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浆啤酒的忽悠,在平度,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喝1厂和5厂的?
作为曾在青岛啤酒工作过多年的人,我回答这个问题。
(1)、青岛市内的几个工厂分别是1厂、2厂、4厂和5厂。3厂在平度。5厂是原来的崂山啤酒厂。1厂是大本营,发源地。
(2)、尽管一直努力统一口味,各厂的酒质确实有差别。相对来说,1厂的酒最好,2厂的经常出现饮后上头的现象,(自建厂以来没有解决,上头是酒液里的高级醇超标引起的,2厂发酵罐是600吨的罐体,虽提高了产量效率,罐体太大,存在上下层的温差,形成对流循环,对酵母的沉降产生一定的阻碍,酵母壁破产生自溶,释放一些不希望的物质)。4厂的酒质在2003年时提高较快,曾一度达到集团前列。5厂酒质一直还好,过去是崂山啤酒的大本营,以崂山啤酒的档次喝到青岛啤酒的质量,自然获得市民以超高的赞誉。
(3)、酒厂用的水都是自来水。5厂靠近崂山,用的酿造水是自来水。青啤八十年代以前宣传的崂山泉水,只是宣传的手段。因为按照中国的啤酒工艺要求,这种美式工业啤酒对于水质的硬度有严格要求,泉水硬度太高,不能用。如果是欧洲的ALE啤酒,泉水还是可以的。所以业外人士不要再被一些信息误导了。
(4)、好水确实出好酒,但在中国,就别太要求了,许多事都不允许,无论是工艺体系还是环境,都不支持了。
原浆啤酒的忽悠,在平度,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喝1厂和5厂的?
补充:关于原浆啤酒,别再上当了!
这几天,许多人问起原浆啤酒,我才注意到这个新的事物,就留意了一下。发现最近两年,国内啤酒厂家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现象,在忽悠消费者。就连国内某著名啤酒也在推波助澜,推出了88元1瓶的所谓原浆啤酒,5天保质期,采用304不锈钢瓶子,极尽奢侈,与电商某东合作,从工厂直发、空运,全城保温箱低温保存,直达用户。
说白了,所谓的原浆啤酒,就是没有过滤的、含有酵母的啤酒而已,仅比大街上到处都有的大桶鲜啤多了点酵母!零售5元1升的鲜啤多了点酵母,摇身变成了88元的原浆。劳民伤财的又是坐飞机又是专人配送,像救火一样的火急火燎的,至于吗,一瓶普通不过的啤酒!说穿了就是欺负消费者不懂行罢了。
许多人就这么好骗,越贵的越觉得好。特别是那些穷的只剩下钱的土豪,不骗你骗谁去。
消费者要是想喝“原浆” ,那些进口的德国白啤,只要标着Hefeweizen的(hefe酵母,weizen白啤),就是未过滤酵母直接罐装的,在啤酒瓶内继续发酵,保值期长达1年,随时喝都是鲜活的原浆啤酒。每瓶不过7、8元,好点的10多元。对于国内厂商这种不太道德的行为,表示愤慨!
原浆啤酒的忽悠,在平度,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喝1厂和5厂的?
再补充:
为什么同一个品牌啤酒,不同的工厂生产出来口感质量差别挺大?
