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熬糖的小锅,一把小铜勺,糖画艺人史鹏波以铜勺为画笔,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随着缕缕飘下的糖丝在大理石板上相互交织、冷却,一幅幅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转瞬间便跃然眼前,围观的人们则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奇的赞叹声……
史鹏波,1981年出生,仁兆镇人,2010年开始从事糖画制作。史鹏波介绍,自己做糖画的时间不是很长,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迷上了糖画,并成了一名糖画艺人。
高中毕业后,史鹏波到上海打工。一次休息的时候,正赶上上海城皇庙庙会,逛街的过程中,史鹏波被糖画摊上艺人神奇的表演所吸引,普通的糖汁、简单的工具,就能制作出如此神奇漂亮的糖画,并且大人孩子都喜欢,效益也不错,他决定要学习糖画制作。
制作糖画的手艺挺简单,但制作者最好有一些美术功底,能对图案胸有成竹,这样做出来的糖画才能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史鹏波说,他从小喜欢画画,有一些美术功底,所以学起糖画来得心应手。但熬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糖画艺人来说,熬糖可是行业“秘密”,配方技术轻易不外传。经过一年的勤加练习和精心准备,2010年,史鹏波放弃了保安工作,开始专业从事糖画制作。
糖画制作起源于南方,后流传到北方,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南方糖画以片为主,北方糖画则以线为主。造型主要为花卉、人物、十二生肖;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好的糖画颜色通透金黄,晶莹剔透;吃起来则甜脆不腻,无焦糊味。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关键就是要熬好糖。史鹏波说:“蜂蜜、白沙糖的比例要合理,火候要控制好,火大了,温度高,糖容易焦;火小了,糖不粘。”
糖画生意的旺季是春节前后,各地都举行民俗会、庙会、文化大集、美食节等。青岛海云庵糖球萝卜会、胶州糖球会、潍坊美食节等,他差不多每年他都参加。史鹏波说:“糖画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偏重于‘吃’,现在人们似乎更关注于‘看’,不少人来买糖画,其实就是观赏一下糖画是怎样做出来的。”据史鹏波介绍,一次有一个小女孩要了一套12生肖,家长陪着在他的摊位前站了一个多小时间,看着他一个个做完,高高兴兴地拿回家。
社会在发展,糖画的题材也不断丰富发展。除了传统花卉、故事人物、十二生肖外,还增加了动画、卡通形象。史鹏波说:“作为糖画艺人,也要跟着时髦走,与时俱进,追随时代发展的脉搏。现在小朋友都喜欢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人家要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只有不断创作出新作品、新技法,才能赢得人们的喜欢。
时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糖画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国家的保护。采访结束时,史鹏波表示,糖画虽然生意还不错,但收入主要集中在年节,流动性大。他希望政府能多开发建设一些像小吃民俗街、度假村等文化产业项目,将传统民间手艺集中经营展示,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也不用经常辛苦奔波于各地了。
资料卡: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糖画发源于川蜀地区,后来渐渐遍及大江南北。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 [/img] ピピ ピ [/u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