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5|回复: 0

[虫鱼鸟雀] 幸运的乌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1 21: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儿子乡下走亲戚倒弄回一过去农户家喂养牲口(主要是牛驴)材质为青石的大石槽,安放在院子一隅。附近湾塘清淤清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乌鳢,横七竖八扔在岸边,净等着让人带回家做成美味了。儿子走到那里跟人家说好带回家一条半大不小的仔细放养在里面。

        这类石槽过去在农村再常见不过了。作为牲口们的“饭碗”,大凡喂养牲口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一件普通的用具而已,算不上什么稀罕物件。如今却不一样了,牲口,农户家基本不喂养了,石槽的身价却日见大增。这倒不是石槽被发现有了什么新的实用价值,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凸显出了其古朴的艺术价值,渐渐被一些有怀旧之心的人们收藏,时间逾久身价逾高,日后跻身“文物级”也说不准。居家的庭院或阳台摆放一件石槽,不仅增添生活情趣,凸显雅居文化,还能展现主人的生活品位和艺术修养。这应该是石槽的“幸运”。

        放养在我家石槽里的乌鳢也是幸运的,独居一“室”,水面漂着两棵水葫芦,漂到哪里它便在水底跟到哪里,另有七八条小河鱼相伴,倒也优哉游哉。不成想,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天中午,强劲的春风裹挟着干枯的树叶草屑到处翻卷飞舞,落到石槽里漂了一层。赶紧提来清水加入石槽,将树叶草屑冲了出来,一会功夫,石槽里的水复归清澈。看着满满一石槽清水,再看看在槽底不怎么游动的乌鳢,怎么也料不到它会如鲤鱼跃龙门似地跃出槽外,便放心午睡去了。

        约莫两个小时起来,不经意间一眼看到乌鳢斜躺在石槽外,急急过去拿在手上,发现湿滑的躯干已被毫不知情的春风吹干,捏上去感觉像是一块半干不湿的黑树皮,眼睛凹陷污浊没有一点亮色,看不出任何生命体征,当下估计完了,手一扬复扔入石槽。前后不过十秒钟,奇迹出现了,只见它先是身子轻微一扭动,翻了半个身,紧接着翻转过来,尾巴一摆头一摇,沉入水底,它又活过来了。

        乌鳢俗称黑鱼,属鳢科动物,别称蛇头鱼、乌鱼、乌棒等,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其生命力奇强。有实验将其放在潮湿阴凉的泥地,可活半月之久。与一般鱼类不同,它还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凭借这种本领,当久旱不雨,湾塘里的水干枯时,它能像某些动物冬眠一样,呈蛰伏状态,尾部朝下把身体埋进泥里,只留嘴巴露出泥面,俗称“坐橛”或“坐遁”,也叫“旱眠”,再来水时恢复正常生活。早先听人讲过一段乌鳢的趣事:一人在干枯的湾底用小推车推湾泥用作地里的肥料,车子轧过去回来发现那个地方又鼓了起来,反复几次,索性挖开看看下面是什么东西,一挖不要紧,挖出了一条二斤多重的乌鳢。

        乌鳢是淡水鱼类的上品,含肉率高,无肌间细刺,富含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鲜品之一,还有祛瘀活血、滋补壮阳、收肌生津、祛寒调养等药理作用。即便如此美味,也有因某种“说辞”拒而不食的。那年接待云南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知道他们一般喜食淡水鱼类,点菜时特地要了一道清蒸辣子乌鳢。面对如此美味,其他客人大快朵颐,只有一位客人筷子点都不点。众人大惑不解,问为什么。这位客人说听老人们讲,成年乌鳢产完卵双目便失明了,小乌鳢孵化出来后,担心它们的妈妈因此丧失捕食能力而饿死,便争先恐后钻进妈妈的嘴里当它的食物,好让它们的妈妈活下来。人们为此感念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孝至美”壮举,称其为“孝子鱼”,从此再不忍心捕食它们。客人看得出来是位孝子,于情于理,将心比心,也便远离了这道美味。为他点赞。

        一段感人至深的动人传说,无疑成就了乌鳢族群的幸运。然传说毕竟缺乏科学依据,当不得真。水产专家权威解释,小乌鳢钻进妈妈的嘴里,看似被当作食物吞了下去,其实不然。真实情况是,妈妈把小乌鳢含在嘴里是为了保护它们免受伤害,等到危险过去,自然会把小乌鳢吐出来。原来如此。

        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愿意传说是真。果真,不知有多少与人类共生的小生灵“被幸运”。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 12:30 , Processed in 0.05288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