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时与40天
B2 R! ]# b' P+ [6 e- c: t! G( W
40小时与40天
- m; l) }7 B- s0 i8 n1 f. s - k" Z$ m4 Z! ]: p9 H8 j2 d7 w9 O
“你为什么选择青岛。”和朋友漫步海边,他冷不丁地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9 l8 h: S M% u1 o/ d
“这里常年20度呀。”这是我预谋已久的答案,无论谁问起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青岛,我决定我都将以这样的回答来翻篇这个话题。其实我并不希望别人问起,直到今天。为此,我没有告诉很多人我换了另一个城市的事。
3 H9 w+ W8 P5 _: a2014年6月25日,当天还在上班的我,一切都显得很平静。依然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开着玩笑,依然会出去采访碰见熟悉的人们。似乎大家忘记了当天下午我即将离开的事情。早在6月初,我将一张离职申请摆在主编和总编辑的桌子上,希望他们在各自意见栏里签下“同意”并名字。
2 z2 R! t( A* |6 n$ d7 M" j25日下午5:30,下班的时间,办公室里的两位同事帮我拿着我的行李——一个拉杆箱、一个背包,一个纸袋子,将我送到了去火车站的地铁里。
9 p1 \& P& y: M2 i# i1 N9 n8 _“一路顺风,欢迎以后常回北京来玩。”他们似乎还说了什么,但是却消失在了呼啸的地铁隧道里边。“这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次相见,放心,以后我会作为游客时常来北京的。在北京六年,没去过长城,没吃过烤鸭,希望下次当游客的时候来实现这些梦想。”没有任何表情,我发了这样的一条微博,当然,当时我没有勇气输入这么多字,这只是几天前编辑好的,如今从待发送的草稿箱里找出来,发出去而已。
6 v! O8 T' f T: `0 Z+ c除了办公室里的几位同事和大学同学,我没有告诉其他人我要去另一个城市的消息,包括我以前的同学,甚至包括我的父母。 % J% d- p2 e3 R* F' h0 i! ]' C
但是此刻,我却觉着我的身上有许许多多人的目光。“晚上去火车站,顺道路过我家,来吃个饭吧。”大学是最尊敬的导师发短信给我,算算时间,两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应该不会耽误我去火车站。
* C, C( g7 c' \: c% T. } N, t3 K# w$ J超市里买来的15元一斤的蛤蜊是这顿晚餐最重量级的一道菜,而且是我“亲自”下厨做出来的。“这算是我留给他们的味道吗”我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怎么会呢,你还要在另一个城市等待着他们的到来,给他们做导游呢。”另一个脑海中的我在努力纠正着两个我的思想。
1 h7 I) v+ E, }& w1 u5 z晚上10:37的火车,驶离了这个我呆了六年的城市,我带走的,只有一个箱子一个包和一个纸袋。 % f1 i3 k& k8 U& Z/ Q
“小山,一路顺风”“山哥,欢迎常回来”“以后去青岛就找你了”……打开微博、微信、QQ,我收到了来自很多人的祝福以及期盼。虽然没有风光满面的饯行,也没有出城十里的送别,但是却震撼了我的心,再一次乱了我的思考。 2 h' R% D( v4 w8 H! r" ~, N' ^1 j$ T
我在想,在那个我即将去到的城市,没有几个知道我“回归”的人,甚至在那个城市都没有几个我认识的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似乎我会很孤独。“明天小山就到青岛了,我们晚上聚餐,欢迎他回来。”我所在的一个QQ群的公告栏改成了这样的内容,这个群里是一批“臭味相投”的人,群的作用属于无聊的时候插科打诨用的,大伙发个牢骚,爆个料,各种嗨。 3 t& P# w2 f, S8 M+ \" e
“你们要聚餐,我能参加吗。”火车上,盯着屏幕上大家的聊天内容,像盯着我的女神一样,我笑了,并说了这样一句话。
$ ~, t6 H+ K9 w, j2 k“明晚7点,山东路附近,不见不散。”原来他们已经订好了聚会的地点,原来,这场聚会就差我一个人了,原来,是马上会成为主角。 + U9 o9 [6 D1 e: V
下半夜的时间,我依然沉浸在这帮人给我的感动里,有时候会眯一会,但是很快醒来看看手机QQ里大家的聊天内容,忍不住笑出声,又忍不住咬着手臂。
5 ?- S- l: K$ p上午8点,起来洗脸刷牙的时候,听着旁边大叔大妈的山东方言,顿感亲切。有几个未接电话,一一回复。“你到青岛了吗”,接通电话,大学学妹问我。“还没呢,早上10点多。”“哦”两个人沉默了一会。“以前你说你要走,我想着咱们一起吃个饭,结果你都没打招呼,是不是不给我们面子。”学妹打破尴尬,似是开玩笑的口气调侃着。“没啦,走得匆忙,欢迎你们以后来青岛。”这一下,我可以底气十足地用“来”这个字了,因为此刻我的火车我已经驶进了青岛地区。
7 v# |- g: I5 p" I% f列车提前半个小时进站,我提前半个小时到达。那时候是早上10:15,青岛不算很热。我拖着箱子,和一众乘客一起走出站,坐上公交车,各自去下一站目的地。 0 }4 N) T8 N7 @; y! V& n$ g3 l8 M
换手机卡,办琴岛通,写明信片,寄送……我要在回青岛的第一天就告诉我在乎和在乎我的这些人。 8 e( z Z0 ~% E+ l
晚上的聚餐我喝得并不多,但似乎又应景地喝多了。“你为什么最终选择在青岛。”我记得聚餐喝酒,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当时是说出了实话,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常年20度”的理由来搪塞。
. I6 o% X1 B F" @: U, l* N$ Z北京的银行卡注销了,所有的钱都在支付宝里边,好友匆匆帮定了酒店,迷迷糊糊地睡着,直到第二天早上的9点多醒来。
& k( q+ f, S/ T j4 i' i, I% b朦胧的,坐在床上,有点潮湿,这应该就是一直向往的海的味道吧。晃了晃脑袋,让酒气散去,让思绪回归。“此时此,终于回来了。”脑海中的两个我一起告诉我,我准备拿起手机,却又收回手臂,躺下,继续睡…… * A' ^9 u# n E u, E& c2 z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过渡,从启程到舒舒服服地一觉醒来,用了40个小时的时间。
" v1 j' l6 j5 x这些日子,找工作,访朋友,转景区,熟道路,到今天,我在青岛待了近40天了,但是再次遇到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最终选择青岛”,我可能仍然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我想,我的回归是对的……
' F4 ]' d( F* b' ^! t8 u( R/ b5 j' k$ @
[url] | . .テ 用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