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平度市南村镇渤海路上一家橡塑企业厂区内,挖掘机轰鸣,旧厂房拆除中……这家企业位于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西面,占地53亩,厂房拆除后,为大学城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已建成,可容纳1万名学生,9月份将迎来首批7000名师生入住。 大学是城市灵魂,能带来青春气息和发展力量,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学支撑。 南村镇按照建成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型一流大学城标准,卡准时间表,按下老企业搬迁“启动键”,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全面完成周边企业搬迁工作,腾笼换鸟,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全方位加快大学城片区综合提升,构筑城市新高地,使其成为吸引人才、产业、项目集聚的“强磁场”。
搬迁企业厂房拆除启动仪式。 精兵强将出征,搬迁快马加鞭 规划建设大学城,需要空间保障和载体支撑。大学城周边老企业搬迁就成了加快转型升级、改善大学环境、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突破口。 这一带老企业多,其中西片区一期范围涉及企业27家,助水河北岸一期涉及18家,业态多样,土地性质不一,企业诉求复杂,搬迁时间紧、难度大。 厉兵秣马,沙场点兵。镇党委、政府斟之又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职能站所通力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问题协调、工作会商等机制也迅速建立,坚持顶格调度,顶格交办、顶格推进,配备的一支由精通业务、善于攻坚的“精兵强将”组成的“工作专班”跑步入场,会同平度开发集团和各专业公司一起合力攻坚克难,一起与大学对接服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专班“快”字当头,以“攻城不怕坚,攻坚不畏难”的精神,拿出“炸碉堡、攻山头”的劲头,深度走访企业,收集诉求,据此制订出台搬迁实施方案。 用智慧破解老企业搬迁难。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组织、压茬推进”的原则推进,开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节日不休息、风雨不停歇,一趟趟走进企业、一遍遍耐心细致讲解政策,以政策服人,以真情动人,一次次做动员,做实做细思想工作,把搬迁企业需求在政策合理合情的范围内加以解决,依法依规依政策解决,让合法利益得到保障,积极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挂图作战。根据企业搬迁工作进度制作了一览表,对每个企业土地房产和特殊设备评估推进情况进行跟踪,入场、初评、答疑、复评、签约、腾房、拆除,这些数据每天都会更新,便于随时掌握工作动态,确保搬迁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对搬迁企业分类指导,针对每个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订搬迁方案,推动企业进入实质搬迁阶段,打造出企业搬迁的“成功典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一批企业及早进入搬迁程序。 将搬迁过程置于太阳底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把好政策关、测量关、评估关,坚决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大到政策解读,小到每套设备的搬迁费用等环节,都与企业进行详细说明对接,平等交流。详细询问记录核查、权属、土地、房产产权、设备等信息,把政策给企业讲明白,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作出详细答复和方案设计,消除企业疑虑。 把对企业的爱心放到方案中。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一企一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力争企业生产不停顿,市场不能丢,工人不下岗,确保“先搬的不吃亏,后搬的不沾光”,赢得企业理解和支持。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在新时代,南村企业家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那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还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一批鼎力配合、深明大义的企业纷纷涌现。 汇聚小流成江海,凝聚力量化难题。政企戮力同心,共克搬迁难题,搬迁工作虽然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经过多方努力,一个个难题破解,企业从不理解变成了理解,从“我不签”变成了“我要签”,从“不愿搬”变为“我要搬”,实现了从“怕”到“赢”的转变,测绘、评估、答疑、签约、拆除等相关工作,压茬推进,早先签约的企业开始了拆除,这既是一个结束,更是个新的开始。 截止目前,大学西片区27家企业,已完成资产评估的26家,已签约的7家,开拆的2家。助水河北岸18家,已评估10家。
