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广州路小学都有一堂特别的课:到平度何家楼村土陶博物馆参观展览、亲身体验制作土陶的传统手工艺。如今,土陶几乎成为何家楼村的代名词,不仅使这个村庄游人如织、名声远播,更作为多所学校的第二课堂,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何家楼村制陶的历史,始于明朝洪武二年,到现在已有600多年了,堪称“中国土陶第一村”。在传承发展中,传统的制陶技艺在何家楼村形成了独有的土陶文化。制成的土陶产品,大到陶缸、炉盆,小至碗、碟、钵、罐,以及建筑使用的砖、瓦、檐板等,在当地百姓的点滴日常中无处不在。 “我从小就接触这些土陶,厨房里大到陶缸、小到碗碟都是土陶制品,从事土陶制作也有30年了。 ”何家楼村村民、平度市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介绍,2015年,他带头创立了平度陶艺博物馆,不仅坚持亲自制作土陶,还开办了陶艺体验班,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这门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今年63岁的何家楼村村民张茂林受长辈熏陶,从小便喜欢土陶技艺。 “简单地讲,土陶制作有选土、揉泥、拉坯、晾干、烧制五道程序,其中拉坯成形环节最为关键。土陶晾干、烧窑也是技术活,晾干的火候要拿准,烧窑时窑温达到800℃-1000℃左右,有时还要堵窑顶的排气孔来提高炉温。 ”现场,张茂林一边向记者展示土陶的制作一边介绍,“在以前,火候、温度完全靠肉眼来判断,有经验的烧窑师傅看一眼就知道什么时候该闭窑,完全凭经验。 ” 土陶烧制技艺成功入选 《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村里从事传统手工艺生产的人越来越少。然而自陶艺博物馆建立后,何家楼村的传统手工业有了新发展,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也使得土陶的价值越来越高,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传统手工艺制作行列。
来源 | 青岛早报见习记者 张彬 通讯员 荣立元 崔晓语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