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山, ——犁沟山。 它默默无名, 以至于在百度地图上, 你甚至搜不到这个地名。 而奇迹,就发生在这里。 矿山阴影: 两公里外,就是平度城! 犁沟山山体存在大量花岗岩, 靠山吃山,为了生存, 很多村民以采石为生。 犁沟山自然也就成了一座矿山。 △犁沟山 科技发展本应给人类带来幸福, 但对附近的居民们来说, 却意味着一场生态灾难的开始。 随着技术进步, 犁沟山的开采一度进入“疯狂”的境地: 从刚开始村民小规模采石, 到后来的采石企业大规模作业; 从最初的炸药炸山, 到后来的机器切割…… △这是犁沟山东山一个长宽数百米、深达几十米的矿坑。 △这是位于西山的绵延近千米、高达上百米的悬崖峭壁。 △采石留下了满山矿渣,一度让犁沟山几乎“寸草不生”。 这些景象越“壮观”, 越折射人类过度开发的贪婪! 短短几十年, 曾经鸟语花香的犁沟山 变得满目疮痍。 犁沟村村民孙明星曾以采石为生。面对着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矿坑,他若有所思。 还有更糟糕的: 犁沟山处于风口, 开采后裸露的碎石不断风化, 风沙扬尘一年比一年严重, 上山的居民也经常因落石或失足而死伤。 犁沟村村民孙明星的感受是 “害怕,晚上不敢出门。” 感到害怕的, 当然不只有孙明星和犁沟村村民—— 要知道,犁沟山距离平度城区, 仅两公里之遥! 离矿坑不远,平度市区的楼房清晰可见。 这座生态被破坏殆尽的矿山, 已成了藏在140万平度人身边的巨大隐患。 而矿山的修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 犁沟山的未来,何去何从? 救赎上演 他找回了犁沟山的“魂” 绝望之中, 一个人挺身而出。 6年前, 在一片反对和唱衰的声音里, 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建强, 这位出生在犁沟山旁的民营企业家, 承包了犁沟山1300多亩废弃矿山。 彼时的犁沟山, 已经被时代彻底抛弃—— 城市建设的热潮已过, 采石的利益越来越小, 企业和个人纷纷“撤退”, 留下的是破碎不堪的山体 和寸草不生的风化土地。 犁沟山也成了平度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场。 彼时,卫星航拍下的犁沟山已经成为白茫一片的“不毛之地”。 但代建强的态度, 却是义无反顾: “每座山, 都是有魂魄的。 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拾松蘑…… 那时的犁沟山多美啊!” 他下定决心, 孩提时代犁沟山曾带给他的美好, 他要重新寻回,并分享给更多人! 说干就干。 代建强为犁沟山定制了一个 近乎“疯狂”的生态修复计划, 他要让这座山的魂魄回来! 回填渣土500万立方米, 恢复600多万株树苗, 绿化植被面积超过1000亩…… 6年来,代建强自掏腰包, 已经投入超过1.5亿元, 这远超他当初的预算。 “这是我积攒多年的本钱, 说实话我也很心疼, 有时候也想过放弃。” 2018年8月的犁沟山晨景航拍。一片绿色的背后,是代建强和工人们6年的心血。 但,犁沟山持续改善的生态, 和家乡父老们殷切的期待, 让代建强继续前行。 犁沟山的变化,实实在在。 他也越来越坚信,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 “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建设绿色矿山,一不做二不休,我们要把犁沟山打造成绿色矿山修复的示范基地,为平度增添一个美丽的公园,最终做成一个康养产业基地……也要为矿山复绿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企业不是做慈善。” 除了情怀, 浸淫建筑材料行业多年的代建强, 敏锐地察觉到了 将矿山遗址废料和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的巨大潜质↓↓↓ “ 建筑垃圾、尾矿碎石经过加工, 80%转变为三种大小不同的再生骨料, 优质骨料用于制作混凝土, 一般骨料用于路基垫层, 石渣可作为环保砖或预制件的骨料, 剩余石沫、土渣则填到矿坑种植树木、恢复山体。 就这样, 建筑垃圾、尾矿碎石可以100%被利用! 北苑公司走访欧美多个国家借鉴经验, 对比本地地质特点, 首创建成地下20米深嵌入式环保处理车间, 不仅解决了扬尘和噪声污染, 而且做到了生产各个环节的环保化。 这套模式是否真的有效呢? 平度市建设局给出的数据 铿锵有力↓↓↓ “ 目前平度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8成进入了北苑环保建材公司处理,这其中除部分进行资源化加工利用外,剩余部分大多用到了犁沟山的修复和绿化上。 矿山复绿和产业布局, 仅仅是第一步。 花海、环山自行车道、 房车露营基地、水上乐园、马术基地…… 对犁沟山的未来, 代建强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 而这些愿景,都已经在逐渐实现。 时值盛夏。 此刻的犁沟山, 郁郁葱葱,鸟语花香。 “一步一景,步步有景”, 代建强的这个期盼已不再遥远。 犁沟山的奇迹, 还在继续。 新的期待: 让更多“犁沟山”走出阴霾 其实,我们讲述的, 并不是一个英雄主义故事。 一边是建材加工的“老本行”, 另一边是矿山复绿的“新梦想”。 曾经不可得兼的天平两端, 在犁沟山, 却完美地串成了一条 通往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犁沟山的“魂魄”正在回归, 但在全国范围内, 还有千百万座犁沟山等待救赎! 要让这些矿山真正复绿, 仅仅依靠朴实的乡土情怀, 或单纯的资金支持都远远不够。 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才是矿山复绿能长久进行下去的关键。 而犁沟山的“复活”经历, 就是一个价值千金的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