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学中文高材生乐当庄稼汉 年收入十多万
只要有人要芹菜,不管天气如何刘卫卫都会及时满足。
今年45岁的刘卫卫是李园街道宗家庄村的一位芹菜种植户,6年时间使他从最初芹菜种植的门外汉变成如今响当当的芹菜种植行家。在他的精品芹菜远销北京、辽宁等地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宗家庄村有一名叫刘卫卫的芹菜种植户,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他曾是西北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
工作不如意,毅然辞职转行
据了解,1995年刘卫卫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学校时老师每天上课都会跟我们强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最终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刘卫卫说,“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而最终,我也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刘卫卫告诉记者,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平度市一家供销社的化肥厂上班。“我家在李园这边,可单位是在张家坊。离家比较远,工资待遇也不如意。”刘卫卫说,“可是,这毕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份工作,这一适应就是十年的时间。”刘卫卫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对于家庭负担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决定辞职转行。
据介绍,辞职后的刘卫卫跑过保险、办过辅导机构,但始终没有找到喜欢的职业。“本来我们的生活就不是很宽裕,2006年,我们家买了一处门头房,需要一次性支付十多万元,这对于当时的我们可是一笔巨款。”刘卫卫说,“因为购买这处房产,我欠下了很多债务。要想早日还清债务,我只能另寻出路。”刘卫卫表示,随着马家沟芹菜的声名远播,他发现村民们种植芹菜的收入越来越好,于是便决定回家种植芹菜。
2亩芹菜,首年收入奠定信心
“2009年3月,我回家开始培育芹菜,当时,我还感慨自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还是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刘卫卫说,“虽然,头一年种芹菜,费了挺多劲,但半年就收入了4万多块钱。”尝到甜头的刘卫卫更加坚定了种植芹菜的信念。
据悉,在最初种植芹菜的两年里,刘卫卫始终种植着两亩芹菜。“芹菜地的规模不能扩大,我就只有在芹菜品质上下功夫。”刘卫卫说,“通过不断改良芹菜品种,我培育的‘大叶黄’逐渐显现出优势,不仅品质好,而且精品率也高。”多年的求学路让刘卫卫明白 ,尽管马家沟芹菜的名声越来越大,但要想依靠芹菜致富,还得走精品路线。
给自己的芹菜定位后,刘卫卫就算正式打起芹菜的主意来了。“刚种猪芹菜的那两年,虽然信心满满,但毕竟有所顾虑。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我也把芹菜种植规模扩大到现在的5亩地。”刘卫卫说,“后来,我还加入了芹菜合作社,按照基地的计划,统一种植、管理芹菜。今年,我还刚刚建起了自己的大棚,方便存储和窖藏。”
年收入十多万,无悔当初选择
刘卫卫告诉记者,今年5亩芹菜地产出将近6000公斤芹菜。“因为去年芹菜的销路普遍不好,很多种植户缩减了今年的芹菜种植规模。另外,因为今年天气降温快,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芹菜减产。”刘卫卫说,“因此,今年芹菜的价格就比去年高一些,去年25元、30元一盒的精品芹菜,今年就可以卖到30元、40元一盒。”
据了解,由于将芹菜定位在精品类型,刘卫卫付出的劳工自然要更多一些。“要打造精品,就必须将芹菜割的只剩下‘芯’,之后才装箱,也就是说4.5斤~5斤芹菜才能出一斤精品菜。”刘卫卫说,“而每割一亩芹菜精品,至少需要15个人工。5亩地下来,就需要将近80个人工。”刘卫卫表示,成本核算之后,每年他还可以收入十多万元。
因为种植的芹菜优良,刘卫卫的腰包逐渐鼓起来,名声也大起来,特意前来找芹菜的人更是多了起来。“很多老客户都是外地人,他们每次都是打电话给我,等我割好芹菜装箱后,就通过快递、托运等方式给他们捎过去。有时候,要芹菜的人比较多,我早晨四五点钟就得爬起来干活。”刘卫卫说,“接下来一天,我都是在割芹菜、运芹菜的路上,要等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吃上饭。”刘卫卫表示,尽管彻底变成跟土地打交道的“泥腿子”,但是 15岁的儿子却很崇拜他,而且立下目标,一定要考到他的母校西北大学,这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也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url] 本站强荐: $城 $真_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