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度 草 编 (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音像资料制作脚本) 【汽笛长鸣,火车由远至近,飞驰而过。 【高速公路,立交桥上,汽车旋转开往不同方向。 【渐出山东地图,青岛地图,平度地图,聚焦新河。 【由新河大街,锁定“青岛民生工艺品有限公司”大门牌子,迭出一张张草编工艺品图片。 【在《步步高》欢快的音乐声中,推出片名——平度草编。
解说词:这里是平度草编第一镇——新河。新河镇,位于胶莱河畔,地处青岛、潍坊、烟台三市交界,是青岛市西北部的交通枢纽,荣乌高速、青新高速在此交汇驻足,田新路、新海路、烟潍路三条省道,以及大莱龙铁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中的海青铁路贯穿新河境内。 【华侨中学全貌,山东省华侨中学牌子,纪念碑及校史展室等。 解说词:新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华侨之乡,山东省唯一的一所华侨中学就设立在这里。 【青岛化工产业功能区,滩涂洼地,胶莱河、淄阳河、泽河等河流交汇地带。 解说词:新河离渤海近及咫尺,远古形成的盐碱滩涂,是胶莱河、淄阳河、泽河、双山河等河流的汇集地。这里,地下卤水储量丰富,青岛化工产业功能区在新河落地,一座化工新城正在这里崛起。 【迭出草编企业的大门、标牌、厂房及展室、草制品等,及家庭草编现场。 解说词:新河,又是著名的“草编之乡”,在草编业内,有“全国草编看山东,山东草编看平度,平度草编看新河”一说。平度全市有百余家草编企业,仅新河就拥有58家。全镇仅3万人有80%从事草编产业。“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这句民谣正是新河草编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展示相关资料。
解说词:草编,始称“草帽辫”,在新河已有300余年历史。明末清初,新河草编工艺品以草帽为主,并形成了以龙湾姜家村为中心的销售集市,龙湾姜家村等周边村庄也被称为“帽庄”。1858年,腐败的清政府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胶东一带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洋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和新河一带草编工艺资源,在平度和莱州一带设立草辫庄,专营出口。《续平度县志》记载:平度新河一带“妇女竞而习之,得值颇优,积其资,可备嫁奁”。清光绪末年,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草制工艺品出口不畅,平度草编业一度衰落。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书的《平度州乡土志·商务》载:“草帽辫,每年出售四千包,售于本境者半,售于掖商者半。本境麦茎颇佳,中辫料,缘以无巨商,不能趸贩,所收者皆粗工,故无厚利。”民国《续平度县志》则记载更详:“……市价暴落,业此者亏累,多停闭。近更一蹶不振,几乎消歇。”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二十五年(1936),平度“西乡新河附近,又有设庄倡织台湾草帽者。草由海舶运来,分布各村,令妇女学织。工值优厚,一帽之工致者可得银八元,低劣者亦二元。一月之中,人可织帽二,青年妇女竞习之。帽则造成后运贩西洋诸国,其值颇昂”(《续平度县志》)。“洋草帽辫”很快与胶东民间传统草编、蒲编、麻编、柳编等手工技艺相融合,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平度草制工艺品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尽管此业曾一度低迷,但民间妇女仍操之不辍,“间有缉辫者,只供本地织草帽之用”。 【穿插相关镜头。 解说词:近百年来,平度草编几荣几衰,直到建国后,草制工艺品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新河、店子、平度等供销社,相继组织草辫加工组(厂),扩大社会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已由单一的麦草草辫、草帽,发展到用麦草、蒲草、玉米皮、草麻、草柳等多种原料制作的草辫、草帽、草茶垫、草门帘、草提篮、草拖鞋、草地毯、草座垫、草纸篓及各种草装饰品和草包装品,达10余类、万余个品种,畅销日本、韩国、美国、前苏联、西欧、东南亚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80年代,草制工艺品生产普及全县当时的45处公社、1024个村庄,业者7.2万余人。草制工艺品加工企业有驻平度城北的青岛第三草制工艺品厂、驻店子镇的青岛第四草制工艺品厂、驻新河镇的青岛第五草制工艺品厂和青岛平度民生工艺品厂。后经企业改制、兼并组合及民营企业兴起,现草制工艺品加工企业,仅新河一镇就有“民生”、“鹏程”、“伟泰”、“裕昊”、“远大”等在内的近60家;另在平度城区及云山、祝沟、灰埠、店子、仁兆等镇,也有一批专营草制工艺品的厂家。平度全市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草制工艺品产业群。 【家庭相关镜头。 解说词:在新河,草编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富民产业。“养活一家老少,全靠老婆编帽”,一句民谣生动地阐释新河镇草编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新河镇的女人素以勤劳和心灵手巧而著称,一名家庭妇女每天可以编制10个草编篮,每个加工费3元,可收入30元,用机钉工艺编制,每天加工费则在70元左右,年收入达4万元。新河全镇工艺品2010年产值达3.8亿元,其中1.6亿元是加工费,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约6200元,全镇人均储蓄余额9200元,高于平度市平均数1000多元。 【相关镜头。 解说词:草编又被老百姓昵称为“草根”产业和“草根经济”。