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验证轿车儿童盲区
案例一:近日,郑州一车主开车时,将一名8岁儿童卷入车底,这是由于孩子的父亲倒车时观察不周所致。记者了解到,每年暑期都是儿童交通事故高发期,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缺乏对危险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儿童矮小的身形,加上车辆视觉盲区造成。
案例二:7月16日,在郑州市一小区内,一辆银灰色起亚越野车从该小区7号楼3单元楼前停车位启动了。3名蹲在车前玩耍的男童被这辆越野车推倒在地,两名男童迅速跑开闪避,一名8龄童却被卷入车下。越野车右前车轮从男童身上轧了过去,50多岁的司机感觉到情况不对,下车查看时发现血迹已从车轮下渗出。事故发生后,司机辩称发动车子时没见到前方有人,更未想到会有孩子蹲在车头前方玩耍。很显然,这是一起由“儿童盲区”而引发的悲剧。
..........
案例视频:
19日,记者在某品牌车辆的车友群里对42名车主进行调查,其中,32人知道汽车有盲区,但是能全部说出儿童盲区位置的只有9人。根据此前某汽车网站的调查显示,69.2%的车主开车前不会下车扫清盲区。
市交警支队秩序处民警介绍,无论是什么样的车型,都存在视觉盲区,盲区主要分布于车前的A柱、车中B柱以及车尾部等范围。只有当驾驶员侧身或者前后移动时,这些盲区会有所变小;而由于车辆正后方受制于风挡的高度,70厘米的障碍物在小范围内是很难被发现的。正是因为盲区的存在,导致车辆在前进、后退或者向右、向左转弯时,很容易将在盲区范围内的人或者宠物撞倒,并有可能酿成悲剧。
孩子在弯路边玩耍,一辆越野车缓慢驶过,竟直接将孩子卷入车轮底,司机丝毫没察觉到孩子的存在,这段车祸现场视频最近被网友疯传。而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至少有1万名儿童死于交通意外事故,其中就有与车身盲区相关的。机动车是否真的存在危险的盲区,在一定范围内看不到孩子?
【测试】
盲区面积为车身2倍
一个7岁孩子的身高在1.2米左右,当其蹲下时,身高约0.68米,类似交通上的锥筒。记者现场验证,身高1.7米的驾驶员分别开家用型轿车和车身较高的SUV车型,将锥筒视做正在玩耍的孩子,并在车周围不同位置摆放,若驾驶员通过后视镜及转头的方式看不到锥筒,则为盲区。
经测试,家用型轿车的车身四周都有盲区,且形状也不规则,车头盲区的极限位置距离车身前端大约为0.6米,车尾盲区的极限位置距离车尾后端大约为5.6米,比车身还要长1米。车身的左右前端则各有两块大小不同的扇形盲区,分别不足1平方米。而车身左右后端的盲区面积则较大,分别为1.7平方米和3.4平方米,以上所有区域加起来,竟能达到车身占地面积的2倍。随后,记者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SUV车型,结果整个SUV车的盲区区域面积加起来大约为车身的3倍,这比小型轿车的盲区范围还要大。
【预防】
孩子别在汽车前后跑
“车身盲区是不可能消除的,孩子的身形矮小,又缺乏安全预判能力,易误入盲区。”平度某驾校资深教练周洪强说。
如何预防“儿童盲区”造成的意外事故?周洪强说,对驾驶员而言,上车前,最好先绕车一圈观察周边是否有小孩;开车前,也可探头出窗外观察车外的情况;在行车到儿童多出没的小区、幼儿园或是小学时,要控制车速,及时避让,必要时鸣笛提醒乱窜的儿童。
周洪强提醒各位家长和老师,不要让孩子在街道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不要让孩子突然从汽车的前面或后面跑过去,以避免和来往的车辆相撞造成意外伤害。
倒车时,经常有人会从车后走过,不过有些司机想当然地认为,在安装了倒车雷达的情况下,如果车后有人或者障碍物,车子便会发出提示音。然而,倒车雷达也并非完全靠谱。实验过程中,记者将纸箱放在车后方20厘米范围内,这时倒车雷达没有发出任何提示音。“一般车辆都装有2至4个雷达探测点,每辆车的倒车雷达安装位置不同,有的距离地面40厘米,有的距离地面50厘米,而一些SUV可能更高一些,达到60厘米左右。”交警介绍,由于倒车雷达的数量、灵敏度不同,其遇到障碍物时的反映也不同。
[url] 本站强荐: ﹙城 ﹙真_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