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 报道:现在的气温基本都在零度左右,我们不知道在市内的一些下水道、涵洞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是否成为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寄居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老人,在平度蓼蓝镇崔家村,他住在村头一个废弃水站里,大家觉得,老人年岁大了,怕是捱不住。记者赶紧去看看。
在平度蓼蓝镇崔家村的村东头,记者刚好遇到从外面回来的老人。这片残垣断壁,就是他生活的地方。
这座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废弃水站,孤零零的立在离村子几里外的地方,而这段距离,似乎也隔开了75岁的崔万恩和村里其他人的生活。
水站共有三间屋子,因为几十年没有修缮,有两间已经四面透风,老人现在住的那间情况稍好,却没有窗户。崔万恩说,他给房子做了分工,漏风的那两间,是他夏天的住处,冬暖夏凉,刚刚好。老人的满足,让记者有些心酸。
屋外,阳光灿烂,屋里,昏暗阴冷。这个年纪的老人,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会独自住在这个废弃的水站里?
崔万恩打小就是孤儿,父母早早去世,由爷爷抚养成人。长大后,闯过东北,修过铁路,八十年代回到家乡,这辈子没结过婚,也没别的亲人。在水站住了二十年,房子塌的塌,漏的漏,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有能力修,也没法另找地方,只能在这儿凑合着,过一天算一天。
没有通风,一点开灶,屋里弥漫的烟便呛得人直流眼泪。墙壁、桌子、被子,早被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老人的身体还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屋子潮冷,他的腿患上严重的风湿,走起路来有些艰难。
废弃的水站没有自来水,老人要喝水,得去两里外的水井自己打。崔万恩说,自己上了年纪,普通的水桶已经提不动了。前些日子,他特地找人用奶粉罐做了一个,虽说小,多跑几趟,也就够了。
村民们的说法不无道理。老人是本村人,无儿无女,理应由政府照顾他的生活,为什么会让他独自住在水站里呢?记者边和老人一起到镇里了解情况。
采访中,老人频频对记者提起一件事儿。
崔万恩说,自己的生活来源,是出租口粮地的租金和低保金、养老金,可现在,银行卡在村支书那儿,自己都不知道,每月能有多少收入。
记者觉得,老人现在的状况,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他更需要一个能够保暖御寒的地方。
事情是不是真像村民说的那样?崔万恩还要在这样的地方住多久?下午,记者来到镇政府,老人的情况,他们知道吗?工作人员说,相关领导都在开会。两个小时后,他们风尘仆仆的出现在记者面前。工作人员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惊讶,他们以前就动员过好几次,是老人自己不愿去养老院。
在蓼蓝镇的敬老院,我们见到了崔大爷。村书记,镇里管民政的都在,老人心里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正好一起说道说道。
镇里的工作人员说,从今晚开始,老人再也不用回那个废弃水站里,这里,就是老人的新家。
大爷高兴,大伙的心也就放了下来。正当敬老院张罗着给崔大爷准备衣服和晚饭时,他却忽然急着要走,出什么事了吗?
有一同做伴的老人,有遮风挡雨的屋子,有热菜热水热饭,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记者只希望,崔大爷告别水站后的日子,能幸福安乐。
| . .﹙ 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