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3|回复: 1

[游记] 历史上金星凌日的一次政治巨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0 0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削平群雄,统一天下后,唐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设伏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被迫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这就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令人惊讶的是,“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兄弟相残、父子相逼的血腥悲剧,其导火线竟然是罕见的天文现象——“太白经天”(又称“金星经天”) 当然,“玄武门之变”矛盾双方的冲突和积怨由来已久,绝非一朝一夕所致。史称“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 李渊在太原准备起兵时,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聚集力量,协同作战。此时,成败未知,名份未定,兄弟间尚未具备权力之争的前提,因而矛盾未见端倪。公元618年,李渊称帝,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李元吉为齐王,兄弟间名份已定,职责也有所分工。李世民主要负责军事行动,客观上为建立军功创造了条件。他奉命征讨并解决了薛仁杲和刘武周等西、北部主要地方武装集团,基本上控制住西部地区的局势,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奠定了东进的基础。同时,也显示出李世民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兄弟间的矛盾也开始暴露。《资治通鉴》载,此时,“(太子)疾秦王世民功高,颇相猜忌,(李)纲屡谏不听”。李建成忌功,而且是多次表现出来,才引起任太子詹事的李纲的“屡谏”。兄弟间矛盾开始发生,但尚未尖锐。其原因:首先,当时唐王朝的主要矛盾是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必须齐心协力解决盘踞东都、占领河南的王世充,据有河北的窦建德以及北方的突厥等武装集团,否则政权难以巩固,而兄弟间的矛盾则属于次要矛盾;其次,李世民虽有军功和一定的力量,但尚不足威胁李建成的皇太子地位,况且此时李世民还未暴露非份之心。 太白金星(又称“启明星”) 矛盾发展是在公元621年李世民取得东都之役胜利以后。这时,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基本结束,于是兄弟间权力之争逐渐尖锐起来。李世民是实现全国统一的总指挥,最大的功绩是在公元621年5月率军围困盘踞东都的王世充,破河北窦建德十万援军子虎牢,俘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此战是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关键战役,为此,李世民得到李渊的嘉奖。“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李世民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不仅增长了才智,而且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如“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合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武将有李靖、李积、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侯君集、马三宝等人。他还安排亲信屈突通“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洛阳,以淮阳王道玄为洛州总管”。李渊给予“位在王公上”的表彰,对李世民来说是无多大实际意义的。他是嫡次子封秦王,又是尚书令兼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军事总指挥,握有唐王朝的军政实权,但地位还是在皇太子之下。居功自傲在李世民身上逐渐表现出来,并以东都为基地与李建成分庭抗礼,等待时机取而代之。 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后,主要职责是辅佐李渊掌管政务,“高祖忧其不闲政术,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务决之”。在军事方面,李建成只做些配合活动或负责规模较小的战争,军功和影响均不及李世民,并受到来自李世民方面的压力。正如谋士王珪、魏征对李建成所言:“殿下……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但李建成是帝位继承者,辅佐李渊掌管全局,内廷得到李渊妃嫔的支持,外朝得到尚书右仆射裴寂和中书令封伦等人的拥戴,较之李世民具有优越条件。李建成也有一定的军功实力,还有一批忠于他的人才,文有王珪、魏征、郑善杲等谋士,武有薛万彻、冯立、冯翊等将领。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自然要削弱和消灭李世民的力量。公元624年,李建成在京师“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二千余……号长林兵”;还和地方势力联络,“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补东宫长上”。兄弟间矛盾冲突在发展,双方都在积极准备,聚集力量,等待时机以制服对方。 促使矛盾激化的因素,是李元吉的参与。李元吉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胞弟,建唐过程中也曾率军作战,但无论政治地位还是军功上都无法与二位兄长相比。其为人又暴虐残忍,且怀有谋夺帝位的野心。他认为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是李世民。