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2|回复: 0

[四海漫谈] 中国周边海域纷争无一例外都有美国在挑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4 0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周边海域一直处于一个纷争不断的状态,无论是岛屿主权纷争、海洋划界、海洋开发、还是渔业捕捞和生产方面的纷争接连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状态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还是一个长期的状态?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解答这一系列问题还是要追根溯源找到这种状态的起源。 内外因共同激化周边海域存在已久的矛盾 从各方面的资讯中可以看出,中国周边海域的纷争主要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内部原因,也就是周边海域这些国家内部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海洋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海上渔业捕捞、海洋石油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是一个蓬勃兴起的状态。 这种海上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海洋现实利益变成一个大蛋糕。当面对这种巨大的现实利益,当大蛋糕摆在眼前的时候后,周边国家不可能不动手,一旦他们动手,必然就会使原来存在的矛盾激化。事实上,中国周边海域类似的一些矛盾早就存在,真正处于激发状态还是在最近。 除了这个内部因素,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所谓外部因素。我们会发现周边海域的纷争无一例外背后都有外来势力和大国干预的身影。 不管对方是否承认,这种影响力都是心知肚明的。它是该地区原有矛盾进入到激化状态的重要推手。 外部势力的干预是在国际大的战略背景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在更久远的冷战时期,那时美苏争霸,美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球化的东西,其他所有矛盾都被这样一种矛盾所掩盖。 我们现在看到的像中国周边海域的矛盾在当时就存在,但并没有爆发。而当冷战结束之后,原有的美苏争霸格局被打破,出现了美国“一超独霸”的状态。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力在不断增强,无论是周边国家还是其他世界大国,他们一方面分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又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对手,把中国国力的快速增强视作一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势力对中国周边海域干预的力度便不断加强。 当我们观察冷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会发现,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里头要拿到一个对华施压的着力点。在过去的二十年内,台海问题一直是被美国视为对华施压最有效的着力点。 但是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海局势向和平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台海问题这个着力点就越来越不给力了。 美国必然要选择一个新的对华施压着力点,而现在中国周边海域矛盾的凸显便使美国有机可乘。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些海洋纷争上,外部势力会如此积极、如此高调地进行干预。外部势力的强力进入也使周边国家看到两强 纷争不断的状态今后还会愈演愈烈 那么这种现象会是一个一过性的现象还是一个长期性的现象呢?从以上两个原因便可以做出分析,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它都不是一过性的,都会延续到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既然动因是一个长期化的,那这种现象也会是一个长期化的。也就是说中国周边海域这种纷争不断的状态今后还将长期存在,甚至还会愈演愈烈。 “和则利争则损”是解决纷争的前提 那我们如何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在这种状态下最大限度的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地区安定和平呢? 在纷争中,我们一直对外释放最大限度的善意,也就是说中国一直在向相关国家展示一种“和则利”的前景。用“和则利”这种前景使得对方坐下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纷争。 实际上“和则利”仅仅是半句话,下面的半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是“争”将会怎么样? 一旦形成一种“和则利争也利”,而且“争”的利益比“和”的利益更大的现象,那么和平谈判便无从谈起。 所以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从战略层面提出一种应对之策的话,那就不应该仅仅是“和则利”,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方面,那即是“争则损”。 只有把“和则利争则损”这样的前提摆在所有当事国面前,才能使大家真正认清这个矛盾,使大家愿意使用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现有的纷争。 相争可以从中渔利的机会,因此这些国家就此把海上的纷争越炒越热,手段也越来越狠辣。 ">  

[/img] ハハ [/url]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6 14:09 , Processed in 0.06349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