我们先来看一下啤酒酿造的基本历程。
啤酒生产要经过酿造车间和包装车间。酿造车间是制造酒液的车间,啤酒要在酿造车间待上20多天;包装车间是把做好的酒液装进啤酒瓶(或者鲜啤桶),装一瓶酒连1秒钟都用不到。决定酒质的工作基本在酿造车间。了解啤酒厂的话,看一下酿造车间的过程就可以了。
酿造车间分三个工段,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分别是糖化工段、发酵工段、过滤工段。把这三个工段走下来,一瓶啤酒才算制造完成了。
糖化工段的任务是把麦芽+大米+水+啤酒花,煮成麦汁,这个过程需要几小时。这个工序很重要,麦汁里面的十几项关键成分的数值指标能不能达到最佳比例,将影响到啤酒的口感。这个工序有几十个关键的控制点,都需要糖化工人的把控才能做好。
麦汁做好以后,就通过管道送到了发酵工段的大发酵罐,进入的过程中就把酵母在也添加上了,在发酵罐里麦汁就在酵母的生化作用下慢慢变成啤酒了,这个过程需要20多天。现在的工厂,发酵罐的容量通常都是300吨的,最大的到600吨了,一个啤酒厂这样的发酵罐有几十个,里面都是满满的酒液在发酵中。发酵工段非常关键,在这20多天里要看管好发酵罐的温度,按照工艺要求每天都不一样,还要排掉沉降到罐底的酵母,同时还要配合技术员取样化验酒液的状况,以便调整应对。发酵工人要同时照顾好几十个发酵罐,每个发酵罐都处在不同的发酵周期中,情况各异。
经过20多天的发酵,啤酒达到出酒的条件了,就通过管道进入到了过滤工段。首先把发酵罐底部的酵母全部排掉不要了,再把酒液接到啤酒过滤机里面,把酒液中的酵母过滤掉,出来的就是不含酵母的啤酒,进入清酒罐储备起来,这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再通过管道送到包装车间进行装瓶或者装到鲜酒桶中。过滤工段也比较重要,有几十个关键控制点,关键是控制好尽量少的让酒液接触空气,啤酒最怕空气里的氧气的氧化,指标一高,酒质就变差了。有经验的工人看过滤的是否顺畅,就能判断这罐啤酒是不是做的好,如果不是很好过滤,那是发酵罐中的酵母沉降的不好,也意味着这罐酒不会很好。
经过粗略的介绍,大家都会看到啤酒的酿造是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一直充满了变数,而决定啤酒质量的是酿造车间的工人和技术员!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说,那还不简单,培养好酿造工人和技术人员不就能做出好酒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又确实不好实现。啤酒不是高科技,也不用太高学问和智商的人来操作,一个酿造车间的操作工人就30个人再加3个工艺技术员,应该不难培养。但啤酒是一个常年累月一直做的活,啤酒又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生化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完全要靠这30多个人以心来做才能做好。但大家都是普通的人,要食人间烟火,经历人生的风雨,更要受到一个啤酒厂其他几百人的影响,接受这个工厂形成的文化,这才是最难的。每一罐啤酒都承载着这个工厂20多天来的时光岁月,又要接受着饮酒人的味蕾品评。所以,啤酒随着人心在波动,这个道理是真理。
记得几位老酿造师傅回忆起一件事,90年代初的时候,工厂里经常发福利酒,有的师傅放在家里角落里忘记了,等发现后快2年了,撬开瓶盖,还是那么的醇香可口。现在还有这样的事吗?
今天,因为了解了一些国外的啤酒,知道有些啤酒保质期是3年、5年,甚至有的可以做到10年,我信了。
在国内,不再会有这样的事了。
这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汽车,但人心越来越浮躁了,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国内连著名的啤酒厂也在变,为追求低成本,100吨的发酵罐换成了300吨600吨;糖浆也作为了原料替代大米麦芽;加脱氧水高浓稀释,实际就是加水勾兑;色度不够加浓缩汁;泡沫少加泡沫添加剂;达不到1年保质期加亚硫酸钠..............,能用的手段都在用。只是这瓶酒越来越寡淡,越来越没有麦芽香,越来越没有啤酒泡沫了。人心都不正了,怎能做出好酒?
岂止是啤酒吗?哪个行业不这样?社会出了问题了。
于是想到了非洲、东南亚,欧美企业一样的设备投入进去,做出的产品连中国都不如。再想到欧洲、美国,还有日本,做出的汽车、电器、飞机,哪个不是响当当?又联想到中国正在做的大飞机,真替他担心。中国做宇宙飞船上天我没疑问,那是一次性工程,政治工程。但大飞机,像波音一样一年几百架的生产,每架飞机要飞几十年不出事,在中国难。
还是以酒结尾吧,想到了红酒,中国人很多懂行的,都说做不了国外那些名庄酒,因为没国外的那种土壤、气候。听到这些,我就想笑,这些行家怎么净找那些看似很有道理,又只强调客观条件的理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