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是茶山,总该有点与茶文化有关的景物吧?设计景区的人和游客想到一块去了。你看水上乐园有把硕大的紫砂茶壶架在半空,壶嘴里涓涓流着茶浆。在谷地边缘一石上大书“茶神”二字,那是纪念唐代写出《茶经》的茶圣陆羽的。在谷地的南沿有一块石碑,上边镌刻着海洋大学丁玉柱教授撰写的碑文,介绍了茶山名称的由来。虽荒诞不经,却也有些意思。碑文曰:“天柱东南,泽山之阳。王母巡游,植茶山冈。三茶合围,高逾数丈。山民沉疴,求茶祛恙。歹人觊觎,灵蛇守防。雌蛇回家,不幸刃剖肚腹之下,恶徒利刃,原来密伏蛇道之上。雄蛇为妻敷茶疗伤,茶神显灵护生回阳。叹人心恶贪,怜茶树无双,王母灵蛇拔树去,其根化为三茶峰。念吾乡民祈愿,仙赐茶籽再生。众生得福,茶山成名。”
过了“迎景区”再往上,宽阔的谷地突然收缩成一条窄窄的山涧了,到这里才有了“渐入佳景”的感觉。只见一条山溪弯弯曲曲淙淙而下,在溪水与岩壁之间,是弯弯曲曲时上时下的木栈道。在一个栈道弯折处有一小亭覆其上,游人在亭中可以凭栏小憩。亭名“观照亭”,观、照二字来自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照”音同“关照”,告诉人们出门在外应该相互关照,我们能在一起出来游玩是缘分,山路陡峭大家应该相互关照。——禅味中透出一种人情味。
木栈道原在溪水右边,过一座小桥,就转到了溪左边,到这里溪流也变成了宽宽的湖面。不要小看脚下这不大的溪流,它却是平北两大河之一 “双山河”(另一条是发源大泽山主峰的淄阳河)的源头部分。这条山溪从茶山主峰沿山谷流下来,冲出山区,到上、下洄那儿,就已很成规模了。流到黄戈庄村汇成了不小的双山库。过了水库经店子村前一路奔腾着继续西去,原来是流入胶莱河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汇入人工挖成的泽河了。咱们国家的江河大都由西向东流,这条河和它北边的淄阳河却是自东向西流的,很有点“水倒流”的意思。
踏着栈道,伴着溪水一路上行,老觉得这地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噢,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一条“具体而微”的九寨沟吗?有河,有湖,有栈道,也有瀑布,九寨沟里有的这里全有了,只是规模小点,可以说是一条微缩的九寨沟。
这“茶山沟”不如九寨沟那是当然的,但也有胜出九寨沟的地方,那就是九寨沟里没有庙宇,这里却有座很上档次的“般若寺”。
前边提到的那座井亭后面有一通碑,残存的碑文是:
嵯岈,平邑治北之名山也。东枕大泽,西望天柱,层峦竞秀……洵佳境哉。其中旧有娘娘神殿,规模宏敞,灵爽式凭,祈祷……糜不响应。今岁春,庙之东为……泉,凡有不医之沉疴,经……辄行痊愈。以此,四方之士女摩肩连袂,来就医者,日不暇计……第鸟兔屡更,龙蛇连劫,墙垣栋宇,率被风雨……附近诸屯会首人等,每欲兴念补葺,而困财政棘手,幸有……襄助,持缘募化,庀材鸠工,大加修整,数旬之间,庙貌更新矣。功既告竣,谨勒贞珉,以志厥事
中华民国六年七月初八日 吉旦
因碑是用水泥把碎成8块的碑石粘在一起的,许多字没了,从剩下的这些字可以看出,茶山这地方古代就有座娘娘庙,始建年代不可知,只知在1917年也就是民国六年还重修过,当时的烟火很盛。这通碑是茶山迄今发现的惟一一件古物,是考查茶山宗教史的一件珍贵的文物。
继续往上走,没有栈道了,山溪也萎缩成路边的一条小水沟。到这里,已经进入了“佛教文化区”,有上品石、三生石、无相谷等带有禅味的景点,荒诞的故事附会在上面,渲染出一种宗教的神秘。到了一个平阔处,猛抬头,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金碧辉煌的古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啊,茶山寺,爬了半天山路看不见你,你原来藏在这山谷的尽头,你让我们历过这么多艰辛后,才突然露面,是要故意给我们一个惊喜吗?此刻,我脑海里立马浮出一幅《深山藏古寺》的图画来。
