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突出服务保障、成果共享,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今年,我市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创新服务模式,优先、优质、优惠保障残疾人服务,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努力提升残疾人满意度。
精准施策实现残疾人脱贫
扶贫开发,是各级党委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市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顺应群众意愿,探索率先脱贫新路,通过置好业、兜好底、聚合力等方式,圆满完成1158名建档立卡残疾人的脱贫任务。通过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和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力促残疾人就业,新建青岛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3处,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已达13处,安置近200名残疾人就业,较好发挥了残疾人就业龙头带动作用。9月23日,我市承办了青岛市残疾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介绍推广了残疾人精准扶贫先进经验。青岛市残联投入资金50万元实施“阳光”助残托底行动,对结对帮扶范围内的重度、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别困难残疾人进行资金帮扶,每户1000元,共支持帮扶资金25.7万元,居青岛各区(市)首位。
实事办实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
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残疾人安居工程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项目。经统计,9302名重度残疾人符合护理补贴发放范围,补贴资金107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随着每月的低保金同时补助到位;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5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安居工程危房改造项目,6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满足了残疾人居住、出行无障碍需求,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托养康复让残疾人生活上有依靠
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5处残疾人托养和康复机构,为364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和康复服务。为切实加强对残疾人托养和康复机构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提高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残联积极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率先在青岛各区市中实现了对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康复定点机构的远程监控。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托养和康复机构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打造“倾情关爱一家亲”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安全管理水平,受到残疾人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残疾人托养和康复工程不仅使无自理能力的重度贫困残疾人生活问题得到解决,更使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得到了极大减轻。
康复服务让残疾人看到生活希望
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市残联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服务技术指导和专业服务功能,全市建立5处儿童康复中心,使残疾儿童能够在当地接受康复训练,减少了异地康复带来的不便和经济支出,全年训练救助残疾儿童180名,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每年为2000多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和住院救助,为770名肢体残疾人免费施行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1581件,安装假肢26例,人工耳蜗救助8例。
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
劳动就业是关乎残疾人的民生大计,关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局。今年,市残联始终坚持“安置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就业理念,以“输血”加“造血”的方式,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努力扩大残疾人就业。利用职教中心、劳动技校和农村培训学校,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200多名贫困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积极与市地税局进行沟通,完成了对全市12574家企业的年审,通过报纸、电视加大了对保障金征收工作的宣传,以征收促进残疾人就业。新增安置残疾人就业149人,扶持个体开业12户,已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416万元。为26户残疾人个体业户申请并发放补助资金10余万元;向500余名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救助和奖励资金60多万元。
倾情关爱一家亲。市残联在品牌的指引下,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不断为残疾人谋福祉,不断开拓创新,为残疾人撑起保护伞,让全市的残疾人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