个王久良,太少。偌大的中国摄影大军,还有多少可与希望工程相比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华夏民族的事情需要相机去直击去纪录而没有反映。农民以及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纪实影像,没有得到社会真正的响应,他们的命运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
? 2002年,广州美术馆,《中国人本》纪实摄影展览。李晓兵 、安哥等用用影像纪录了8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拿相机的人却在花花草草"摄影艺术性"里缺席了一个时代。
?
? 在中国,要让纪实摄影成为真正的社会纪实摄影,需要的是土壤,能够让这样的纪实摄影存活并产生社会影响的土壤。真正强烈关心人类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纪实摄影才能适逢其时地茁壮成长。显然,不仅仅取决于摄影圈的努力。但是,如果摄影缺席,就更难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