但这座庙宇并不是古寺,是近几年新建的。是不是在古庙原址上的一次重建,我想不会是这样。“娘娘庙”供奉的是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母,是道教神灵。供奉这位女神的庙宇属道教宫观,而这里新建的是一座茶山寺,是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佛教寺院在建筑格局、式样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没法在娘娘神殿原址上重建,这是一。二,在山林里的道教宫观一般都是结构单一的小庙,尤其是这种娘娘庙,是碧霞元君的专用别墅式的庙宇,不可能把道教诸神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至吕洞宾、张天使等弄进来与这位女神同居,所以庙宇无须很大。而这座茶山寺是一座中等规模的佛寺,两庙规模不同,是无法在原殿基上重建的。至于原先的娘娘庙是不是就在现在这座茶山寺这儿,这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一向对这些年出现的仿古建筑不敢恭维,由于材料、工艺不到位的原因往往是非古非今,不伦不类。带着这种成见来到这座寺庙前,准备再次印证我的结论,我却惊奇地发现,这组仿古建筑是中规中式的,无论在用材上、构建上、工艺上、彩绘上,都符合古建的要求,即便是略懂古建喜欢挑剔的我,也基本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修葺古建筑讲究“修旧如旧”,新建古建筑也应“建旧如旧”,这寺庙做到了这一点。
在最前面的第一层建筑物照例是“山门”。这里的“山门”是一座单檐歇山建筑物,三个门洞是汉白玉镶边的拱形门,在正中门洞上面有一花边红地大匾,上用欧体书有“般若寺”三个金色大字。“般”在这里读“bō”,“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梵文意为“智慧”。山门门洞里是守护佛法的两尊天神像,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俗称“哼哈二将”,怒目作勇猛之相,塑像水平可称上乘。
我们穿过山门进入第一重院落。说是院落,其实并没有多少平坦的地方,满院是嶙峋的巨石。在这重院子里,照例要有钟楼、鼓楼分列两侧,但在这里,实在找不出可建这两座建筑物的地方了。聪明的设计者就把两楼抬高到两边的崖壁上,右边正巧在合适位置有块突起在崖畔上的巨石,就在上面建了钟楼。鼓楼必须建在左面对称的位置上,但左边那位置却没有那么块突起的巨石了。设计者就让鼓楼一边落在崖壁上,一边用支撑物撑起悬在半空中,就像山西省的“悬空寺”似的。这就是建寺人的匠心所在。
就在这个院的正中,一条像梯子一样的宽阔的石阶斜架在巨石阵里。拾级而上,就来到了此寺的第二重大殿。这是一座五开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遵循了佛寺的规制,第二重大殿叫“天王殿”。天王殿里正中,应该是那位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此佛“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随和而正义,与人世间有种亲和力,人人都喜观这位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故佛寺都把他供奉在进门第一重大殿里,这未始没有一点“微笑服务”的意思。他的两边是“四大天王”,这大概就是弥勒佛殿称“天王殿”的由来。
天王殿后面的再一重大殿就是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了。这两重大殿离得很远,高低差也很大。在两殿之间,又是通到高处的几十级石台阶,这与前一重院落同,所不同的是,这里台阶分列两边,把正中的位置让给了一块斜铺着的巨大的汉白玉石雕,石面上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有9条盘龙,一条条都昂首伸爪,栩栩如生。