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权力之争中,李元吉利用两者矛盾,采取先联合李建成消灭李世民及其势力,然后再对付李建成的办法,“齐王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李元吉曾多次与李建成密谋削弱和消灭李世民及其势力。李元吉的参与,增强了李建成的力量,又加剧了矛盾的发展。 各种复杂因素铸就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但宫变能否成为事实,终究要看在此事上享有最高裁断权的李渊的态度及作为。应该说,唐高祖李渊对诸子交恶构衅的觉察是很早的,同时也是很清楚的。眼见诸子积怨日深,形同冰炭,至于兵戈相加已是旦夕间事,李渊不能当机立断,却是踌躇徘徊,举棋无着,终致悲剧发生。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交恶之缘,焦点是争夺皇位。抛开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论,从实际情况看,建成、世民两人均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和能力,所谓“建成以长,世民以功,两俱有可立之道”。问题之棘手和难于裁定,恰恰就在乎此。再说,经过为时不短的酝酿、准备与力量积蓄,双方都已羽毛丰满,形成气候:一是已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秦王、宫府两个强大的军政集团及私人武装;二是因双方“各树党友”,朝臣各附一方,牵一发而动及全身。还有,当时统一局势甫定,并未完全稳固下来,主要是突厥贵族常伺机南侵,一旦处理不妥,必有难以料定之祸降临。凡此,都是李渊所不得不考虑的。 李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概莫有二:一是果断予以解决,具体做法也无非有二——或保建成,禁、贬、杀世民;或立世民,废、贬、杀建成;二是暧昧中立,静观局变。伴随着事态的进展,李渊终于采取了后者。 诸多事实清楚地表明,李渊对建成和世民的态度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始终是游移不定、犹豫不决的: 定都长安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不便轻易离京出征,遂使世民战功累累,声望地位扶摇直上。但是李渊为搞平衡起见,在尔后窦建德余部复叛故地时,一反常态准奏李建成前去讨平,藉以弥补建成、世民二人之间极为悬殊的军功,提高建成的声望和地位; 李渊容许建成、世民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组建各自的文武班子和私属武装; 李建成趁李渊行幸仁智宫之机,拟在长安发动叛乱,李渊闻讯后令世民前去平叛,行前,李渊以“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诛杀骨肉,废建成封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相许世民。举兵篡位,罪莫太焉,万难恕宥,所以,李渊作如此许诺。谁料事后,“元吉及四妃更为建成内请,封伦又外为游说,高祖意便顿改,遂寝不行。复令建成还京居守,惟责以兄弟不能相容”。最终将建成此举归罪于东宫官王珪、韦挺、杜淹规谏无方了事。元吉、四妃及封伦的表里配合,内外游说,固然对李渊改变主意起了作用,但从深层次或从本质上看,这是李渊坚持中立态度的体现,即不愿伤害建成实质性的利益; 建成与元吉曾在府第摆宴“设毒招待”世民,致使“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待事明后,李渊“幸第问疾”,并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轻描淡写而已; 眼看建成、世民兄弟积怨日深,矛盾日炽,于是李渊特地对李世民作了如此安排:“观汝兄弟,终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以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此举固因宫府从中作梗未得兑现,但却最为充分、集中地反映了李渊的中立游移态度。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帝家也不例外,李渊也有他的难处。时过千余载后,明末清初学界耆宿王夫之曾就此有透彻分析:“谓高祖之立建成为得适长之礼者,非也……抑谓高祖宜置建成而立世民者,亦非也……太原之起,虽由秦王,而建成分将以向长安,功虽不逮,固协谋而戮力与偕矣。同事而年抑长,且建成亦铮铮自立,非若隋太子勇之失德章闻也,高祖又恶得而废之!故高祖之处此难矣,非直难也;诚无以处之,智者不能为之辩,勇者不能为之决也。”这段话十分恰切而又中恳地道出了李渊所面临的进退两难、左右不是的尴尬处境。 “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是公元626年六月初连续两次出现的“太白(金星)经天”。太白,又启明星、长庚星,是我国对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金星的古称,是第二颗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因为金星在九大行星中与地球相距最近,又呈青白色,是全天最亮的星,所以白天尚可见, “昼(即巳、午、未三个时辰)见午上为经天”。由于古代人们未能认识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利用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为自己夺权制造舆论。 " ?? ?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08: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第一次“太白(金星)经天”时,双方都在加快制服对方的步伐。李世民“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而“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元密请杀秦王……上不应”。李渊“不应”,可见还在犹豫。李建成等策反秦府骁将尉迟敬德、段志玄不逞,又逐秦府主要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还趁突厥南下之机,夺李世民兵权予李元吉。预谋在李元吉出征突厥、李世民参加饯别时,“使壮士拉杀于幕下”,“悉坑”秦府诸骁将。双方已处在弩张剑拔之关头。 第二次“太白(金星)经天”时,“傅玄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上以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李世民申辩,并以“淫乱后官”激怒李渊,转移视线,争取时间。