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1|回复: 1

[曝光] 伟大的七夕----转载平度市前博物馆馆长陈传渝先生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 1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传说这天牛郎星与织女星要在鹊桥相会,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   牛郎织女的神话由来很古。《诗经·大东》已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话,把牵牛、织女二星想象为两个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亲,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说明东汉时牛郎织女故事已经成型。而且,早在西汉已有织女渡河之说,《白帖》卷九五引《淮南子》佚文曰:“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义》佚文亦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广为流传。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高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后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梁殷芸《小说》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此说与后世民间流传的故事大相径庭。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后,七月七日遂成为一个主要属于妇女的节日。《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可见汉代已有乞巧的习俗。七夕还要陈设瓜果祭祀织女,据《续汉书》云:“牵牛主关梁,织女主瓜果。”目的显然是乞求织女保佑瓜果丰收。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唐宋时七夕习俗曰:“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多曰得巧。”七夕还与道教的传统文化有关。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七月朔至七夕,各道院立坛祀星,名曰七星斗坛,盖祭北斗七星也。”可见从道教文化来看,七夕节是祭星的节日,与民间所传儿女情态无关。 “乞巧”是七夕节的重要习俗,古时妇女每于此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乞巧。七月便被称为巧月。《荆楚岁时记》谓:“是夕,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所谓鍮石,即黄铜。程大昌《演繁露·黄银》谓:。世有鍮石者,质实为铜而色如黄金,特差淡耳。”以金银等物制针,自然光洁明亮,与弯月的淡淡光亮相辉映,饶有情趣。   周处《风土记》载乞巧事更详,谓:“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当然,希图藉拜星以求得福寿,自不可能.然而,却历代相沿成习。唐代诗人林杰在《乞巧》一诗中写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千家万户,夜深不眠,静守中庭,远眺碧空,向月穿针,巴望牛女相会,乞求天孙赐巧,是何等虔诚。而有人则对乞巧一事,不敢深信。兽有《七夕》诗曰:“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古时所谓三星,有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诗·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即牵牛星、本作中三星,亦指牵牛。人们“露施几筵”,遥望三星,默想着那墨绿色的神秘世界,好似虚无的天界果真能降福寿于人间。“仿佛”一词,恰透露出诗人将信将疑的心理。罗隐《七夕》诗则谓:“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谓牛、女二星,难得一年一会,缠绵情话说不尽呢,哪有心情给人间送巧。立意本乎人情事理,更觉活泼多趣。   乞巧之举,在唐代殊为隆重。皇宫中帝王妃嫔,对“乞”可得巧笃信不疑。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乞巧楼》载:“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丝,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同书《蛛丝才巧》又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果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提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在古代,乞巧多为女子之事,风流天子唐明皇竟然也乐于此道。   宋代的乞巧,在内容上又有所丰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载:“初六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此处明言“焚香列拜”,且增加了儿童作诗、铺陈笔砚诸事,男女老幼皆有此举。“磨喝乐”,来自佛经,为神名。用泥、木、象牙或蜡等塑制,多饰以金珠牙翠,价格昂贵,于七夕供养。后世奉为巧神。杜仁杰《集贤宾·七夕》套曲谓:“把几个摩河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喜。”赵师侠《鹊桥仙·丁巳七夕》亦称:“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人们所礼拜的摩河罗,竟然也“双双对对”,自是取和合团圆之意。   因七夕前后,所需乞巧之物甚多,乞巧市则应运而生。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六引《岁时杂记》:“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七夕前两三日,车马相次,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其次丽景、保康、阊阖门外,及睦亲、广亲宅前,亦有乞巧市。”儿童皆着新装,竟夸鲜丽,车马盈市,罗绮满街。   据洪迈《容斋三笔》载,北方有以七月初六为七夕的,唐代无此说,很可能出于五代。北宋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朝廷下诏,“七夕嘉辰着于甲令,今之习俗多用六日,非旧制也,宜复用七日。”   至明,则有“七月浮巧针”之俗。沈榜《宛署杂记》载:“七月七日,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日下,令女自投小针泛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槌,因以卜女之巧。”故而,王士祯《都门竹枝词》云:“七夕针楼看水痕,家家小妇拜天孙,明朝得巧抛针线,别买宣窑蟋蟀盆。”因乞巧主要是女子所为,故或称之为“巧节会”、“女孩儿节”。 小说中所写乞巧,一般都引用古例。如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三《贾云华还魂记》,谓书生魏鹏与娉娉有婚约,“七夕又临,娉请于夫人,于内堂结彩楼乞巧,瓜果陈列。肴羞备陈。夫人谓娉曰:‘久不见汝作诗词,今夕天上佳期,人间良夜,或诗或词,随汝所为。吾当召魏生来,与汝讲论,庶有新益。’娉唯命。于时生至。夫人曰:‘世谓今宵天孙赐巧,小女辈未能免俗,谩设瓜果之筵。亦尝命之赋小诗,以纪佳节,意未知曾就否?’娉即前应口:‘适奉命,缀得七言绝句二首。’遂出诸袖间,墨痕犹湿。…… 娉诗曰:‘梧桐树上月明多,瓜果楼前艳绮罗。不向人间赐人巧,却从天上渡天河。’‘斜亸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华零。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鹏和诗曰:‘流云不动鹊飞多,微步香尘满袜罗。若道神仙无配偶,怎教织女渡银河?’,‘娟娟新月照围屏,井上梧桐一叶零。今夕不知何夕也,双星错道是三星。”天上牛女相会,人间情侣唱和,诚为佳话。而“杭州风俗,每到七月乞巧之夕,将凤仙花捣汁,染成红指甲,就如红玉一般,以此为妙。” a40290f2.jpg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度过“乞巧节”与其他地域大同小异。提前几天,家家就开始烙面饼,其形状有莲蓬、花篓、狮子、鱼等,各种各样,名曰“巧饼”。生绿豆芽,名曰“巧芽”。 平度民间做“巧饼”多用模子(俗称“磕子”)。模子一般用杏木等硬木雕成,巧饼图案有桃子、石榴、苹果、莲子、菱角和鱼、狮子等形状;模槽有大有小,大者如月饼,小者比栗子稍大,再放到锅里烙,并不停地翻动,直到烙成金黄的颜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往往会均分给孩子们;孩子分到一堆小巧饼,就会用线穿起来,并把线的两端系到一起,形成一个项链般的圆环,挂到墙上,留着慢慢享用。 转载者平度薄荷猫说:陈老旁征博引。七夕之源远流长可见一斑。吾乡平度。为青岛历史最悠久之县级市。面积较香港澳门新加坡全部面积尚多。七夕固然可谓乞巧,但平度老人饮酒猜拳。常言七个巧啊。可见七这个数字与巧这种智慧相关已久。写到此处。不禁怀旧。过去儿时把巧饼挂在一起。因七月后天气日凉。简直可以到春节。在墙上挂着就像猫挂的一串鱼。没事看看。心里甚是安慰。估计比如今某友看存折感受要良好多倍 推荐给好友 ">  

[/img] ΨΨ Ψ [/url]

相关帖子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  

[/img] ll l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7 01:29 , Processed in 0.06545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