这块石雕的四边用汉白玉栏杆围住,石雕两边的石台阶外侧又有石栏杆。石雕和石台阶的上顶,是一块用石栏杆合围起来的平地,那座雄伟的大殿就座落在这块平地上——先不忙描述那大殿,先说说石雕石阶间冲击人们视觉引起人们愉悦的一种匠心处理:你注意到了没有,这一片石雕石阶石栏杆并不夏天泛着灼人的白光,冬天透着砭人肌骨的石头的冰冷,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有树。这里在建寺开发之前是深山老林人迹罕到之处,故生态没有被破坏,有不少百年老树长在这里。建寺人很懂得保留这些树的重要,在九龙石雕两端,各保留了两株国槐树;在右边石台阶靠近石雕的一侧,也保留了两株。这些树的树干都有8寸菜盘那么粗了,树龄不下百年,仍枝繁叶茂,一片生机。在大面积的石头构建物中生长着这些葱葱郁郁的树木,这就打破了净是石头的单调和沉闷,绿树白石,相映成趣,生出一种特殊的美感来。每到北京故宫参观,那环绕大殿的一层层大片的石栏杆壮美是壮美,却总给人一种单调呆板的感觉,而且夏天使人觉得特别热,冬天特别冷,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缺少树。在这里由于保留了这些树,那问题解决了。
站在天王殿后抬头往上看,一片绿树枝叶掩映着大雄宝殿,殿角飞檐在绿色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称为“大殿”。大雄宝殿因为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所以特别高大,也特别壮丽。此殿中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服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这大殿的两端靠山墙照例要有“十八罗汉”坐姿塑像,一头9尊,遥遥相对,释迦牟尼像的背后还要有面对后门的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像。
檐下有密集的斗栱,梁枋间是青绿贴金的“和玺彩绘”,殿顶正脊两端鸱吻高耸,戗脊和角脊上陶狗瓦兽一应俱全,四周有红漆廊柱,正门两旁廊柱上有刻在弧形木板上的长联,正门上边有花边红地金字大匾……这一切与前面的天王殿并无二致,所不同的是,这座主殿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两层屋檐拔高了殿顶的高度,使大殿的体量特别高大,显得更加宏伟壮丽,气势不凡。平心而论,与那些名刹古寺的大雄宝殿比起来,这大殿不算特别出众,但这是在海拔很高的大山深处,就显得很了不起了。
按一般佛寺的规制,在大雄宝殿之后还应有几重殿宇,最后是藏经楼。这里因地势逼仄,后面就再没有什么建筑物了,只在大殿的两旁有一些偏殿寮房,这也是合乎寺庙规制的。
应该说,这般若寺算不上一座大型佛寺,它只是一座中型的寺庙,但它有一般寺院不居具的一些特点,所以给人的观感绝不亚于看了名刹大寺。我以为,它起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它是一座山寺,它建在山岩巨石的空隙里,周围的山峰、殿隙的巨石做了它的极好的点缀。尤其是大雄宝殿背后的茶山主峰,三峰若戟状耸出在大殿的背后,像天然屏障,又像是舞台上精心设置的背景,恰到好处地给这座寺庙起了衬托作用。这里是真山真石,比一般寺庙的假山假石给人的感觉到底不一样。
二、几座殿宇虽在一条中轴线上,但却错落有致。受地形限制,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一座比一座高,这就有了鲜明的层次感。从山下来到寺前,放眼望去,三层殿宇加上茶山主峰,立体地映入你的眼帘,这是看平铺在平地上的寺庙绝然没有的一种视觉效果。
三、前面说过,这是建在生态保存相对不错的山林深处的一座寺庙,建寺者又很聪明地注意了保留原有植被,这就使这座寺庙里到处是绿色,甚至在石阶上都有树,整座寺庙都在绿树的掩映之中了。一般寺庙在殿宇区是绝少树木的,只好在寺的后部留出一块地方作后花园以弥补少树的缺憾。而这座寺庙整个就在一个花园里,用不着另外开辟后花园了。
在阳光餐厅里享用了纯正的山珍野味之后,我们一行人就踏上了归程。从车窗回望,见茶山大小峰峦像在和我们挥手道别似的。我也向茶山挥挥手,在心里默默地大声喊着:再见了,茶山!
[url] 本站强荐: ㄓ城 ㄓ真_人 ㄓ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