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2 ?6 {4 J, k" c& ~0 x1 Y7 ^9 s 常见网友在BBS或者其他地方发表网络感怀之类的文章。除了表达喜怒哀乐之外,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表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最多的,是感觉自己越来越孤独,朋友越来越少。1 w4 r0 Y8 i6 i; z- Q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青少年网民在网上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倍感网络的随意、自由,网上的相互攻击、谩骂,不受约束的“网恋”、“网婚”,大量的色情刺激等都容易使青少年对情绪的认识产生错位,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 n0 u+ v$ x1 e- e) X0 G
乍一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网络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他们会觉得,虽然上网久了,会有些冷落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但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怎么会孤独呢?+ Q! M6 f. R) |$ v% _+ t
科学分析
: `, O: W% P3 R9 Z* _# d: H Katz等心理学家在1997年就通过研究证实,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交往的数量上没有差异。他们认为"与其说,网络创造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不如说网络创造了一个交往和友谊更加丰富的国度"。既然这样,孤独又从何而言呢?
9 v3 b9 i/ f4 F _* U$ u' u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交往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I% ]0 Q# W. ^& M+ u5 q* a) o! ^
对于网络中的交往而言,很难保证高的质量。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通过对对方的言语、表情、体态、行为等的理解来了解对方的,而在网络中,这些信息会丢失很多。不说别的,单是性别这一最简单的信息,在网上却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超越的障碍。
; L- r# s: m& \( N& L+ K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社会活动减少,有自杀意念。; s3 F# e$ b1 {' Y; q$ q E; b$ ^
网上因性别而闹的笑话,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连对方的性别都不知道,又怎样保证交往的质量呢?网络中形成的友谊会因为网络的状态而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 G G( L% G# a" ?+ @+ G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给人一个展现真我的机会。正是这种机会,使很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面具,结果导致了许多人对自我的认知不协调。他们渐渐会感到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陷入困惑和孤独之中。
5 Q* ?# l& F8 }, y' _0 Q3 n& G, Z 同时,很多人在匿名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使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比如,MUD中的PK者,就常常被别人所痛斥,他们的孤独感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了。
7 a, ^9 I: q' y# M \9 A0 J: L' g 从网络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生活,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因此,网友从网上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开些party,搞些聚会活动等等,不失为改善交往质量、促进彼此了解的良策。
2 P) X9 u' |7 M* r 尤其是那些相信"网恋"的网友们,不要忘了,网络情缘只有植根现实才可能开花结果。* Y8 E2 L& ]- M: X
# D) j4 \+ G/ e- P; A5 g" e, m
[url] 本站强荐: K城 K真_人 K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