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习芹的西红柿大棚。他希望以后能建起瓜果观光长廊,发展观光农业
报道:2月13日,在胶莱镇的一个西红柿大棚外,西红柿被村民一筐筐装进运输车里,正在搬运绿西红柿的工人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好,西红柿都施有机肥,不打药直接端上人们饭桌的。"依托严格的生产操作和自然的生态环境,青岛胶莱圣豪蔬菜种植合作社正慢慢探索一条品牌之路。
青岛胶莱圣豪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于习芹之前一直卖农机肥,两年前才萌发了成立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念头,目前他已经投入230万元,在20个大棚里种了黄瓜、西红柿、油桃、土豆等作物,占地20余亩。
于习芹说,村里大规模种植蔬菜的村民不多,从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到卖到哪儿、卖什么价钱,这些都得他自己琢磨。拿西红柿为例,他种了5个棚的西红柿,去年大部分卖到了蔬菜批发市场,由于品牌和市场的限制,价位很低,几乎没赚到多少钱,但他坚持把蔬菜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为了给自己的蔬菜找到一条好出路,于习芹多次去外地考察,他曾去平度考察过当地的樱桃番茄、西瓜种植产业。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直供青岛奥帆赛,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各种荣誉和认证为农产品打开的"品牌直通车",让于习芹更坚定了做品牌的想法。
"现在种植蔬菜的地区和合作社实在是太多了,如何做出特色是我现在一直思考和学习的。毕竟,做好品牌不容易,品牌推广我不专业,很难打响,但只有做好了品牌才能走中高端路线,合作社以后的发展才会‘一劳永逸’。"
憨厚的于习芹畅想,以后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品牌打响,在胶莱镇建起瓜果观光长廊、蔬菜生态示范基地、瓜果采摘园等特色区,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园区。
规模化种植才能成为"摇钱树"
"现在种大棚的补贴很多,国家、市里和镇上的补贴加起来,一个棚能有一两万元,此外,还有水、路、电补贴,每5个大棚是一个小区,补贴10万元。"于习芹说,虽然各种补贴加起来不少,但对于他的规模化发展还是杯水车薪。
笔者在与不少蔬菜种植大户交流中了解到,蔬菜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单户农民在资金的争取、技术和品种的引进及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资金问题解决后温室建起来了,技术及品种也难以占领前沿制高点,弯路难以避免。在市场方面,也只有规模化生产更容易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获得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
"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于习芹认为,规模化就必然要求生产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从而保证卖出去的东西是安全的。传统的一家一户式的生产,使产品很难追溯到源头,而一旦做大做强之后,逼迫你不能出任何产品质量问题,因为你的投资经不起这样的风险。
除了普通蔬菜以外,于习芹去年底投资了50万元,建了一个全自动化的油桃大棚,栽种了1500棵油桃。他的手里还有40亩闲置土地,本来他预计今年要再建一个棚,继续扩大油桃的种植面积,但跟我们聊起来时,他坦言"实在是不敢投钱建大棚了,一是种桃没有任何补贴,二是设备没钱建,三是建起来以后,怕没有市场卖不出好价钱来,方圆几十里没有种桃的,我也没有经验啊。"一谈起以后的发展,老于就愁眉不展。
盼政府送技术到家门口
笔者在于习芹的西红柿大棚里看到,不少西红柿中下部叶片都发黄了,于习芹掐下了一株西红柿的黄叶说:"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植株根系对养分吸收差,或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不高导致的,种植中有时候还出现这种那种的毛病。化肥都是我从镇上的农资站买来的,怕蔬菜生病,我从当地请了一个园艺师帮忙打理,园艺师看不了病的时候,我就从外地请人来镇上。"
植物就怕生病,于习芹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些蔬菜,每天心揪得紧紧的。在寿光成熟的合作社发展模式中,农民却完全不用担心——肥料和农药由合作社送,技术有专人指导,西红柿熟了后直接由合作社送到大型连锁超市,而普通农户只管种植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政府能不能成立个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蔬菜生产一线,现场指导我们科学种菜,把科技知识送到家门口。"于习芹说,他曾经去即墨参加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当时的培训采取了订单培训与自主培训、课堂培训与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和座谈讨论、现身说法与示范带动等"四结合"的培训模式,给一线农民提供种植指导。
目前,在不少地区,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方式,建立起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帮助农民分散了风险。
[url] 本站强荐: h城 h真_人 h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