草编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皮、麦草、蒲草、茅草、水草等,大部分产于当地。这一堆堆被常人弃若垃圾、废品的玉米皮、野草,在勤劳的新河女人手中却物尽其用,近乎“无中生有”地衍生了一个那么巨大的产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就业、那么多家庭的生计,“草根经济”扎根在老百姓当中,具有巨大的原创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镜头。 解说词:草编的工艺并不复杂。首先选料:麦草和其它野草,一般选取其茎部,玉米皮除了外层极粗劣的的之外,一般都可用做编织材料。第二步,染色,现在工厂化生产,由企业统一供应着色材料,根据需要,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大部分不需染色,直接用于编织。编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编织半成品——草辫儿,以麦草为原料的草编制品,先要编成辫子,群众称之为“掐草辫儿”,再由企业进行加个,制成不同式样不同用途的制成品。一种是直接在各家各户加工,如草提包。使用这样一个“模”,先在“模”上固定好经绳,经绳的密度根据设计要求的尺寸布局。固定好之后,就可以编织了。(示范)如果说,经绳就是“经线”,那么,这些编上去的玉米皮就是“纬线”了。纬线的是松是紧,什么时候该续接上新的玉米皮,完全凭编织者凭经验控制操作。草提包的“把儿”是由企业统一供应的。(示范)“把儿”固定好了,再继续编上面的几趟。(示范)这样,一只草提包的主体基本成型了。接下来,间断“经线”,(示范)封口。(示范)好了,剔除了编织时留下的“楂儿”,抽出“模”,一只草提包就完成了。 【现场相关镜头。 解说词:草编使用的工具也及其简单:有“钩子”,编织时,指头没法达到的地方,用钩子勾过来;“串子”,它的尖头的上有一个针鼻一样的空,刚才草提包封口的时候,就是用它把一个个经线头儿,穿过去、拉过来的;小剪子,用来修理编好的草制品上的多余的楂儿。以前编麦草辩的时候,需要把麦草破成条,要用一种叫做“窟锥子”的工具,用它,从麦秸的内空穿过去,麦草就平均分成了几股长条,以为掐草辫儿备料。 【相关镜头。
解说词:草编是一项只要肯下功夫一般人都可以从事的轻体力劳动。从业者多为女人,其传承关系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很大区别。草编属于个体行为却有着很强的集体性和区域性。以新河为例:全镇有青岛民生、鹏程、伟泰、裕昊、远大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近60家工艺品企业,而从事草编工艺品加工户数达到6080户,以每户1.5个女人计算,直接从事草编的总人数就达近万人。她们当中,最早的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草编技艺,有的终生草编不离手,把草编看成了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她们各自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来,在娘家,除了帮助家庭补贴家用,还为自己积累了购置嫁妆的费用,到了婆家,草编又成了她们的养家糊口的手段,同时,也把自己的编织技艺教给了自己的子女。300多年来,新河女人就这样代代相传,使草编这一技艺广泛普及,经久不衰。 【相关镜头。 解说词:目前,新河镇的草编工艺品企业全都以“公司+加工点+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它们一头连着国际大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产业链风景”。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规划出5平方公里作为工艺品产业园区,近年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园区实施升级改造,完善环境配套工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使工艺品产业由小变大,由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新河草编融合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而独具特色,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草编产品发展到草、纸、柳、木制、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等七大系列8000多个品种。注重用文化提升草编产品内涵,走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是新河镇党委政府正在着力实施的重大战略。前不久,新河草编被确定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品产业被列入山东省十大低碳经济产业集群,新河镇也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乡镇”,以民生、伟泰工艺品为代表的等骨干企业已经完成国际商标注册,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正在初见端倪,全镇工艺品产业进入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新河草编为代表的平度草编即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花园中靓丽的奇葩。 【尾声:画面在“民生”二字上迭出一样样草编样品、待发货品装车、远去的火车……“民生”二字演化成一朵绽开的花朵。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声中定格。 2011年10月草于三余斋
"> [/img] スス ス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