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她的日记,便翻开了她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翻开了一名普通基层农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日记是她的精神世界,充溢着她的理想,她的感恩,充溢着一名农村党员干部在基层艰苦跋涉的笃定信念和为民情怀。
她叫戴秀芳,现任东阁街道寨子村党支部书记,获得2016年2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称号。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五、体型略胖、65岁的农村女支书,用40多年的光阴、61本为民日记,温暖了乡亲们的心,也感动着生她养她大泽山麓的山山水水……
“就是鸡毛蒜皮的事,处理不好也可能打得头破血流。记在本上,永远忘不了。”
——摘自戴秀芳日记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175户,人均2亩地。相传薛家军东征在此扎过寨,故村名“寨子”。
戴秀芳1950年9月出生于寨子村,从1973年任生产大队妇女队长开始,泼辣能干的她先后担任妇女主任、计生主任、计生协会会长达40余年,曾与六任村支部书记搭过班子。2014年11月,64岁的她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是什么,让戴秀芳在基层村干部位置上坚持了这么久,年过六旬又勇挑重担?
提起戴秀芳,乡亲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眼里,她是憨厚、热心的“老大姐”,是没有架子、宁肯自己吃亏也要为村民办事的“好村官”。但有谁知道整天乐呵呵的老大姐其实也有自己的烦忧,只是她很少把自己的困难和烦恼传染给群众,而是把它们记入了日记。
抚开岁月的尘沙,戴秀芳娓娓道出初衷。刚当上村干部时,自己既年轻又没有经验,有些事村民不配合,说给谁听也都没有理解的,委屈只能咽到肚子里,因此她想到写日记。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这么坚持记了40年!日记,记录和陪伴着她的成长;她从日记中也梳理出不少好的工作方法。
戴秀芳家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两排日记本。日记里,有她工作开展时的苦闷,也有取得成绩时的心花怒放;有为人处事的感悟,也有相夫教子的箴言;有对生老病死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读后感、有偶尔的困惑,甚至有过犹豫,但唯独没有放弃的情绪。这些年,她就是这样,把一种正能量从日记到现实不停地“复制”、“粘贴”。
“今年的旱情特别厉害,玉米旱得拧成了绳,眼瞅着要干死。因为从山坡水库抽点水浇地,村民王少花两口子和承包山的小老板吵起来。接到王少花的电话,没顾得吃午饭,骑上车就去了。好在,双方都挺给面子……”这是戴秀芳2015年7月30日写的一则日记,字虽说不上漂亮,也算工整。像这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虽然流失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永远留在了戴秀芳的笔端和心里。
乡亲们的事,戴秀芳总是记在心上,尽职尽责地办好,而对自家的事却特较真。村文书黄金平告诉记者,老戴为儿子的婚期,还得罪过远在台湾的老亲家。
1993年腊月,戴秀芳的儿子订婚了。第二年夏,准儿媳在台湾的爷爷回大陆探亲,得知孙女已定亲,老人就来找戴秀芳商议婚期提前点。既然都定亲了,亲家还是计生主任,能不能趁他在家把婚事早点办了,否则他这一回台湾还不知道啥时能再回来。
老人的要求合乎人情,可当时计划生育的晚婚政策是女方必须达到23周岁,而她准儿媳还差几个月。最终,老人带着遗憾回了台湾。2年后老人又回了一次平度,戴秀芳还专门补办了一桌酒席。
对此,戴秀芳在日记中写道:“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旦我带头违背规定,村里的老少爷们会怎么想……”
|
|