“鞫问”是李渊准备通过对质,作出决断。李世民很明白,初四的“鞫问”对自己很不利。因为“淫乱后宫”尚无真凭实据。在生死荣辱关头,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先解决既是敌手、又是李渊支柱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公元626年六月四一早,太子李建成接到张婕妤的密报,言及秦王李世民昨夜密奏说建成、元吉淫乱后宫,要他早做准备。于是建成与齐王元吉马上进宫,一来找亲近大臣打探消息,二来也赶快跟父皇解释。两人策马进了玄武门,行至临湖殿,隐隐看到伏兵,顿觉不祥,立即回马想逃回东宫去。李世民岂能容他们离去,迅疾而出,并召唤着他们的名字,李元吉马上回身连射三箭,可惜因为太紧张,都没射中。李世民则挽弓搭箭,心沉气定,一箭就将建成射死。此时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也冲出来,乱箭射出,元吉中箭仓皇逃窜,跑进树林后跌下马来。李世民一马当先追过去,他的马却被树枝绊倒。元吉见世民摔落地上,便回身抢夺下世民手里的弓箭,并用弓弦紧紧勒住世民的喉咙。紧要关头,尉迟敬德赶到,大声呵斥着冲过来。元吉惊慌而走,想躲进武德殿去,没走几步就被敬德追上射死。得知太子中伏身亡后,建成与元吉的下属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精兵两千余人蜂拥赶至玄武门,不得入,便与宿卫军队激战起来,乱箭竟有射进内宫的。不久,秦王府数百骑援军赶来,敬德又拿着太子、齐王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太子兵便都溃散逃走。 由于前夜世民密告,此时高祖李渊已经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想让他们按察此事,却忽然见到敬德披甲执矛闯进来。在得知建成、元吉已死后,高祖颇为惊惶。萧瑀、陈叔达等谏道:“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起义的谋划,征伐天下的时候又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嫉恨秦王功劳大、声望高,共同制定了不少奸计。如今秦王已经讨伐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天下,人心所向。陛下若是把太子的位置给秦王,把国家大事交给秦王处理,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了。”李渊此时别无办法,只好说:“很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血腥政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取胜是带有某种侥幸和偶然因素的:其一,“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李建成的自信、麻痹轻敌,给李世民造成可乘之机;其二,李世民虽长期统兵,但此时兵权已集于李元吉,如李元吉和李建成先下手或有准备的对阵,就很难断定鹿死谁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不仅消灭了政敌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扫除了夺取李渊帝位的障碍,并对李渊采取武逼文劝的手段,李渊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是帝位继承者,而且架空了李渊,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李世民为避免逼父篡位、不合封建伦理之名声,让李渊当了两月零几天的傀儡皇帝,到八月癸亥,“制传位于太子”,李世民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即皇帝位后,李渊徙居太安宫,过着“太上皇”的生活。此后李渊自知权力已被李世民掌握,自己心灰意懒,也就不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对李渊以隆礼相敬,对李渊的享乐需要尽量满足,并在长安城东北修建大明宫,作为李渊的养老享乐之所。李渊也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也就知趣而退,乐于过太上皇生活。公元635年5月,李渊病死,时年七十一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太子,是皇位的接班人,亦名“储君”、“储副”、“储贰”,其废立,攸关封建王朝的兴衰隆替,长治久安,所谓“社稷系以安危”,“乃宗社之本”,“天下本也”。确立太子,显然属于国家大事。太子直接承继皇位,意味着尔后君临天下,富有四海,所以自古围绕着争夺太子、皇位继承而爆发的宫庭政变司空见惯,甚至导致政局动荡,干戈四起,生灵涂炭。因此,确立太子问题,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头等大事,必须慎之又慎,当机立断。唐高祖李渊在确立太子的问题是一直“骑墙”中立,没有及早采取果断措施解决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纷争于萌芽状态中,导致了喋血宫门、兄弟相残、自己被迫黯然退位的历史悲剧。一代伟人毛泽东读《旧唐书·高祖本纪》时,在传文说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诸语旁,挥笔批道“遇事无断制”,可谓一语中的。 “无断制”,就是无决断的魄力和勇气。毛泽东还经常引用曹操说袁绍“色厉而胆薄”这句话。“遇事无断制”当与“胆薄”有关。在关键时刻、在重大问题上下不了决心,不能果断正确地处理,说到底,就是缺乏担当的胆量和魄力。有决心,有胆魄,才有决断。所谓决断,就是敢于和善于取舍,并有承担决策风险乃至失败结果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唐高祖在历史上虽有“宽仁”之美誉,但其“魄力”在古代开国帝王中确实稍逊一筹 [color=ound-color:]
[发帖际遇]: 平度薄荷猫 被钱袋砸中进医院,看病花了 5 金钱.幸运榜 / 衰神榜
推荐给好友 " ?? ?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6 12:41 , Processed in 0.0544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