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是西装革履,现在常常满脚是泥。”自辞去企业大区经理“转行”种植红薯以来,家住平度市仁兆镇的“新农民”史海鹏变得越来越“土”,他种的红薯却越变越“洋气”,不仅出口到日本等国家,还实现了红薯育苗、种植、销售、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生产,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今年34岁的史海鹏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曾在济南一家企业任职大区经理,但他始终有一个回乡创业的梦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在,在农村种地的父辈们渐渐变老,更需要年轻人回到家乡,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政府在振兴乡村方面有很多好政策,农村舞台大有可为。”随着对国家政策的理解逐渐加深,史海鹏回乡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2016年,史海鹏和红薯“结缘”,开始回乡创业。“当时,朋友喊着到河南、广东、内蒙古等地市场考察红薯产业,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红薯的市场需求如此之大,红薯已从充饥主食‘升级’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时尚健康食品,价格也水涨船高。”看到这个好机会,史海鹏当年便辞去大区经理职务,回到家乡种起了红薯。 “红薯浑身都是宝,红薯叶成为农家乐餐桌上广受欢迎的菜品,红薯不仅可以烤着吃、蒸着吃、炸着吃,还能做成红薯干、红薯片、红薯面、红薯粉条、酿造红薯酒,完全可以摆一桌像样的红薯宴。”产品的多样化也是吸引史海鹏种植红薯的重要因素。 回乡创业首年,史海鹏种植了120亩“普薯32”品种红薯,由于当时市场同品种产品较少,且产品质量较高,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销售十分火爆。“‘普薯32’品种红薯,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西瓜红’,因其薯肉颜色与成熟的西瓜瓤颜色很像,所以大家就给它起了这个俗称。”史海鹏说。 “挣到第一桶金后就想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2018年,史海鹏成立了青岛华威众邦商贸有限公司,与周边190余户红薯种植户达成合作,同时,他还承包了40亩地进行红薯苗株扩繁培育。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由于没有掌握红薯苗扩繁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史海鹏的40亩红薯苗“全军覆没”,损失20余万元。不服输的史海鹏和自己较上了劲,2019年,他继续拿出承包的10亩地进行红薯苗扩繁,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向红薯收购商请教、开辟实验棚试种等方式“恶补”知识,整天在40摄氏度的大棚里“蒸桑拿”。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红薯苗扩繁终于取得成功,当年,合作的种植户就在自家地里种上了史海鹏培育的红薯苗。“公司提供的红薯苗比市场上的价格便宜20%,而且产量比市场上的普通苗每亩能多约1000斤。”“90”后的刘晓杰是红薯种植大户,2019年首次种植70亩红薯、纯收益近15万元。 2020年,史海鹏在周边区市租用了60亩科学育苗棚,培育了“西瓜红”、烟薯25、龙薯九号等多种红薯苗,并与国内有资质的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并扩繁高产高效的脱毒苗,育苗产业越做越大,现在他的公司年育苗量达1000万株以上,年销售额近200万元。 此外,史海鹏还积极利用任职大区经理时积累的销售和管理经验,统筹周边市场要素,相继拓展了红薯粉、红薯面、红薯酒等产业,产品销售到北京、青岛等各地商超,实现了红薯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去年,我联合周边5家合作社共同发展红薯苗培育及其产品销售,共售出1000余万株高品质红薯苗,还吸引了来自北京、新疆等全国10余个省份的经销商到地头采购红薯,我们5家的年总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仅工人工资就发了100余万。”史海鹏说,现在,他联合的5家合作社种植户都可以享受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种植户的亩均受益稳定在4000元左右。 “以前‘单打独斗’,合作社年销售额不到百万元,去年我们几家共同发展红薯产业,自己的合作社销售额飙升10余倍,达到了900万元。”青岛聚合益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算是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 在发展“红薯”产业的同时,史海鹏不忘回报家乡。近年来,他先后投入40余万元,在水资源丰富的邻近镇村打井并修建水渠,为村庄处于无水区的2000亩农田,引来灌溉水源。“村民使用,我们仅收取电费和水渠的基本维护费用,不指着这个挣钱,就想为村民增收贡献点力量。”史海鹏说。 “目前,仁兆镇红薯种植规模约1万亩,下一步,我打算发起成立平度红薯协会,先把全镇的红薯种植户和合作社团结起来,再逐步壮大协会规模,将影响力扩展到全市,助力平度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种植户增收致富。”对于下一步发展,史海鹏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