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平度市云山镇云山中学的张玉华老师,23年的时间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一诺千金,五年坚守伴成长 1995年9月,张玉华来到云山镇偏远的钓鱼台小学,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教学设施,和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学生,那种对比带给了她极大触动。学校教师少,张玉华担任了二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白天她一节接一节的上课,足不出教室;晚上在宿舍里一门接一门的备课、批改。张玉华老师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教学成果日渐优异,讲课比赛接连拿奖。镇教委有意调她到中心学校,听到张老师要调走的消息,学生们哭了,拉着张老师的手,请求老师不要走!一句“老师不走”的承诺,在这个离家三十里的山村小学她一待就是五年。五年里,张玉华走进每位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情况,给学困生补课,买课外书;陪留守儿童过周末,亲手教他们做家务,告诉他们要懂得体谅父母、孝顺老人;五年里,为了使山村孩子更好的享受先进的教学手段,自己花钱买材料,制作幻灯片近200张。张玉华以行践言,坚守承诺,直到学区合并才离开钓鱼台小学。 春风化雨,大爱无言只付出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张玉华充分利用学生写日记的机会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沟通。通过日记,张玉华得知王同学把一周的饭钱弄掉了,不敢告诉家长,她马上掏钱告诉王同学钱找到了;通过日记,张玉华得知万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了成绩一落千丈,她坚持在日记中安慰开导他,并多方打听,帮他联系上远走的妈妈。学生们在日记中亲切的称她“姐姐老师”。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姐姐老师”是学生给予她最光荣的称号。 为女本柔,为师则刚!一次,因学生发生摩擦,一方家长来到学校要打学生张某某。张玉华及时把学生拉到身后,家长的拳头便砸在了张老师胳膊和手上,张老师的大拇指当场肿了,右胳膊动不了,忍着钻心的疼痛,张老师一直把学生护在身后。事后,平时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调皮捣蛋的张某某看到张老师为了保护自己而受伤,又感动又惭愧;张某某的家长一再对张老师表示感谢,张玉华反倒不好意思的说:“我只是做了任何一个老师都会做的事情,她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学生呀。”张玉华老师奋不顾身、挺身保护学生的举动诠释了何为师德、何为师爱。 植根乡土,呕心沥血育新人 亲其师,信其道,张玉华不管接哪个年级,教学成绩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张玉华先后被评为平度市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学校同事还有学生家长,经常请张老师给孩子辅导功课,张玉华有求必应,无偿付出。学校的新教师请教问题,她问一答十,倾心与授。 有人曾不解的问她为什么不调入市里,张玉华平静的说:“市里的孩子不缺我这样的老师,但山村的孩子更需要我这样的老师。” 甘愿做一名山村老师,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村,去追寻多彩的梦想。就是这个初心,23年的坚守,栉风沐雨,用最美的青春为山村孩子铺好通往远方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