南部产城芯效果图。 站上新风口,打造创业新平台 大学需要与产业融合发展。以企业搬迁为契机,引导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从低附加值一般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业长青。 企业搬迁是一个破旧立新、化难为易的过程,既是终点更是起点。原工业园区很多企业,厂房布局落后,对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造成了不利影响,有的厂房和生产线已无法进行彻底的全流程改造,只能修修补补,产能上不去。这次搬迁是企业发展的转折点,在原址的谢幕,恰恰是迈上新台阶、再次腾飞的一个起点。 推动转型升级,再振企业活力。“老鸟”迁出去,继续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搬活一批老企业。南村临空经济区崛起后,一批园中园项目相继落户,这为老企业提供了契机,找到重活新生的突破口。镇全力扶持鼓励搬迁企业转型升级,向临空经济区的万洋众创城和平度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转移集聚。工作专班人员努力为老企业当好“红娘”,帮助结好“亲家”,尽快找到“新家”。实现“工业上楼”,进驻高标厂区、“空中厂房”,向空间要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亩均产出率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了企业自身新发展,让企业搬出发展、搬出质量、搬出生机。 总投资66亿元的万洋众创城是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万洋集团在中国江北地区布局落地的首个园区,是产城融合的高地,是招商引资拓展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是动能转换+科技转化的产城共同体,让企业升级有型有质,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成为企业向往之地。 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大学学科优势与产业重点深入合作,将大学教育、研究实验、成果转化、产业载体等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联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支持大学与企业组建联合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构建校企互融平台,建成国内一流的产教融合先行区、高新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规划出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片区--产城芯和企业创新的服务片区--企创芯,为企业聚集提供平台等综合服务。 培育新动能。老企业搬走,腾出大片土地,坚持“去旧”和“育新”相结合,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打造有文化、有温度、有情怀、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特色片区。动能转换与科技转化的城市共同体、科研为基智慧赋能的智慧共同体、产业优先完善配套的产城共同体,科技转化+青创平台的众创空间、科研为基+智慧赋能的创业学院、蜂巢计划+青年SOHO的创智社区。计划投资15亿元,其中学智坊建设投资3亿元,商业综合体建设投资2亿元,成为拉动发展的新动能。
签订搬迁补偿协议。 打造新生态,建设高品质城市 城市布局需要做好统筹区域发展这篇文章,通过优化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实现均衡化发展。 南村城市发展无边界,却又有方向,脉络十分清晰,大学周边规划建设大学城,大学城是城市规划最出彩的板块。南村镇在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各项公共配套,生活性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结合企业搬迁改造,同步落实区域整体规划设计,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团队做好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平度市南村镇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建设南水智城,进行整体投资,整体开发,整体见效,完善相关功能配套,提升大学城承载力和吸引力,打造成高品质城市新区。 助水河水清岸美,良好水资源环境可充分发挥利用。将以水为脉,连接助水河与大沽河贯通水网,扩水成湾,按照打造南村城市会客厅的定位,建设助水河滨河景观带,绿道慢行交通体系,构建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公园。计划投资10亿元,其中景观提升和商业配套2亿元,智创湾将主题商业和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融为一体,整合零售、餐饮、娱乐、办公、公寓、酒店等多元业态,打造南村城市中心标志性地段,形成大学城客厅和名片。 投资17.3亿的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人才住房项目,占地187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住宅单体建筑41栋,总户数1641户,为产权型人才公寓,预计今年12底前主体竣工,明年6月底交付使用。 投资2.3亿元南村中心中学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1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36个教学班,计划12月底前所有楼栋主体施工完成,2022年8月底前学校整体竣工并交付使用。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海信制冷学院、扬帆职业学校新校区等系列民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处于青岛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建设区域的南村镇,正拉开城市大格局,全面展示南村镇建设平度城市副中心、平度重要产业聚集区和平度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潜力与决心,以打造一流大学城,再次擦亮城市名片,助力平度高质量发展,助推青岛北部崛起,在胶东一体化中成为新“地标”。 一座大学,一座城。远山近水,智享南村,腾笼换鸟,希望在前,随着后续老企业搬迁完成和新规划落实,产城融合大升级,一座一流大学城在奋进步伐中拔节生长。(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朱业虎) 内容转自青岛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