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求真理的大学岁月 刘谦初一生中读过两次大学。第一次是1918-1920年在济南读齐鲁大学文预科,他之所以能够得入大学,完全是有关人员同帝国主义者斗争的结果。原因是1916年刘谦初在平度城读知务中学时,因约同学参加讨袁(世凯)军,被美国人校长崔怡美开除学籍,刘谦初与同学们为了不失国格人格,毅然报考平度师范讲习所,改上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结果第二年知务中学校长易人,在学监们敦促下和刘谦初同学们力争下,知务中学校长出面与师范讲习所协商两校共读,1917年毕业时拿到两校的毕业证书,因此1918年春得入齐鲁大学攻读。此举所成,这实际是为正义而斗争的结果。第二次是1922-1925年在北京燕京大学读文理科,这次攻读燕大的背景更惨:刘谦初齐鲁大学毕业后,家乡连遭水灾、雹灾自然灾害,庄稼严重减产。加之祖父母去世,丧葬负债,特别家中所养之一匹马被军阀张宗昌征役而死,失去庄稼本,使刘谦初丧失了求学条件,因此托人去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以求谋生。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英国基督教征文考试,获得第一名,才得入燕京大学就读。此举之成,系其战胜重重困难,特别是以唯物论的观点,写好《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一文,获得第一名而取得的,可谓是“岐路寻坦途,乐自苦中来”,实在成之不易。 [- T& ~9 J* i+ W6 e8 n
攻读齐鲁大学 1918年刘谦初攻读齐鲁大学文理科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新文化运动正在勃起,时代报刊应运而生。刘谦初除学习校方规定所学之功课,应付考试外,拼命地学习《恕涛》、《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李大钊发表的与封建传统决裂,陈独秀揭起的科学与民主的两面大旗,胡适提出的“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正宗”等论文,使他的思想从自强自救的民主阶段上升为革命斗争的阶段,认识与理解了“斗争”的涵义,使他走向革命的起点。
2 r* w1 D0 u0 J {4 i 刘谦初攻读齐鲁大学文理科的第二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时年5月24日,运动波及济南,济南大中学的学生走向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加这一运动,写标语,撒传单,游行示威高呼“誓死收回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释放北京被捕的学生”等口号,唤起广大群众反帝爱国的热情,正值学生运动形成的高潮之际,英国人校长巴慕德怕学生运动招致不测,遂宣布学校关闭,限学生三日内离校。
8 ^* I' e; E ~4 e" b 刘谦初回家后,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并针对村民中存在的旧习俗着力地举办了三件事:第一件办了一个小学堂。聘请自己的同学荷花屯村张相做教师,兴办国民教育,招收贫苦人家学生入学读国民课本,结束了贫苦农民的孩子上不起学和村塾只教四书五经的封建教育的落后局面。第二件利用村中空闲房办起男女两所夜校。通过教识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宣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反对卖妻卖妾,提倡妇女放足等等,由于民校影响与威望不断提高,波及域面不断扩大,附近白埠、官庄五六十个村庄都办起了夜校。第三件事是开展了妇女放脚活动。为了革除旧社会残害妇女的陈规陋俗,刘谦初作了大量的调查,运用社会事实,教育妇女主动地摆脱枷锁,争取解放。如刘德和的女儿因为缠足终身致残;刘表明姨家表妹因缠足患骨疽而夭亡;张广信的女儿因脚大,公婆虐待,含冤而死等大量事例,让学员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开始,动员姐妹们带头放脚,刘谦初先是动员母亲不给三妹斯琪,四妹斯霞缠足,接着给他们买了“洋袜子”新鞋穿,成了刘家庄第一对“大脚板”。同时还动员父母让三妹四妹上了基督教创办的平度县义集小学,受教育,学文化,出了刘家庄第一对女学生。刘谦初的这些活动,给了乡亲们很好的影响和推动,全村不足百户,有120多名妇女放了脚和不再缠足。
9 A3 _- S0 P0 o1 f" a “五四”运动期间,刘谦初以实际行动破除了学校的限制,积极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使自己的家乡成了新文化的普及地和妇女解放的发祥地,这一历史事实至今为人们所广为传颂,并载于平度的有关志书。" B- ~ J2 Y" M8 b Y9 p0 |/ s
" t, T% g" k9 ~9 K) H5 j*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