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4|回复: 0

[家长里短] 一粒米的家风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1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讯 “家风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老公挣钱老婆花”、“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新春伊始,央视《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让我和儿子在笑声中若有所思,在回味中感触颇多。   “爸爸,咱的家风是什么?”儿子的一句问话,让我极力在大脑中思考着,半天没说话。   晚饭时,我们又谈论刚才的话题。儿子吃完后,看到碗里还有一粒米,用筷子仔细夹起放到嘴里。妻子说:“就该这样,一粒米也不能浪费。”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的家风吗?   当年,我像儿子这么大时,生活比较困难。工作了一天的母亲,回家急急地做饭,我站在锅台前张望着。往往是,遇到好吃的,我将盘碗打扫精光;遇到不喜欢吃的,剩下一口或小半碗就想跑。母亲一把拽住我:“给你的饭菜是全家最好的。来,喝了碗底‘三匹马’,骑着马上北京”。在她的劝导下,我吃完了剩饭,虽然没有骑马到北京。   接着,做教师的母亲,把我拉在身边:“你都上学了,最先学的诗歌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农民伯伯要付出多少辛劳?记住,千万不能糟蹋粮食。一粒米也不能浪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听着母亲的教导,我对一粒米的认识日渐丰富和充盈。   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一粒种子播撒在地,经农民的辛勤劳作,吸天地之灵气,逐渐生长,成为麦子、大米,带着阳光、雨露、空气、土地的芬芳进入人类生命的循环。我们常说要学会感恩,首先就要感恩粮食。在古代,人们吃饭前都要对饭食拜上几拜,就是因为粮食让生命得以延续。   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将当年母亲的话,反复讲给他听。上初中后,儿子处于叛逆期,你说东、他往西。一天,我让他把碗里的一点米饭吃完,他不屑地讲:“同学们都说,现在粮食多的是,干嘛这么过日子?你看电视。”电视画面中,奢华的招待场面,灯红酒绿、山珍海味,整桌的饭菜几乎未动全倒掉了……母亲愣住了:“现在的人怎么了?这不是作孽吗?”   母亲的疑问、儿子的迷惘,让我也困惑了,为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困惑:温饱,对若干人来说已是遥远的记忆,继而对粮食这两个字都感到陌生了。   2012年底,电影《一九四二》热播。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一声声凄凉的呐喊,一双双无助的眼神,让我和儿子眼含泪水。300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沦为难民。灾民东一头、西一头,奔走在逃荒路上,就是为了一口粮食、就是为了一粒米,要不停地走下去,走下去才有活着的希望。看完电影,我们俩好久没说话,随后儿子郑重地说:“我再也不会浪费一粒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初,厉行节约、遏制浪费已上升为国家大计。一系列规定、措施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正成为时尚。   家风,是教育,是传承。子女像风筝一样飘向远方,家风是父母长辈手中的那根线。家风,是滋润,是涵养。播下感恩、亲情、关爱的种子,家风相伴我们迈步稳健、行路长远。 ">  

[/img] ∈∈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8 21:25 , Processed in 1.07616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