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回复: 0

[拍客] 河南初中女生被逼跪地吃垃圾 不时遭蹬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事发于河南焦作一中学,女孩王某高声呵斥另一个女孩卞某,要求她用嘴翻找垃圾箱里的棒棒糖。卞某多次俯身将头探进垃圾筐,不时遭到蹬踹。校方回应,已对施暴女生作记大过处理。

    网友评论

    @苦逼信号工:这种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不是偶然!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对校园暴力做到零容忍!不能只宽容,不惩罚!让他们知道这是犯罪!

    @天使一笑一尘缘:施暴方必须收到惩罚。学校和家长也应受到惩罚。

    @云芳smilebaby:记个大过就这样结束了?给受害者留下的心里阴影可是一辈子的事,现在的教育令人堪忧。

    @happy小邹医生:丧心病狂,这样的孩子真的还有救吗?这么扭曲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

    @cinderella74984:现在法律不管用了,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她也尝试一下吃垃圾,被侮辱的滋味他才能悔改。 负面新闻的影响大于学校的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模仿心里很强不应该让他们接触到这种视频,否则层出不尽!!!!

   防范校园暴力,国外怎么做?

    日本

    日本 在日本,近九成学生曾遭欺凌。今年2月,13岁男孩上村辽太被3名高年级学生杀害。2013年6月,《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通过。中小学生遭欺凌时可拨打24小时热线,社工会辅导受害学生,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的相关教育。

    韩国

    韩国 韩国教育部决定,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的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

    美国

    美国 在美国,六年级到八年级的校园暴力最为严重。学校对暴力十分重视,每年会定期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事件,下发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加拿大

    加拿大 2013年6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了新的全国反欺凌和反歧视计划。该计划旨在培训数以千计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各自的社区办反欺凌工作坊。

    防范校园暴力,我们该怎么做?

    校园暴力”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新鲜陌生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有可能就在我们孩子的学习生活里,上演着一幕一幕恐怖的“校园暴力”。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孩子呢?

    树立正确导向

    “净化传媒”

    社会应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欺凌现象的防范不能局限在校园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净化传媒是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媒体要多传播正面的道德典型,加强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宣传,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强化“人的教育”

    “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消除校园暴力,根本之策还在于强化“人的教育”。学生首先应当具备健全的人格。学校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学校不仅应该关注学生考了多少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乐。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从应试教育转化为“人的教育”。

    有教育理论认为,如果教育过程中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唯有把青少年看作真正的人,重视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强化“人的教育”,才能让校园暴力烟消云散。

    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

    预防校园暴力,当从重视青少年心理做起。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增加些早期的心理干预机制,并尽量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将青少年的暴力心理在萌芽期就稀释掉,以防患于未然。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主任屈卫国,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校长、心理学博士赵会华等专家表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也很迫切。有了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对同学间碰到的问题才会很好地解决。

    专家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社区服务等多方面入手。除了提倡家长以身作则、学校积极引导之外,应让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对于精力旺盛的小孩,运动能够分散注意力。

   家长做好示范

    “榜样的力量”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沟通,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模式。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仅要给孩子做好楷模,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摆正心态,与人为善,接受他人,不孤立自己,同时也要宽容、体谅、理解,这些都是减少欺凌现象的心理基础。

    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症结在未成年人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唯有通过多方发力,形成有恶必除、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为孩子营造起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还校园一片清净,驱散暴力的阴霾。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2:04 , Processed in 0.06085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