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Tal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讲座,既跟幸福相关,也跟学习相关,也跟教学相关。准备仔细地学习一遍《积极心理学》讲座,并详细记录笔记。这或许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中间会或许会偷懒)——幸福本身就是需要慢慢体会。
有时候觉得很气馁,似乎幸福感是天生的、有遗传性,很羡慕地看着苹果家的幸福美食,我还在落后很多步地修行:晚餐后快走、看Positive Psychology,抄写《心经》,很愉快地发现并希望着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读书笔记,可能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一、为什么教“积极心理学”?
个人经历:1992年就读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切都很顺利,但却深深感到不幸福,因而转向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2002年开始首次教授“积极心理学”。
二、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1. 媒体对“积极心理学”的误解;
2. 某些“流行的积极心理学”的偏差:过度、无法兑现的承诺;
3. 学术界的问题:严谨的理论基础,却曲高和寡。
--> “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沟通象牙塔和大众,将积极心理学的严谨的经验基础与心理自助运动和新纪元运动的通俗易懂相结合,使积极心理学成为“起作用的科学” (science that works)。
三、“积极心理学”的两个层面:
1. 有关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2. 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课程的要求或上课程序
1. 记主动性而非被动型的笔记 (take active instead of passsive notes);
2. 冥想 (meditation; embracing stillness)
“语言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安静同样可以进行教育,安静给我们机会反省我们所说所闻。”
"Words are not the sole medium of exchang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educate with silence as well. Silence gives us a chance to relfect on what we have said and heard." -- Parke Palmer, The Courage to Teach
五、积极心理学的背景
1. 积极心理学衍生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其创建者们称为“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把人当做是各种行为的集合,当做是被惩罚、奖励等外力驱动的台球;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精神、有灵魂、认知、思想,这些都很重要,不能只靠行为来观察和改善人生)。“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主要靠潜意识来理解人生,改善生活质量,这些往往是黑暗面(dark forces)。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不只是有生物本能、神经症,而还应重视人的本质,强调人的尊严、自由。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幸福、乐观、善良、道德、美德、两性关系、巅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但是,缺乏严谨的方法论,因此在学术界影响甚微,只能形成自我健康运动和新纪元运动(self-health movement and New Age Movement)。
2. 积极心理学的“祖辈”
a. Abraham Maslow (1954, 提出创建 humanistic psychology "towards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b. Haren Horney:我们应关注并培养好的品质,因为那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
c. Aaron Antonovsky: 关注健康,提出“健康本源学”( Salutoenesis)的理念,认为我们不仅要研究病理学,也要研究健康的本源。
3. 积极心理学的“父辈”
a. Martin Seligman (1998, 力图使积极心理学通俗化;提出,积极心理学是关注能产生效果的事物的心理学);
b. Ellen Langer: 将学术的严谨揉入人本主义精神
c. Philip Stone
六、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焦点
1. 信息 VS 变形 (information VS transformation)
所谓信息,就是在容器(大脑)中注入的各种数据,决定我们能否成功、能否幸福,决定我们自尊、动机水平、两性关系的不仅仅是信息,而是变形。对事件的解读和理解、关注由形状来决定。幸福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非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决定。积极心理学课程要去除限制、障碍,去除经常伤害我们、削弱我们的完美主义、去除成功的能力(因为我们可能惧怕成功)、去除两性关系之间的限制。
减法比加法更有助于灵魂的成长;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就是信息;“道”就是“变形”。(knowledge is about information; wisdom is about transformation.)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即,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人本主义的目的,关注人,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关注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帮助人做最好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去除障碍,使常识更常识,使我们看到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本质。它采用人本主义的途径,涉及如何最好地实现我们的潜能。
2. 积极心理学课程不提供“如何获得幸福”这类问题的答案,它讨论“如何发现正确的问题。”
“问过之后便会有收获。”-- 圣经
“管理决策的常见错误是强调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 Peter Drucker
教育的目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使人处于不停质疑的状态。
例子:对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成功人士所特别具备的素质有:a. 自信,对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念; b. 永远乐于探索;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知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吸收是学习的基础,但信息的吸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智慧”(wisdom; transformation),智慧也是学习的途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自我的升华。
所谓“问正确的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看事物积极的一面,更多地去看优势并进一步提升优势——提升优势就意味着消除劣势;另一方面是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怎样才能更好?而不是,怎样才能不这么糟糕?不着眼于消除错误,而强调做正确的努力。
"> [/img] ˇˇ ˇ [/u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